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nv 发表于 2013-2-21 10:08 
转帖: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page=1&boardid=1&id=8786837
(三)对于今天“一胎化”政策现实 ...
转帖来源于: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 ... id=1&id=8786837
(四)后记:纪念杨小凯先生兼评中国三个著名的经济学者
蚩尤血最初读到杨小凯先生的作品是十年以前。当时固然爱不释手,反复研读。但如今所学日多,年齿益长,我越发觉得杨小凯先生用中文写成的一系列思想性文章(不是学术文章)其实是帮助我们理解今天中国的总纲性文献(我会在本文之后列举杨小凯先生各篇特别重要的思想性文章),我们今天面临和讨论的很多根本性问题最后其实都要回到杨小凯先生的论述里去。其见识之深刻,启发之广远,实在是当代中国学界之罕见(当然并非唯一,象秦晖先生的很多文章、徐友渔先生的一些文章也是如此)。我下面举三个中国当代很有名的经济学家(“名僧”并不等于“高僧”)来和杨小凯先生做比较,以瓦衬璧,而彰先生之光也。
(1)谢国忠。
谢国忠先生和杨小凯先生都从美国(世界)最好的经济系以博士毕业,他们所受的教育都代表了西方教育的最高水平。而且这两人还有一个共同之处——都是很有才气的人。但是他们对职业道路和人生目标的选择是截然不同的。谢国忠选择的是一条赚大钱、出大名、追求权力的宽门广道(wide gate and broad way)。去投行给有钱有权的人做投资分析当顾问,在镁光灯下搏大众名声(popularity), 靠在演讲中说些经济学段子和写些经济时评随感之类赚容易的块钱(easy and quick money)。至于这些玩意和谢先生在MIT所受的世界上最好最严格的学术训练有什么关系,这些演讲和时评究竟有什么思想上的(更遑论学术上的、理论上的和方法论上的)价值,又有谁在乎呢?Who cares? 当然,能做好一个“大众经济分析评论家”(Popular economic analyst and remarker)也不错。积累了足够的“社会影响力”后或许还有在政治上进位的可能,但光做一个经济分析评论家也有一个小小的缺陷:那就是你这个月死、下个月整个世界就忘掉你。最多最多,你今年死、明年整个世界就忘掉你。
但杨小凯先生则不同。杨小凯先生不是好的“经济分析家”他自己投资亏了很多钱,也没有靠经济分析和评论赚什么钱,但他选择的是一条在学术和思想上艰难跋涉的窄门小路(narrow gate),能真正懂得他在学术上的贡献和成就的人并没有多少(了解他在思想上的贡献和成就的人要多一些)。但是作为一个极好的“经济学家”(Scholar of Economics)和对中国当代政治社会问题有非常深刻观察和思考的思想家(thinker),杨小凯先生死后至少五十年内都会有人记得并且在乎他。同样非常有才气的谢国忠先生和杨小凯先生在个人气质上的不同和人生选择上的不同,或许(只是“或许”、只是蚩尤血个人的胡猜乱想)可以由他们的籍贯来部分解释(一个是上海人、另一个是湖南人)。
(2)邹恒甫。
大家要特别注意一点,今天我们在网上读到的杨小凯先生用中文写成的一系列文章大多都是思想性文章,并不是严格的学术性文章(当然也有少数算是学术性文章)。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当然这两者也有很多交集,有不少文章既是学术文章,也有很重要的思想价值,但大多数严格的学术性文章在思想上并无建树创新,在美国也是一样的)。杨小凯先生自有大量的非常杰出的用英语写成的学术性文章和书(在中国能看懂的这些文章和书的人不多,因为要懂数学,还要受过长期严格的现代经济学训练),但我们在网上看到的他的大多数中文文章是他的思想性文章,不是他的严格学术文章。
但是我们要理直气壮地指出一点:在中国当今的历史语境下(一个大变革时代),中国最需要的、对当今中国影响最大的、对中国而言最最重要的并不是学术性文章,而是思想性文章。另外,即使我们把学术创作和学术训练当作是我们的首要追求,也绝不等于说我们要神化、神话、神秘化学术、更不意味着我们要在学术政治和学术等级上搞迷信崇拜(the worship in academic politics and academic hierarchy)。这两者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事。邹恒甫在这方面是一个极坏的例子。邹恒甫有一点鼻屎大的学术成绩(他的绝大多数东西对今天中国社会的应用价值极小,基本属于“不问苍生问鬼神”的那种),他就整天 用他这点鼻屎大的学术成绩 去抽打 连鼻屎大的学术成绩都没有的张维迎,以此为傲,到处炫耀,在中国的学界张扬宣传一种学术政治和学术等级上的迷信崇拜,整天神化、神话、神秘化学术研究、学术训练,和学界人事关系,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自大自恋狂。另外,邹恒甫为人处事非常的轻佻,北大“梦桃源”事件就是一个例证,为什么“梦桃源”酒店里面会有女服务员要叫你邹恒甫“老公”?(邹恒甫自己主动说的哦)。你就是走到妓院里去,妓女也不会一看见你就跑上来叫“老公”啊!北大“梦桃源”再**,一个女服务员会叫你“老公”,你邹恒甫恐怕也要自我反省一下为什么。邹恒甫在学术上的虚荣自大和他为人处事的轻佻作风对他的学生们也有很大的影响。他的很多学生虽然在技术训练上不差,但在为人和学风上十分糟糕,骄傲虚荣自私势利得一塌糊涂。公允地说,邹恒甫对中国经济学教育的戡害也未必就比张维迎小(只不过是形式不同而已)。
