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11611 34
2007-08-15


文章出自:http://dadaowumou.blog.sohu.com/

邹老师,我是中财CEMA的学生。我们学得很苦啊!我们根本没有正常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次序,那些世界大教授来这里讲课,大家基本上都听不懂,还被迫坐在那里听。我们本来基础就差,有好多是考研落榜生,是调剂过来的,基本的东西其实还没有掌握好,但是,有时候一个月来两个教授,我们疲于奔命,大家都安不下心来学习。大家考研的目的就是找工作,现在我们学的,很难,找工作也没什么用。我们都很迷茫,不知道前途在哪里。中财的学风很差,环境也不好,很多同学都不安分,生活作风不好,我们这些想学习的同学还受其他人的鄙视!我们太苦了!

在CEMA上外国教授的课,真是不爽。坐在前排的自己同学还没怎么听懂说话呢,后面那些外校来的人就一个劲的和老外讨论。你自己会就会呗,干嘛非要叫出声来。非要让人家知道你会?就你牛?你就不能为别人想?我们听不懂已经很郁闷了,你还刺激我们。以后应该禁止外校的人来听课。尤其是清华北大人大的,就你们会啊?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啊,主要是基础课没有人好好上,就直接上大牛的专题课啊?我们又不是笨蛋。要是我们也有清华北大那些扎实的基础课,我们也可以学得好啊。我是说相对啊,不过,天才也受不了这么快的教学速度啊。基础还没怎么学就上高级课了,中财数学老师也不多,都是教经济数学的,不像武大北大有数学系。我自身条件还挺好的,就是没有那么多资源学习啊,又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这样,难道你以为我们都是弱智啊?
一个月来两个大教授,一个礼拜讲玩人家外国一学期的课程内容,你试试看?你行不行?站着说话不腰疼啊你!我们怎么不珍惜了,我们珍惜啊,邹老师珍惜过我们么?他每次来,就是海骂,也不讲课,也不教我们,每次都说我们是最好的,弄得大家也很高兴。可是,其实我们很差。

我发帖,只是为那些已经、或者曾经被他忽悠的同学鸣不平,可怜那些被他忽悠进高研中心的现在没有好offer或者没有offer的同学,他们还有下届和下下届,这样的事情不希望在中财再发生,让更多的可怜的孩子为了他的“兴趣”而成为“祭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5 10:45:00

2007-08-12 | zz 邹老师的谈话

http://www.shineblog.com/user3/judith/archives/2006/364473.shtml

1、关于Mas--colell这本《Microeconomic Theory,包含了一切经济学基础理论(宏观、微观、金融、等),它包罗万象,涵盖了一切经济学思想的核心,甚至还有微分拓扑的应用。它是一本原则性的书,而像Colell这样的大师级任务,都是倡立了一个学派的。说句良心话:中国有几个人能讲懂这本书呢?我是搞不懂的,我只知道中国还有个田国强,他搞得懂。但是,我们要有勇气把他们(那些大师)赶上去。这里的关键就在于我们自己怎么定位自己。有些同学的期望值是美国的一流学者,有些同学的期望值就是在大学混个学位和文凭。我尊重你们自己的选择,但也希望你们自己尊重自己。如果混学位,可以转出去,我们给了你这个权利。不要相互欺骗,好不好?我们这个经济学是和报刊杂志上的经济学不一样的,就像人都是有档次的。只有保持高中的学习劲头,坚持几年才赶得上。人家北大清华已经不在本校招博士了,它们都尽量只引进国外的博士,可惜武汉大学商学院连一个硕士也没有引到!有些人投机取巧,靠关系,靠父母家庭的原始资本,却没有扎扎实实的学问根基,那是不可能入流的。想起人家Robert. Lucas60多岁的年纪了,飞机上还在啃这本Conell的微观经济学呢!而且,Lucas是学历史出身的,人家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通啊!我们中国的通才教育没有搞好,人家芝加哥大学有50门通才教育的课程,大学毕业后学生具备了真正的人文素质,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反观国内,填鸭式教育,专业课程分划得极为狭窄,像《资本论》、《二十四史》等经典著作有多少人认真读完过?Havord根本瞧不起MIT,就是因为MIT再多的诺贝尔奖,它也缺乏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


2、来这个班读书的学生都很伟大,无论是高考直接被录取的,还是通过转专业进来的,因为你们有这份信念,有做学术研究的理想!

3、我就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只接受好的,不去了解可恶的。谁愿意去打听你们的肮脏历史和罪恶现状呢?2001级就是现实的赤裸裸的背叛,用最容易的方式,取得最快的结果。成绩最优异的学生居然都去考一些应用的专业的研究生,都想着去清华北大复旦上财;他们就不要出国了,不去做学术研究了!!

4、其实,人文知识的学习,是贵族式的享受。军队之所以强大,是因为必要之时,他们会流出自己高贵的血液。在美国,Bush家族虽然有钱有权,但大、小Bush都是当过兵的。Clinton也有兵役任务,只是他是逃兵而已!

