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余收益计价模型(Dietrich et al.. 1997)认为企业,的内在价值(intrinsic value,市场价值的表征变量)等于企业账面净值与剩余收益的现值之和,从这个意义上着,判断会计准则优劣的两个重要标准是:(1)是否能够使企业账面净值与企业内在价值保持一致;(2)是否能够提高企业盈利的预测能力。经验证据表明对无形资产投资采用资本化的处理方法更符合上述两个标准,Lev & Sougiannis研究发现资本化的R&D价值与股价显著相关,这表明对R&D予以资本化可以提高企业账面值与企业内在价值的一致性;Aboody & Lev研究发现对软件开发成本予以资本化也可以提高企业账面值与企业内在价值的一致性(这符合判定会计准则优劣的第一个标准),同时还发现每年资本化的软件开发成本与下一年的盈利变动密切相关,这表明资本化可以提供有关盈利预测的相关信息(这符合判定会计准则优劣的第二个标准);Amir & Lev对蜂窝式电话公司(cellular companies)的研究表明投资者会自行对获得顾客成本(customer acqusition cost)予以资本化,这进一步证实了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会提高企业账面值与企业内在价值的一致性。此外,等对澳大利亚上市公司的研究也表明对无形资产的资本化可以提高企业账面值与企业内在价值的一致性。Healy et al.(1998)的模拟分析(simulation-based analysis)表明对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能够为投资者提供更为有用的信息,同时该分析还表明尽管大多数企业会对盈利进行管理(所以会对无形资产的资本化特别关注),但无形资产的削减仍与企业的经济回报显著相关。和有形资产的会计处理一样,无形资产的摊销也应建立在企业管理层对产品生命周期的估计上(一般以行业标准或研究结果为基础),当无形资产的实际利益实现时,可以重新调整其摊销率。为了防止对无形资产的过高估价,SFAS第121号准则要求进行严格的定期减值测试(periodic impairment test)。
对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现行会计准则对无形资产处理的弊端,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资本化可以使每期的成本和收益的确认更符合配比原则(特别是无形资产投资逐年增加的企业),从而使盈利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2)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投资将与其他有形资产一样列于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无形资产的摊销和注销将向投资者传递企业管理层对无形资产预期收益评估的信息;(3)无形资产投资的资本化为评价企业革新活动成功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对不同类型无形资产投资予以区分并提供有关该类无形资产投资的数据,以使投资者能够对不同类型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进行评估。对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的一个重要目的即考虑无形资产的投资回报,这一点经常被那些反对无形资产投资资本化的人士所忽略。他们反对资本化的理由:二是大多数无形资产不能上市交易;二是无形资产的成本一般与其现值相距甚远。
从最坏的角度考虑,对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增加了盈余管理的可能性。但是相对于其他盈余管理的方式(如提前确认收入、夸大企业重组费用等)而言,无形资产投资的资本化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列于资产负债表中,可以使对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有疑问的投资者很容易将资本化的无形资产投资调整成费用化的结果。然而对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的最大优点则在于:为企业管理层提供了一个与投资者共享有关企业革新活动进展和成功可能性信息的有效渠道。
2.对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表述
上文提到的对通过技术可行性测试的无形资产投资予以资本化在财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之间找到了一个合理的均衡点,但这种方法仅限于正处于开发中的产品。而对于其他因企业重组或行业管制取消的原因而导致的企业变迁,却不能通过上述资本化的有法来进行处理。因此,对财务报告的重新表述以反映企业变迁动因和其他不确定性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便成为一种新的处理方式。比如公司为了提高经营效率进行企业重组(corporate resturcturing)一般会发生诸如员工培训、部门和生产线的重新设计、购入新技术(如正处于开发中的R&D)的支出,由于这些支出是否能够取得收益并不确定。所以,现行会计准则要求对这些支出(企业重组费用)予以费用化。如果企业重组取得了预期的效益,费用化处理的结果势必会低估当期的盈利和账面净值,高估以后期间的盈利。因此,企业一旦重组成功,对前期和当期的会计报表就应进行重新调整,即将前期已经费用化的投资予以资本化并在企业受益期间进行摊销,这种对财务报告的重新调整,既矫正了企业重组当年对盈利的低估,同时也矫正了企业重组以后年度对盈利的高估。再如,80年代末美国取消了对电讯业的管制,将地方电话公司推向了竞争的市场,而这些地? ?缘牡缁肮?径哉庖恍绿逯拼?吹乃鹗Х从Ρ冉铣俣郏?恢钡?994一1995年才注销了高达对)亿美元的资产,从而高估了90年代初的盈利和账面值,低估了94和95年的盈利。由此可以看出:这些公司在1995年应对1990一1994年的报表进行重新调整,将95年一次性注销的巨额资产在1994-1995年间逐步注销,这样也许就可以避免1995年公司的报表会出现巨额损失,而相应的90-94年的报表也许就能如实地反映取消管制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后果。
