如题,最近听到两个相关联的消息,都是涉及上海的F1赛道。
一是,英国BBC采访英美车手巴顿(上海站第二),上海F1赛道是全世界最好的,已经远远超出了英国银石。着实令我激动了一番,但也能听出别人在说,我们干吧要和一个国家的政府比呢?
二是,看到了一篇评论,大致是F1需要中国胜过中国需要F1。认为F1已经走到了尽头,尤其是石油价格高涨的条件下。在较为困难的时候,是中国拉了F1一把。
两个消息令我无从评价,希望大家发表意见。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这个不稀奇。俺们政府一直致力于引进磁悬浮铁路,可是连欧洲的德国和法国等都一直不敢投入使用的方案,俺们政府就敢。
一个方面是俺们国人不值钱,万一出人命也没什么,所以发达国家的试验产品都销往中国,难得有个活生生的实验场。即使不成功,也能够低成本的获得数据。
另一个方面,就是政府根本就不会考虑百姓的福利,面子的事总是要最好看的,管他是否实用。
以前威廉姆森等人分析企业管理者时说,管理者总是追求办公室及其装修最大化,就是如此。
俺们政府总是最求门面最大化,即使老百姓再可怜也无人问津
岂不是和地方政府的形象工程差不多.
上海赛道比银石赛道好不说明什么,银石赛道毕竟是第一个投入使用的F1赛道,到现在50多年了。
关于在中国引进这项运动,好坏还不好直接评判吧,毕竟还是有车迷的存在,在经济上似乎也可以进行成本收益分析。
NBA在美国也仅仅是排名第四的运动,但在中国却是最火,似乎没人说引进NBA是拾人牙慧。
为什么承办F1会带来这么大的争议呢?除了规模以外,承办F1和承办奥运会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吗?这里的一切质疑都可以用来质疑奥运会。我并不是说承办奥运会就无可置疑,我们可以做成本收益分析,为什么都这么愤愤呢?
以下是引用blueboy217在2004-10-18 18:41:58的发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两段话似乎说明了这样的问题:一是在中国的经济生活中政府仍扮演着重要角色。这种角色一方面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经济的意识有关,在缺乏有效的私人投资的情况下,政府充当了经济生活的主角 由国有企业出资承办F1赛事与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有关系?由前文是否能引出私人投资的缺乏?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私人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并已具备了私人投资能力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在某些领域充当主导,则体现了对私人部门的进入权的垄断。这种垄断进而会导致如下的问题,由于政府也是具有自利动机的“经济人”,那么就会和私人部分抢夺资源,为了追求政绩,会使资源配置扭曲,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宁愿花大把的钱去搞形象工程,而不去救济穷人的原因。 如果没有明确的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投资是否就体现了对私人企业进入权的垄断?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私人企业不能承办F1吧。
由国有企业出资承办F1赛事与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有关系?由前文是否能引出私人投资的缺乏?
另一方面中国正在向市场经济转型,在私人部门迅速发展起来,并已具备了私人投资能力的情况下,政府仍然在某些领域充当主导,则体现了对私人部门的进入权的垄断。这种垄断进而会导致如下的问题,由于政府也是具有自利动机的“经济人”,那么就会和私人部分抢夺资源,为了追求政绩,会使资源配置扭曲,这就是为什么地方政府宁愿花大把的钱去搞形象工程,而不去救济穷人的原因。
如果没有明确的政府干预的情况下,国有企业投资是否就体现了对私人企业进入权的垄断?政府没有明文规定私人企业不能承办F1吧。
说的都挺对的,就是觉得有点文不对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0-19 10:02:49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