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09-10-29 00:11:03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0-23 13:2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际上,还没有发现“价值”。以主帖中小麦与铁交换为例:如果抽掉——货币的概念与单位——在实际上,小麦就是铁的价格,铁也是小麦的价格。小麦与铁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形成小麦与铁的——人的体力和机械力等——持久的刻度;在这段“刻度区间”内,是要消耗各种能量的,这就是成本(代价)。(在会计学上是可以计量的)
马克思在“小麦与铁交换”的例子中,只发现了——成本(代价)与价格,而没有发现——价值。因为,在事实上,决定交换(价格)的不仅仅是成本(劳动时间,即马克思认为的——价值),显然,决定交换(价格)的还有人对物品的——需求,即小麦者如果需要更多的铁,那么就有可能会用更多的小麦交换铁,反之亦然。决定价格的还有供求关系,即如果整个地球上的小麦者只拥有10公斤小麦,那么,不管你的铁的“价值”有多大,也只能是值——10公斤——小麦的价格。(如果铁要跟小麦交换的话)
所以,马克思在他的价值理论中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就是在应该使用——完全归纳推理——的命题中,没有使用完全归纳推理。就是说,决定价格的因素除了成本(劳动时间刻度及销耗的能),还有两个因素:1、需求;2、供求关系。马克思在推理中漏掉了决定价格的前述这两个因素,所以,马克思推出“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命题错误。
先深入理解“价值、成本、价格、供求关系、需求”这几个概念吧,马克思犯逻辑错误很少见的。
1、小麦就是铁的价值表现,铁也是小麦的价值表现。
2、价值包含成本。
3、需求只部分影响价格生成,
4、供求不能决定价格,只部分影响价格生成。
5、根据供求信息制定供方价格是可以的,超过价值太多就没人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00:35:23
ja3 发表于 2009-10-29 00:11
戚华建 发表于 2009-10-23 13:26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实际上,还没有发现“价值”。以主帖中小麦与铁交换为例:如果抽掉——货币的概念与单位——在实际上,小麦就是铁的价格,铁也是小麦的价格。小麦与铁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就是形成小麦与铁的——人的体力和机械力等——持久的刻度;在这段“刻度区间”内,是要消耗各种能量的,这就是成本(代价)。(在会计学上是可以计量的)
马克思在“小麦与铁交换”的例子中,只发现了——成本(代价)与价格,而没有发现——价值。因为,在事实上,决定交换(价格)的不仅仅是成本(劳动时间,即马克思认为的——价值),显然,决定交换(价格)的还有人对物品的——需求,即小麦者如果需要更多的铁,那么就有可能会用更多的小麦交换铁,反之亦然。决定价格的还有供求关系,即如果整个地球上的小麦者只拥有10公斤小麦,那么,不管你的铁的“价值”有多大,也只能是值——10公斤——小麦的价格。(如果铁要跟小麦交换的话)
所以,马克思在他的价值理论中犯了一个逻辑错误,就是在应该使用——完全归纳推理——的命题中,没有使用完全归纳推理。就是说,决定价格的因素除了成本(劳动时间刻度及销耗的能),还有两个因素:1、需求;2、供求关系。马克思在推理中漏掉了决定价格的前述这两个因素,所以,马克思推出“劳动时间”决定价值的命题错误。
先深入理解“价值、成本、价格、供求关系、需求”这几个概念吧,马克思犯逻辑错误很少见的。
1、小麦就是铁的价值表现,铁也是小麦的价值表现。
2、价值包含成本。
3、需求只部分影响价格生成,
4、供求不能决定价格,只部分影响价格生成。
5、根据供求信息制定供方价格是可以的,超过价值太多就没人买。
马克思知道“价值”、“成本”、“价格”、“供求关系”、“需求”之间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吗?(我就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0-30 11:30:3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5:08:17
到目前为止 马克思的阐述还是最准确的 我们应该还要考虑到这么几点 一:在商品交换的过程中是否还会产生额外的劳动 如果有 如果这种额外的劳动对双方来讲并不平等 那么这种交换实质上并不是等价的;比如说那同样的物品进行等量交换 这种交换是等值的 但是在交换的过程中产生了额外的劳动 那就是 在对交易方无差别的开始和结束之间插入了无价值的额外的交易行为 那么实际的交易完成后 双方都付出了额外的劳动 整个交易行为是损己的 交易后的实际获得价值 低于送出的(包括额外产生的+自身交易品的价值)所以这种行为在非特殊情况下是无法形成的。
二:许多商品的价值 并不是只来源于狭隘的劳动 而是来源于广义的劳动 包括脑力劳动 体力劳动 还包括附加的额外劳动(通常都是脑力劳动)在许多情况下这种额外的脑力劳动(社会的主观意识)才代表了其价值;比如说艺术品交易 其价值更多的是基于其被普世认可的代表性 其价值是被动的 被大众主观思维或者说权威思维所附加的。举个例子 皇帝用过的马桶 即使做工精良 但他已经不仅仅是一个马桶 它的价值 被社会思维所决定 而这种社会思维也可包含括在宏观的脑力劳动中。
三:在许多商业活动中 交易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 它并不是一次完成 可能数次完成 或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所以 交易中的等价交换 是整个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 另外由于这种交易的时限性并不像以前那么明了 所以 其价值也会在不同时期和条件下有各种变化的可能 会有各种额外的劳动产生后发生的不等价 也会有各种非规范的行为发生产生的灰色地带 也会有在交易过程中因交易双方的各种改变 产生的类被胁迫交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8 15:11:39
mingjingfeitai 发表于 2009-10-30 11:30
《资本论》同市场经济一样具有非凡的生命力,在增进人类福利方面尤其如此。
对比起政治的那方面,小巫见大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3 11:40:42
楼主讲的很有道理,根据这个观点可以发展很多新的理论,楼主继续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14 09:21:40
利用的工具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1 15:42:55
《资本论》把劳动价值论带到那个死胡同的终点。其实古典经济学希望解决两个问题:社会存在的目的和基础。使用价值提到了这个问题,但是真正解决它的是效用理论;另一个问题就是这个社会存在的方式是什么.劳动价值其实就是要为交换找一个中介,但是这个过程中整个古典经济沿着休谟的观点走了下去,而且越走越远。其实对于劳动的抽象犯了个错误,形而上学的理解了交换,以为交换酒一定要有等价物,其实这是不对的。只要我愿意,我就可以交换。只是这里有个从单一个体过渡到价格形成的问题。这里就有个从有限到无限的推导难题,劳动价值论正是用一种抽象的东西来代替了无限,所以才有它的现实困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9-11-21 16:40:16
资本论》错在撇开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交换关系)去到劳动产品中寻找商品的“价值”,结果----张冠李戴。(云谷川 1楼 )

=====

马克思的理论的确是错误的。但你必须先知道马克思为什么会犯这样的错误,然后才可能纠正他的错误。

依据马克思的分析方法,彼此不同的使用价值,没有共同的计量单位。马克思从劳动产品中寻找商品价值,说它是劳动力的生理耗费,其目的,就是为彼此不同的商品寻找共同的计量单位。但这已经不是使用价值的计量单位,而是商品交换的计量单位。

如果你想证明马克思的错误,那么,你必须为彼此不同的商品找出共同的计量单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