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14699 69
2007-08-14

云谷川

整个《资本论》的理论体系都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之上的,而有关劳动价值形成的论述又都是在《资本论》第一章《商品》部分中完成的,因此,学习和研究《资本论》就必须首先学习和研究《资本论》的第一章《商品》部分。如果劳动价值论正确的话,那么,整个《资本论》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正确的理论。反之,如果劳动价值论是不正确的结论,那么,整个《资本论》理论体系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就是不正确的理论,只少劳动价值论是不正确的,从而与劳动价值论直接相关的剩余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是不正确的。所以,对《资本论》第一章《商品》部分的学习和研究是非常重要和非常关键的!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章《商品》部分是怎样论证劳动价值论的:

马克思说:“我们再拿两种商品例如小麦和铁来说。不管二者的交换比例怎样,总是可以用一个等式来表示:一定量的小麦等于若干量的铁,如1夸特小麦=a吨铁。这个等式说明什么呢?它说明在两种不同的物里面,即在1夸特小麦和a吨铁里面,有一种等量的共同的东西。……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现在我们来考察劳动产品剩下来的东西。它们剩下的只是同一的幽灵般的对象性,只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即不管以哪种形式进行的人类劳动力耗费的单纯凝结。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它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它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价值。”(《资本论》网络版连接:http://www.amky.com/cap/cap1_01.htm第49-51页)

事实告诉我们: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就是两种不同使用价值才能交换,互通有无、满足各自的需要。例如,“1夸特小麦=a吨铁”的关系式左边是小麦,右边是铁。小麦和铁是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左边一方拥有小麦,但是,左边一方不需要小麦而需要铁。右边一方拥有铁,但是,右边一方不需要铁而需要小麦。在这种条件下买卖双方才能互通有无、满足各自的需要,从而建立起商品交换关系和等量关系----1夸特小麦=a吨铁。

如果是两种相同的使用价值就不能交换了。例如,1夸特小麦=1夸特小麦,a吨铁=a吨铁,它们作为数学等式和等量关系是成立的,但是,作为商品交换关系式和商品交换关系它们就不能成立了。谁会用同样的东西去交换同样的东西呢?我们知道,“1夸特小麦=a吨铁”这个式子,在数学中它是纯等量关系,而在经济学中它不仅仅是等量的数学等式,同时它又是个商品交换关系式。在这两个关系式当中,商品交换关系式在先,数学等式在后。所以,研究商品交换关系式和研究数学等式是不一样的。研究商品必须首先研究商品的交换关系,然后才能研究商品的等量关系,否则就会出错。

是什么样的使用价值关系到商品是否能够交换的问题,也就是能否建立交换关系的问题。所以,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在研究商品价值的时候是不能撇开商品使用价值的。如果撇开了商品的使用价值,就等于撇开了商品和商品的交换关系。马克思正是犯了这种错误。他认为:“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结果马克思“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而去研究劳动产品。最后得出抽象劳动决定商品价值的谬论。所以,《资本论》错在撇开商品体的使用价值(交换关系)去到劳动产品中寻找商品的“价值”,结果----张冠李戴。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5 6:54:5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4 20:31:00
呵呵,使用价值决定交换能不能进行,价值决定交换如何进行。先生的观点“超越”了马克思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4 20:53:00
以下是引用易简在2007-8-14 20:31:00的发言:
呵呵,使用价值决定交换能不能进行,价值决定交换如何进行。先生的观点“超越”了马克思主义。

谁也不是绝对真理的化身,谁的理论也不是绝对真理.是科学就要发展,发展就是超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4 20:57:00
楼主说的很有新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4 21:13:00

经济理论研究:《资本论》否认了商品的交换本性

云谷川 (连接:http://bbs.people.com.cn/postDetail.do?view=1&id=888664&bid=3)