5、我们中心的光荣传统是班长书记轮流当,这样在评优保送时,就人人都有分加,真正做到既锻炼每一个人的能力又公平公正。Havord的系主任就是教授轮流坐庄。我希望中心的学生不要入党,学生党员大多都是投机倒把分子,为了自己钻营牟利。做那样的小动作,又有何作用呢?当然,我不是反对***,我还认为自己才是标准的***员呢!——标准的利他主义,行为规范符合党章的要求。还有像阮志华先生等,每年掏出少则7万多则十多万美元,用于这里的教育。我们才是真正为中华民族捐钱。像张五常,他带走了中国人的血汗钱。然而,武汉大学的商学院还要想灭掉我们,但他们灭不掉我们,因为我们是自己掏钱办学。

6、我最恨那些"海归"的假洋鬼子,一到中国人面前就癫狂,就装人,一到外国人面前就趴下。一个一流的学者在哪儿都应是顶天立地的。那些官欲很强的人,是怎么耐得住寂寞做学问呢?有个"留美经济学会",那些人在美国主流学术组织不能立足,就自己兴起炉灶,过干瘾。有本事就去美国计量经济学会这样的权威组织当会员啊!我根本从来没有去过那里,居然有人说他在"留美经济学会"的宴席上看见了我;然后他再说他当过会长的!

7、我们学者的本分是搞学问,而不是去当官。本科阶段还是跟着老师学,一起上课是不错的。要通过同学竞争把学问搞起来,而不是靠老师。那个叫做刘亦婷的,到了哈佛,如果学得好的话,怎么会写那么小流氓的书呢?哈佛的天才多少啊!那里云集了全世界的精英!我想告诉大家,我能上哈佛,是命运给了我机会,不是因为我邹恒甫怎么样!要记住: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可以上哈佛的!今天我在这里拍着桌子说话,不是因为我是哈佛的学生,而是因为我的自尊心、我的学问!

8、你们暑期要留在学校补英语口语和数学,这是强制的,因为你们有退出这个班级的权利。你们到了大三大四,专业课全是外教上,他们普遍反映中心的学生口语差。有人说,暑假应该和爸爸妈妈在一起。你们为什么要和他们在一起呢?你们都已经满18岁了,除非必须回家帮助年迈的父母搞"双抢",抢收庄稼;否则,就不用回家去了!

9、我们要走一条正经的路,要走自己的路,不要被媒体夺去了我们的尊严,去当资本家的走狗,去当极端利益的走狗,去出卖经济学家的良心。像"三纲五常"(樊纲、易纲、胡鞍纲、张五常),吴敬琏等人,到处赚黑心钱!用***的代言人资格到海外骗名,又用国外的舆论给***政府施压。张五常早些年还是有些水平的,可惜这几十年就荒废了,吃着老本。他前几年来我们武大,在讲台上说中国的改革是他跟胡耀邦、***搞的。这可把武大校长书记吓着了,他就被""走了。今天还有人说恒甫是"张五常第二",但是恒甫还没有像他那个样子!郎咸平教授虽然也到处闹啊唱啊,赚了写钱,但他的学问可还是扎实的。他去年说:"谁不知道国资委在干些什么勾当呢?"

10、其实***是挺伟大的,他们让中国稳定了50多年啊!中国自古以来,能像这五十多年稳定的朝代又有几个啊?在今天民主制度与专制制度反差的年代,CCP仍然能让这个国家稳定、发展,这是多么不易啊!而且,中国只发展了20多年就有今天这么好了,这是很不容易的啊!***的确伟大,而真正的***员也很伟大!

11、希望同学们要有羞耻感,自己在寝室玩的时候不要影响到别人学习.

12"我写了四五十篇文章,张维迎还只有一两篇;他就是潜心搞学术也要至少20年才赶得上我。可见邹老师说话的底气是以学术水平为基础的。


13"我每年还是要写两三篇文章的,不然怎么对得起观众呢?"这又体现出一个学者的潇洒。


14"当中国的保姆年薪达到二三万美元,大部分人都养不起保姆的时候,这个民族就真的站立起来了。人的平等,人的价值的实现才是最重要的。"


15"妇女啊,最好不要在中国生活,这里没有平等的地方和基础。"


16"我让我妹妹留守武汉,坚持这样一个阵地;尽管父母都对我有意见,我们只是想做一点儿积德的事情,为中华民族积德。"


17"研究形而上的问题是很好玩的,而且今天就只有学术还比较清净一些;政治好玩吗?你死我活的斗争啊!问问你们的父辈就知道了。"


18"余英时先生说过:不懂英法德,莫谈文史哲。"


19"我以前在华容五中读书,不在华容一中,我从来不认为那些高考分数高的人就一定比其他人好多少;北大出去的的人在美国哪有其他学校像武大复旦的强啊?"

