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生来自一个一流城市的二流院校,原本在高考的时候对计算机充满兴趣,于是当年不顾家里人反对,自己多方劝说,舌战群亲,终于选择了一个在当时十分火爆,现今看来依旧前途无量的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初入校园时,看到一切都是新奇的,各种东西都想接触,大家都是大学生,都是这么过来的,两年之后,突然发现,原来自己入学两年以来什么都不曾学会!恰逢其会的是,当初又时常去听一些考研辅导班的宣传演讲,在无比蛊惑人心的言语煽动之下,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考研,而后又不假思索的继续自己原本的专业,于是就与浩浩荡荡的13届考研大军一起,每天奔波于教学楼与宿舍之间,成为了职业考研人!
一个积极向上的青年,怀着对未来充满的无限憧憬,埋头在这一片书山题海中间,日复一日,不问寒暑!这一切看着多么和谐,可惜不如意事常八九!八月份的时候我终于察觉到了一些问题!起初还懵懵懂懂,觉得问题不大,但是当和一同复习的研友相合计的时候,才知道问题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 计算机这门学科,无论软件还是硬件,有一门核心学科叫做“数据结构”,它所研究的东西叫做算法,这是一种很诡异的东西,属于有些人不怎么学就很精通,但对另外一些人来说,无论怎么努力都不能学到精髓的!我在数据结构这门课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可惜却是收效甚微!
不知道大家相信不相信一种叫做天赋的东西,就是在某一领域有着妖孽般的认知,其实说白了,就是不同的人对同样的事物具有不同的领悟能力,有的很猛,有的很虚!这东西是事实存在的,此时我不得不承认,我在此处的天赋确实不足!有时候,一个人的天赋真的可以决定一个人可以发展的高度!算法的研究需要超好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对算法的敏感度以及充沛的精力,算法与代码的结合更加需要高要求的脑力与体力!做不到这些,你就算不上优秀,一个不优秀的IT从业者,永远都只会是一个熟练的技工,而上升不到工程师的高度!就像技术与工程的品级之差一样!
而此时,我发现了一个更加令我丧失斗志的方面!当初我走上考研的道路的时候,与其说是去研究生阶段进修更加高深的学业,倒不如说是为了研究生的名头而考研!读研的目的,更多的是结识高层次的人脉,体现名校的品牌效应。然则,计算机行业是一个技术为尊地方,在这里几斤几两,一次笔试,大家的水平都一清二楚!坐在百度的招聘点,同样的卷子,管你是哥伦比亚的博士还是华南理工的硕士,和我一样,都交的白卷!那一刻的挫败感是言语难以形容的!
在我的思想中,读研的最终目的,其实就如同古代的科举一般“皓首穷经十余载,一榜闻名天下知!”在学校要做的是“为学”,走进社会要做的是“做人”。几千年的中国社会的传承,其实到现在并不乏市场!为学是自我价值储备,做人是自我价值实现,无需技术,这条路的胜场是不同的人生哲学!
当人发现手段实现不了目的的时候,其后果一定是激情从此萎靡!人从事计算机这一行业的话,其进步的方式在于不断的学习新技术,补充完善已有的技术,开发研究别人不曾知道的技术,归根结底一个技术为尊的地方!我没有了初始的高涨的激情,昂扬的斗志!在别人如火如荼的复习中,我偃旗息鼓了,悄然把目光投向了别处!从其根本来看,我个人更加喜欢为人处世,与这纷纷扰扰的红尘打交道,而不是对着计算机钻研那些丁卯有数的技术!
我辛辛苦苦复习了一年,在临近考试的时候,突然发现居然南辕北辙了!当时多方思量之下,只觉得自己的想法愈发正确,与此相对的就是顿时有种信仰崩溃的感觉,自己的所想与自己的所为并不合拍!当我把目光锁定到经济学时,觉着自己好像找到组织一样,欣喜的开始就这门专业进行利弊分析,自我感觉这就是小生要找的专业了!之后就是考试了,考虑到家人的因素,没有临考换专业,想着考完回家以后跟家人再行交流,故而对考试也就不甚在意,草草考完回家商议!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从来很骨感!我的想法遭到了所有人的不理解,再加上我没有想到他们会对我这次的考试成绩带有这么大的期望与参考期待,我顿时变得不知所措了!我所描绘的将来,在他们看来如同空中楼阁一般,遥远而艰难!
就像理解我自己一样,我理解他们!一年的辛苦努力,所有的期待与思念,最终换来的结果却是听起来如此的荒诞不经!面对所有人的质疑,我有些惴惴不安,我不知道我所做的决定是否值得,投入与付出是否成正比,我想知道我这样做的机会成本是否太过于巨大!
下个阶段我想考人大的经济学,我不知道我所说的这些是否有很大的难度,最终能否实现我想要的那种生存方式?
如果有在读学长,或是已然毕业的前辈,如果能看到此处,略微驻足,指点一二,小生在此感激不尽!
还有就是如果版主能不吝辛苦阅读到此处,能打赏一些论坛币,借助贵宝地帮我实现自己的梦想,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