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朴实的真理在新经济时代得到了充分的印证,技术创新的速度大大加快,并迅速地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对经济发展起到强有力的促进作用。
据美国ZF专利局公布,到1999年12月,美国历史以来的发明专利已达600万个。其中第一个100万发明专利足足花了85年时间,而发明专利从500万增加到600万个,仅仅花了8年时间。近几年,发明专利增加最多的是电脑、通信和生物技术领域。1999年,获得了美国第600万个发明专利权的三康公司,3年前发明专利只有30项;但1999年已增加到426项。
与此同时,科技发明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美国进步政策研究所的研究表明,1990年美国公司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新产品的时间需要35.5个月,至1995年只需23个月。1990年,一辆汽车从概念设计到投产需要6年时间,现在只需两年。20世纪70年代,美国公司多个产品中只有20%是新产品,到周世纪80年代这一比例已上升至三分之一。近几年,新产品的比例更高。
技术进步使美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在1998年10月的一次谈话中认为,当前,美国技术创新浪潮的重要特点是信息技术发挥了巨大作用。其表现是充分的数据大大减少了生产每一单位产值所需的时间,同时推动了新产品的大量增加,新产品的生产又吸响了多余的劳动力,其结果是过去5年内提高了就业率,使劳动生产率增长速度大大加快。1980一1990年,美国非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平均每年增幅为106%,1990一1998年提高到2%。近两年,随着科技突飞猛进,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进一步加快,1998年第三季度,劳动生产率高达49%,为7年来增幅最大的一个季度。
(3)信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传统产业结构及服务业面临着彻底的改造
美国电子协会与纳斯达克股票公司在1998年共同发表题为《电脑空间、国家:高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重要作用》的研究报告。报告根据商务部发表的产业发展状况,将计算机、软件和通信系统统称为信息产业。随着通信系统向数字化过渡,这三个领域已结为一体。从1990年到1996年,美国信息产业产值上升到8660亿美元,增长57%,占国民生产总值的6.2%,已超过基建、食品和汽车制造业,成为美国最大的产业。信息产业在美国经济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同期内雇佣员1426万人,增加7.2%。
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化浪潮不仅使信息产业迅速地成长、壮大,也对传统产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这主要表现为:以物质和能源为基础的传统经济转向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的变化趋势,加快了世界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成为推动当代世界产业结构朝着现代化、高级化方向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美国,传统工业是指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和之后发展与成长起来的工业。这些工业部门包括:最早发展起来的纺织、冶金和采矿业,以及稍后发展起来的钢铁、煤炭、机械制造、化工、能源、汽车制造、造船、铁路运输等部门。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的信息技术革命与传统的技术革命相比具有更深刻的内容、更广泛的影响。当前,美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转折是:传统工业在衰退,但还具有很大规模;信息技术工业的快速发展,但尚未取代传统工业的地位。美国传统产业就是在这样形势下,进行着“脱胎换骨”的改造。这种改造表现在:
首先,就生产手段而言,是要达到机器的智能化、自动化,从而使机器辅助、延长或部分取代人的信息功能。
其次,就改造生产手段的技术方式而言,是将物质生产过程视为获取、存贮、处理、传输、控制信息的流动过程,从而在人机、机机以及机器与劳动对象之间,以数字化作为共同的语言桥梁,建立起自动化系统。人作为控制中心,游离于直接劳动过程之外。
最后,生产手段的根本性变化,促使适应这种高效、快速物质生产过程的组织形式应运而生。这种组织形式必须适应信息流动,而不只是物体的置放、位移、人员的层层分工、工序工位的有效安排等管理要素的重新组合。管理部门主要关注的对象是信息、知识和人才,而不是原料、设备和普通劳动力。
(4)竞争日起全球化
信息技术革命消除了信息瓶颈对企业发展的制约,国际互联网使企业可以迅速跨越国界传递信息,使企业跨国经营的信息与管理成本大大降低。同时电子商务在对传统的交易方式进行彻底改造的同时,也大大降低了企业跨国经营的交易成本。这使得企业跨国经济日趋普遍。全球范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
与此相伴,公司兼并成为一种全球化的浪潮。管理成本的降低为公司规模的扩张提供了内在的驱动力,日趋激烈的竞争也迫使企业通过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以获得竞争优势,在这两者的推动之下,新一轮兼并浪潮正席卷全球。如在美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第五次企业兼并浪潮。1988年企业并购资金达3530亿美元,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这个记录维持了6年,随着美国经济在1992年开始走出低谷,1993年美国企业再度掀起了兼并风潮,1994年企业并购资金在3419亿美元。接着1995年达5188亿美元,一举突破了历史记录。到1996年超级兼并愈演愈烈,并购10150起,大大超过了1993年的6307起,其中资金超过30亿美元的兼并,全年涉及兼并金额总计6588亿美元,比1993年增加了一倍,并再次刷新了美国企业兼并记录。1997年前5个月,美国企业已宣布的并购金额达2920亿美元,超过了1996年上半年的水平。
(5)与传统经济相比,新经济呈非线性增长趋势
传统经济学将经济增长视为是投入增加和技术进步的结果,并认为生产要素的投入基本遵循规模报酬不变的规律,任何难以解释的经济增长原因都被贴上“全要素生产率(TFP)的标签(即“索洛余值”),它包括:规模经济、效率改善及知识进展等项目。而“新经济论”则认为美国经济近年来的良好表现主要得益于规模报酬递增、外部性、标准化及网络经济。在信息经济时代,投入具有“溢出效应”和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比如互联网、传真机以及软件程序等IT产品,其价值会随着相关的其他投入和兼容设备的使用而上升,并且信息资源的共享不会带来额外的成本。因此,信息产业不遵循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这被视为“新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原因。与此同时“数字化地球”的概念也应运而生,“数字经济”使得生产与价格形成机制同传统的工业经济截然不同,它使得传统经济增长模型(比如新古典增长模型、剑桥模型)所描述的经济增长与要素投入之间的线性关系消失了,“新经济论”认为,美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新经济论”支持者Koelyl(1997)指出:“回望硅谷的形成和微软的成长历程,我们没有发现一条线性增长轨迹。”3.新经济的动力之源:高科技的发展
新经济的出现源于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的发展,它促进了信息产业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
高科技的概念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现代高科技从技术的结构看,高科技是尖端技术,其主要原理建立于人类最新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之上的技术,这一点区别于传统技术,传统技术是经验的积累。从时间上看,高科技是新技术,是以最新成就为基础的技术。从与科学的关系来看,高科技是基于科学的发现而产生的技术,即高科技是SCence一based技术。因此,高科技是一种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最新尖端技术。还需要强调一点,新技术不一定是高科技,新技术仅仅代表了技术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相对新颖的技术形态,而不是技术内涵的革命。
与普通技术相比,高科技具有许多新的特点:
——高效益。高科技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智力。高科技具有创造性、突破性,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和知识含量。
——高投入。要创造高科技必须有大量的投入,据估计一个典型的比特动态随机存贮芯片生产线购置成本是10亿美元。
——高竞争。高科技有很强的时效性,谁在时间上抢先一步,谁在质量上棋高一着,谁就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 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paper.stud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