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901 0
2013-02-15

资料摘自:网络

传统新春佳节亲朋好友难得一聚,但话题的焦点却离不开『催』。在催成绩、催工作、催结婚、催生娃的同时,『别人家的孩子』愈发频繁地被提及用以对比,同台竞技下『被催族』感到很『悲催』。
根据解放日报报导,『别人家的孩子挣大钱当老板了,你还打着那份一辈子升不了职的工;别人家的孩子结婚了,你都快成「剩斗士」了;别人家的孩子都生小孩了,你还在家当小孩……』最近微博疯转的漫画《别人家的孩子》引起了『被催族』的共鸣。
今(2013)年33岁的北京单身白领李晴告诉记者,父母最近打电话就两件事,一是谈对象,二是留长发。还经常加一句,别人家孩子生的娃都会打酱油了,你看你……。

除了婚姻,拼学历、换工作、涨工资、生孩子成了『被催族』PK『别人家的孩子』的四大内容,基本都是以『被催族』、『悲催』收场。 『我妈一有机会就提「别人如何」,忍不了我就发火了,惹我妈生气,我再哄我妈,哄好了又催,周而复始,快崩溃了! 』李晴说。
学习、求职还能『突击』,可『被催族』的婚姻如何在短时间内催成正果?在宁夏银川市有稳定工作、今年31岁的刘岩已经相了6次亲。 『现在找对象是头等大事,其他都得让路。 』刘岩说,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见面,没有任何感情基础,除非是一见钟『脸』,否则两厢情愿的事情很难发生。
宁夏社科院社会学专家陈通明说,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影响,长辈与晚辈之间平等的交流和沟通比较欠缺,尤其在婚恋、生育问题上,长辈对晚辈往往干预过多,难免会引起晚辈的逆反心理。一些作为子女的网友也自我反省,应该正确对待长辈那些『烦人催促』。 『催促』的方式虽然欠妥,但也体现了中国式父爱母爱特色,烦闷之余却也有关心的余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