资本论》的第一章〈商品〉部分是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建立劳动价值论的客观依据就是商品的劳动属性。我认为:劳动属性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交换属性才是商品的本质属性。《资本论》正是突出了商品的劳动属性而否认了商品的交换本性。从而使劳动价值论走向了荒谬。

马克思在《资本论》的开篇就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因此,我们的研究就从分析商品开始。
  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这种需要的性质如何,例如是由胃产生还是由幻想产生,是与问题无关的。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是作为生活资料即消费品来直接满足,还是作为生产资料来间接满足。”(《资本论》网络版,第47-48页,连接:http://www.amky.com/cap/cap1_01.htm)马克思在这段话里很清楚地说明了商品是一个有用物,其中连半个交换的字眼都没有提到。由人们的需要可以联想到交换,但是,就连这一点也被马克思否认了,“这里的问题也不在于物怎样来满足人的需要”。从而“一票”否决了商品的交换本性。

众所周知,商品是交换的产物,如果没有交换就根本没有商品可言。即便是在商品社会里有用物也不一定都能成为商品,只有通过交换过程而获得的有用物才是商品。例如,阳光和空气都是有用物,以至于没有它们人类就不能生存。但是,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因为它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不用交换就能获得。农民自产自用的粮食、蔬菜、瓜果和乳品等等劳动产品也都是有用物,但是,这些有用物也不是商品。因为它们不是通过交换而获得的。企业自产自用的工装模具、企业生产还没有卖出的劳动产品等有用物都不是商品,因它们都不是通过交换而获得的。

凡是在市场(商店)上通过交换(货币)而获得的物品、劳动产品和服务产品都是商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都是通过交换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商品不是自然自有物品,也不是自产自用的劳动产品,更不是遗产和别人赠与物品,商品是通过市场交换而获得的物品。所以,是否通过市场交换就是区别商品与非商品的唯一标志。

商品首先应该是交换物而不应该是有用物。所以,马克思说:“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是不正确的。马克思忽略了商品的交换本性。

正是因为马克思否认了商品的交换本性,所以,才有“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这个比例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不断改变”(同上,49页)的说法。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首先确定两种物品(使用价值)是否能交换,然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交换价值。例如,小麦和铁能够交换,从而才有1夸特小麦=a吨铁的交换关系式成立。这说明小麦和铁都具有可交换性。如果两种物品或使用价值不能交换,那么交换价值从何而来?例如,阳光和空气不能交换,小麦和空气也不能交换,所以,它们不能建立起交换关系式,从而也没有交换价值存在。原因是阳光和空气没有可交换性。所以,交换价值首先应该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能够相交换(交换属性),然后,在交换的基础上才能确定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在这里马克思又忽略了商品的交换本性。

也正因为马克思否认了商品可交换性的前提,才在考察商品价值并寻找“等量的共同的东西”时找错了方向。马克思说:“这种共同东西不可能是商品的几何的、物理的、化学的或其他的天然属性。商品的物体属性只是就它们使商品有用,从而使商品成为使用价值来说,才加以考虑。另一方面,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作为使用价值,商品首先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因而不包含任何一个使用价值的原子。
  如果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同上 50页)结果马克思撇开了商品的使用价值找出了劳动产品,用劳动产品的劳动属性(抽象劳动)来决定商品的价值。

马克思没有考虑到可交换性是商品交换的前提条件,认为“在商品交换关系中,只要比例适当,一种使用价值就和其他任何一种使用价值完全相等”,从而得出“商品交换关系的明显特点,正在于抽去商品的使用价值”,结果马克思就“把商品体的使用价值撇开,商品体就只剩下一个属性,即劳动产品这个属性”。最终使劳动价值论走向了荒谬。

然而这一切都源于《资本论》否认了商品的交换本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4 21:15:00

从交换的角度去理解经济学,就对了,但是马克思的伟大之处在于,交换的物物之后的人与人的关系,这必需从历史的角度理解,就是说从长远来看,而不是从现在的商品经济社会来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