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性筷子曾被视为一种“文明”标志。然而,现实表明,其所谓“卫生”和“方便”不过是人们一种虚幻的心理期望,它的使用与“折枝为筷”本质相同,与每餐清洗消毒、不需要众多生产基地和繁 琐运送过程的多次性筷子比,既不卫生,也不方便。它的生产,是一种野蛮的掠夺行为,它的储运中伴随着难以避免的污染,而其使用,显然是不洁和浪费。一株生长了20年的大树,仅能制成6000—8000双筷子。我国每年生产一次性筷子1000万箱,其中600万箱出口到日、韩等国。日本人发明了一次性筷子,却不用自己国土上的森林生产,而且用后回收用于造纸等。我国森林覆盖率不足日本的1/4,每年为生产一次性筷子减少森林蓄积200万立方米。因此,我们提倡外出就餐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 平时学习和工作中拒绝使用木杆铅笔等。
日本媒体2006年5月9日报道,由于中国政府加强对一次性木筷的生产限制,日本国内一次性筷子的价格上升了50%,日本餐饮业闹“筷子荒”。
据日本《每日新闻》报道,每年日本国内消费250亿双一次性木筷,而其中90%是从中国进口
2006年3月以来,中国政府为了保护森林资源,大幅度降低了一次性木筷子的生产,甚至可能禁止生产一次性木筷。
上世纪80年代,北海道和奈良是日本一次性木筷的生产基地,当时一双筷子的价格是20日元(约0.18美元)。不久,中国的产品就占领了这一市场,一双筷子的价格仅为1至2日元。日本一次性木筷子生产商的数量也从70多家下降到8家。
我经常为那些一次性木筷感到痛心,我们的森林覆盖率很低,日本很高,可它们不砍自己的树来做筷子,却使用中国木材做的筷子。这让人很恼火。
但更让人恼火的是卖给它们便宜筷子这件事是我们自愿的,并且引发了恶心竞争
市场失灵之处,政府早就应该出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