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供应链要保证系统中物流、资金流的快速反应,信息流的畅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物流系统要实现跨地区的信息实时传输、远程数据访问、数据分布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多个异地局域网连接等功能,除Internet和Web技术外,还有一些关键技术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介绍如下。
1 XML技术
在面向敏捷供应链的物流配送网络中,所有节点企业的物流信息可以认为被包含在一个广义的数据库中。这种情况下,每个节点企业的物流系统就是该数据库中的一个数据源。由于不同企业的物流信息和业务组织不尽相同,该广义数据库是异构的,要挖掘并有效利用异构数据,需要集成物流配送网络中所有的数据源,这在实际操作中将是困难的。
开放且基于文本的可扩展标记语言(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XML)非常适用于服务器之间交换事务信息。作为跨应用系统的沟通媒介,它用开放的方式协助整合信息,使信息在不同的应用系统间流畅地互通,使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得以动态共享,强化了数据使用者与服务器系统之间的聚合性。利用XML的可延伸性及自我描述的特点,同一数据可用不同的表现方式提供给不同用户,在多个不同的数据库之间传递信息。XML相比EDI(电子数据交换)而言大大降低了数据管理和交换的成本。它具有统一的数据格式,可以使数据管理和交换的成本更低,也更易于管理。XML在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建立中间层,将B/S的两层系统结构拓展为3层结构。XML中间层的数据处理流程如图1所示。
过程描述如下:
1)在HTTP协议的支持下,客户端通过浏览器向物流信息平台的业务处理接口发出数据请求;
2)物流业务处理接口接受HTTP请求,经过安全认证后由XML中间件将请求数据打包为标准格式的XML文件;
3)XML中间件将数据打包文件解释为内部数据库的数据格式,存入业务数据库;
4)配送企业内部信息管理系统存储或提取业务数据,物流信息平台的业务处理接口对业务数据进行发布或发送给供应链中其它的节点企业。
2 安全技术
由于供应链中节点企业众多,竞争与合作并存,且面向互联网的信息平台比基于专线网络的平台易受攻击和破坏,平台安全是值得重视并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物流配送信息平台中采用的安全技术包括SSL(安全槽层)协议、网络防火墙、安全数据库登录、用户跟踪记录、传输数据加密等。
1)SSL(安全槽层)协议向基于TCP/IP的应用程序提供了客户端和服务器的鉴别、数据完整性及信息机密性等安全措施。该协议通过在应用程序进行数据交换SSL初始信息来实现有关安全特性的审查。
2)物流配送信息平台在企业防火墙外建立独立的Web服务器供企业外部访问,同时在防火墙与企业内部系统之间设立代理服务器以屏蔽企业内部服务器。为确保外部用户无法从Web服务器上访问或攻击企业的内部网络,系统通过提供授权机制,将管理人员的任务分开,使其对于不同的系统管理范围(如备份或Web站址配置等)有不同的权限,从而保护系统免遭外部攻击。
3)安全数据库登录要求对所有的参与方(包括用户和企业内部服务方)进行身份确认,只有经过安全认证的用户才能访问经过许可的数据。用户跟踪记录则对登录用户的所有操作执行记录,以备核查。考虑到业务的分散性和使用Internet具有风险性,在线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必须像在数据库中一样得以保证。
4)平台采用对称加密技术对传递的物流数据加密,物流关系双方采用相同的加密算法并交换共享的专用密钥。每次交换的信息可以生成唯一的对称密钥并用公开密钥进行加密,然后再将加密后的密钥和用该密钥加密的信息一起发送给对方。
3 自动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AEI)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类对各类物体或设备在不同状态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目前主要包括无线识别技术和光学技术,前者如射频卡、射频标签,后者如条形码和摄像。
3.1 条码技术(Bar Cord)
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是以条码为代表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与物流系统结下了不解之缘。条码技术对于物流应用的意义在于物流与信息流的结合。在没有应用条码的时代,不管是人工系统还是计算机系统,都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操作中出现差错的几率非常大,如出入库,盘点等。这实际上就是由于物流与信息流脱节,在生成与物流对应的信息时易于出错,条码则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大减少了出错的可能性。条码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不仅仅限于货品的标识管理上,对于物流过程中的单据,也可以生成相应的条码。这种条码一方面可以起到防伪作用,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录入差错。对于提高系统运作的效率有相当大的作用。条码还提供了信息反向流动的渠道,如对物流配送中心来说,销出的产品如果出现质量问题,可以利用条码快速将相关信息返回,这是信息反向流动的一个典型应用。
3.2 手持扮频无线终端技术(RF)
对于构建敏捷物流配送系统有重要意义的另一种信息技术就是手持射频无线终端技术(或称为无线网络技术)。在物流系统中,贴附于存货单元的充电标签按规定的时间间隔发送射频。操作者利用手持无线终端接收有用信号,辨认几米范围内存货的位置,无线终端将该标签所在的商品的信息实时传输到物流中心的网络计算机上,自动输人中心数据库。物流中心管理者可识别特定时间内所有存货的位置。无线网络也可以与条码相结合,如在仓储过程中,保管员可以利用无线手持终端接受业务中心的盘点或备货指令,并利用终端扫描条码完成盘点或备货工作,比较过去利用单据下达盘点或备货指令,手工进行盘点和备货记录,减少了中间环节和差错,提高了物流效率。这些成果正是一个敏捷物流系统所关心的。过去无线网的安全性令人担心,但今天诸如跳频等过去的军用技术转向民用,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己经可以与有线网络相比了。合理搭配有线网络与无线网络可以大大提高系统的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