20、介绍一点陈寅恪先生的诗句
"一生负气成今日,四海无人对夕阳"
"
读史早知今日事,对花犹忆去年人"
"
平生所学均堪赠,独此区区是秘方"
"
添赋迂儒自圣狂,读书不肯为人忙"
"
群赴东邻修国史,神州大夫羞欲死"


21"我就希望同学们有读书不肯为人忙的气质,做真正的知识分子"


22"还有一个有用的单词介绍给大家——Dandruff。同学们在与外国教授交往中一定要注重个人形象,要修边幅,要洗完澡再去,一天要刷牙五次,你们是代表中国人民在和他们交往啊。


23

、当有贫困同学问起自己能否出国时,邹老师毫不含糊地指出:"并不是只有从政或经商的子弟才可出国接受教育,农民的子弟依然可以,只要他足够努力。在国外读书,领了全奖,就有好几万RMB,每年还可以向家里寄钱。"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5 10:50:00

楼主转引的博客我看了,但博主没有留下大名,属于匿名攻击的那种,故显得可信度不高。从楼主的私人立场来讲,专门转一些没有表明真实身份人的博客转贴,也显得人品似乎有缺陷!

我无意批评邹张任何一位,仅就楼主的不当之举略表管见。呵呵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15 12:12:09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5 10:52:00
以下是引用julyday在2006-5-26 12:11:00的发言:
中国经济与管理研究院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对教学同样非常重视。就以现有的数理经济与数理金融实验班的师资为例:

第一学期:密苏里大学尹沛讲授《微积分(上)》和《线性代数(下)》,在中财全职授课时间为三个半月;
第一学期:明尼苏达大学曹睿讲授《经济学原理》和《投资学》,在中财全职授课时间为三个月;
第二学期:威斯康星大学肖志国讲授《微积分(下)》和《线性代数(下)》,在中财全职授课时间为三个半月,目前肖老师还在授课。

这并不是“吃快餐”形式的教学,而是扎扎实实、安排完善的教学。










严重同意楼主的意见,我在武大读研期间,有幸聆听到世界各知名大学的在专业领域很有造诣的大师们的讲座,他们授课认真(有很多教授是分文不取,有些是邹老师掏一点,因为邹老师讲过,这些来授课的不是已经出名,而是实力派,有冲击诺贝尔潜力的学者,费用自然也不会很高。我听说有的高校为了请到诺贝尔获得者来演讲,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这一点上,邹老师是精明而实惠的),学生认真笔记,课后热烈讨论,效果良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20 9:42:00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5 10:55:00
87年在武大,97年在中大,98年在北大,00年在浙大,05年在中财,邹神甫为现代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四处打拼。用他自己的话说,他愿意在岳阳大学拉起经济学改革的旗帜。至于他对中国经济学教育的贡献,大师们的评价是:

Jean-Jacques Laffont:“邹先生现在所从事的事业,与我15年前在法国的经历十分相似,我们有着共同的梦想,共同探索改革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方案。从根本上说,我们的目的在于振兴学术传统,因为重振学术传统是民族文化复兴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林毅夫:“我非常荣幸为邹恒甫教授写这封评价信,他在中国现代经济学的教研发展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我看来,邹教授是个具有战略眼光和开拓精神的教育实干家.从1992年开始,他利用自己的个人时间和基金在武汉大学极好地推广了现代经济学教育,开办了现代化的经济学专业.他凭借自己的热情和远见影响了众多在海外执教的华人学者到武汉大学传授现代经济学知识.目前邹教授所引领的武汉大学经济学本科专业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好的经济学本科项目.自成立至今,这个专业已经培养了数千名毕业生,他们当中的很多人都前往美国顶级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其中一些人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已经归国任教.让人兴奋的是,他们中一部分人已经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卓越学者.
在我看来,邹教授为中国经济学教育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已经超过了其他任何人或机构.能力的建设是世界银行援助发展中国家的首选方面,就此我深信不已.所以世界银行应该为邹教授在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发展中的成就感到骄傲.”

另外,应该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普及中国现代经济学教育;应该相信“人大或是南开这样有传统的学校”也会改变。南开今年暑假不是也有“经济学夏令营”吗? 报名去看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5 12:35:00
如果ers999转的这封信是一个真正的中财的学生发的,那么,我对他最好的建议就是转出去。决无半点轻视之心。人各有志。恒甫老师的班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真正的理论经济学家的。如果志向不在于此,那么留下来对人对己都没有什么好处。

相反,如果这个学生是想做真正的理论经济学家,那么,他就应该坚持。难道楼主就真的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那么多么?如果这样,你怎么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理论经济学家?刚开始听这些课,确实可能听不懂,语言,经济学功底都不够。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水平就会上来了。而帖子主人给我的感觉是既想慢慢学,又想两天就把所学的内容全部都搞懂,成为经济学家,如此急功近利,怎么可能成功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