尽管财务报告是对企业过去事项所产生的经济后果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建立在对过去事项会产生的未来后果的假设基础上的(如坏账的提取,或有事项的确认,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等)。随着未来事项的不断发展,过去事项的不确定性将会逐步降低,因此,人们对过去事项的理解也会逐步加深。如每个季度末,人们对该季度发生的事项所可能产生的后果一般是比较模糊的,但是两年后有关该季度事项所存在的不确定性就会大大降低。同样,一开始对一种新药研制所发生的R&D予以费用化似乎比较合理,但是,如果这种新药的研制已经通过了FDA的审查,过去的费用化处理似乎就有点不那么恰当了。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过去事项的不确定性已经不复存在时,应该对过去的财务报告进行重新调整。事实上,财务报告不仅应该向投资者传递新的信息,而且也应该向投资者提供能够解释新信息和新事项的历史背景。经验证据表明:财务报告中的一些重要项目所能够反映的新信息的数量在减少,这表明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在降低。因此,财务报告应该强化为投资者提供可以预测未来的过去信息的职能。从财务报告应提供能够反映有关企业前后各期事项相互关系的会计信息的角度来讲,当过去事项所依赖的确认基础发生变? ?保?怨?サ牟莆癖ǜ娼?兄匦碌髡?拖缘煤苡斜匾?Finger et al,. 1996)。尽管这方面的经验研究还不够多见,但目前已有的证据也已表明,会计信息在反映企业活动前后关系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重要性日益显著。如果历史的财务数据影响到对新信息信号的解释,那么,随着过去事项不确定性的不断降低,对这一历史信息的不断调整(对过去财务报告的重新调整以更好的配比相关的收人和费用)将有利于投资者更好地决策。与此相对应,调整后的盈利、企业的获利能力以及盈利的增长率也会更符合实际。
有人认为,对报表进行重新调整的结果是调整后的信息将不再与决策相关,而且对于同一会计期间产生几种不同的盈利数字会使投资者迷惑不解。这一观点似乎缺乏很强的说服力。首先,GAAP规定在联营法(pooling method)下对被购买企业以前年度的报表可以进行重新调整,这并没有对投资者使用调整后的报表带来什么不利影响。此外一些宏观经济变量(如GDP)一般在其公布后也会随着新资料的不断取得而进行定期调整。研究表明(Mankiw & Shapiro, 1986; Diebold &Rudebusch, 1991; Robertson & Tallman,1998)),这种定期调整并不影响调整后的GDP的有用性。由此可见,对报表的重新调整可以向投资者传递先前无法预测的有用的新信息。
五、对强化R&D信息披露规范的思考
我们认为,对于R&D是采取资本化还是费用化的处理方法也许并不重要,根据Lev(1999)观点,对R&D进行费用化处理实际上并不能充分体现谨慎性原则。这也许与我们的传统观念正好相悖。对于R&D低增长率的公司而方言R&D的即期费用化反而会高估公司当期的收益,而R&D的即期费用化会低估公司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因此,对R&D费用化处理后的公司ROE和ROA指标反而会高于对R&D资本化处理后的公司ROE和ROA指标。如Merck公司在80年代末知年代初对R&D费用化处理后的ROE在50一55%左右,而如果改用资本化处理的话,R&D则仅在35-40%左右。Bharat Sarath, Theodore Souginannis & Lev项研究中分析了R&D的即期费用化处理对公司盈利增长的影响。他们的研究发现对于R&D的增长率低于盈利增长率的公司(处于成熟期的公司), R&D即期费用化处理后公司盈利的增长势头要高于R&D的资本化处理,这进一步说明了对于成熟期的公司而, R&D的即期费用化处理与谨慎性原则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实际上对于一个稳定发展的公司而言,只要遵循一贯性原则,对R&D进行费用化和资本化处理的结果,
其实对盈利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别。
就我国当前企业对R&D信息披露的现状而言,也许充分披露比其他任何会计处理方法都显得更为重要。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对R&D活动的披露仅在损益表里作一简单的呈报(在管理费用中列示,而几乎没有一家上市公司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每年R&D支出的具体数额),对于财务和证券分析来说,这种信息披露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财务报告中缺少足够的关于R&D方面的信息使得投资者无法对公司革新活动所产生的效益进行客观的评价。所以,我们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对R&D的信息披露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详细地披露,至少应当披露R&D每年支出的具体数额和研究开发项目的进展。
主要参考文献
1 Cohen, W.,D. Levinthal. Innovation and learning:
The two faces of R&D—Implications for the analysis of R&D
investment. Economics Journal,1989
2\\\\3\\\\9 Lev, B., P. Zarowin. The Boundaries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How to Extend Them.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search, 1999
4 Lev, B., Souiannis, T. the capitalization,
amortization ,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6
5 Aboody,D.B.Lev .The value Relevance of
Intangibles:The Caes of Software Capitalization.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Supplement)1998
6 Amir, E,. B Lev Value—relevance of nonfinancial
information: Th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ndustry.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996
7 Abraham, T,.B Sidhu. The role of R&D capitalizations
in firm valuation and performance, 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1997
8 Scheutze, W,. What is an asset? Accouting Horizons,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