杨小凯先生则完全不同。杨小凯先生在学术上的成就极高,但他并不以此自傲。相反当他在谈论学术时,完全表现出一种平实的作风,在向中国的普通读者介绍西方的学术情况时(比如:可参见《杨小凯与黄有光对话西方经济学术界的游戏规则》《重申经济学的古典思想》等文),他从来没有神化、神话、神秘化学术研究、学术训练,和学界人事关系的不当表现(indecency )。相反,他对西方学术圈学术政治和学术等级上的缺陷有很清醒的认识,而且也坦承告诉中国的普通读者,并没有今天很多中国知识分子“挟洋以自重”的烂习气(秦晖先生、徐友渔先生在这一点上也做得很好)。杨小凯先生当然是最顶级的精英知识分子,但他并没有“精英气”(He is a top elite intellectual, but is of no elite style)大家注意哦,这是两件完全不同的事。就像一个人格完整的人应该有“傲骨”、但不应该有“傲气”一样。在信 主以后,杨小凯先生的为人和为文更是返照空明,于诚恳平实中见博大精深。最重要的是,在杨小凯先生身上我们看到一种中国文脉的传承,他没有把自己完全沉迷在(indulge in)学术象牙塔里的语言游戏中(注意哦,我没有说“学术象牙塔里的语言游戏”不好哦,我只是说“完全沉迷”不好),只知道“为往圣继绝学”。相反,杨小凯先生从来没有忘记自己“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的历史责任感以及一种基督徒 和 中国士人共有的“积极入世”的传统。在学习和学术研究的百忙之中,他用中文写下了大量非常重要的思想性文章,对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做出了非常深刻的观察和思考。这些文章正是今天中国最最需要的认识上的财富,至今一直启发引导着我们对中国社会的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非常积极重要的贡献。他的很多中文著作都是纪录了历史和人生、可以真正传世的文章。说句实在话,我看过邹恒甫的那些学术文章和我没有看过邹恒甫的那些学术文章,对我而言,完全没有区别(make no difference to me)。但是杨小凯先生的那些思想性文章改变了蚩尤血的一生。“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穷经无大爱,文章能传世?
(3)林毅夫。
在诸多港台人士中,祸害中国大陆的最深的就是林毅夫(其他什么郎咸平啦、张五常啦通通都要排后面)。林毅夫祸害中国大陆的主要表现是:他长期身居学术机构和ZF政策咨询的要津,对中国的制度和发展路径却缺乏批判性的思考和发言。居安不思危,盛世无危言,一味迎逢上意、挖空心思溜须拍马,宣扬一种毫无根据的乐观主义、粉饰太平,麻痹政策制定者,误导国家的发展方向。林毅夫和杨小凯先生关于“后发优势”和“后发劣势”的辩论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林毅夫面对当今中国种种如此明显深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为什么还会坚持“后发优势”这种谬论?其原因除了他喜欢迎逢上意,说好听话粉饰太平的个人品性外,最要命的是他思想上一个致命的认识误区。这个致命的认识误区简而言之就是:
错把国家当商家,误把公司作公器。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爱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把国家(state)的主要角色、主要目的和基本功能定义为“富国强兵”(的工具),认为国家应该要在“社会财富的增加”里 扮演 积极的、主动的、关键的角色(从管仲到桑弘羊到王莽到王安石到洋务运动到今天都是这样想的)。这是中国历史上很多巨大悲剧的起源。
国家不是一个大公司!盈利不是国家的首要考虑!
国家不是一个大公司!盈利不是国家的首要考虑!
国家不是一个大公司!盈利不是国家的首要考虑!
大家要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
国家的主要角色和目的不应该是“富国强兵”,而应该是“保障人权(尤其是人的自由选择权)”、“追求社会正义”和“建立(真法)法治(这是市场交易的基础)”!
国家的主要角色和目的不应该是“富国强兵”,而应该是“保障人权(尤其是人的自由选择权)”、“追求社会正义”和“建立(真法)法治(这是市场交易的基础)”!
国家的主要角色和目的不应该是“富国强兵”,而应该是“保障人权(尤其是人的自由选择权)”、“追求社会正义”和“建立(真法)法治(这是市场交易的基础)”!
大家要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
林毅夫之所以把原本是应用在公司层面的“后发优势”这个产业组织经济学的理论错误地推广应用到国家(state)的层面,正是因为他在 对于国家(state)的角色和功能的认识 上犯下了根本性的错误。其实我真的很奇怪,林毅夫是芝加哥大学经济学系毕业的唉,他怎么会忘掉了国家的主要角色和目的应该是“保障人权(尤其是人的自由选择权)”、“追求社会正义”和“建立(真法)法治(这是市场交易的基础)”这条古典自由主义(classical liberalism)的核心思想呢?就算什么都还给了芝加哥大学的教授,这条也不应该忘了吧?
“后发优势”理论和“后发劣势”理论的根本冲突其实是在于对国家角色和功能的认识上的根本不同。如果按照古典自由主义的如上标准来衡量,那么在国家制度的层面上,“后发优势”根本就是一个伪问题、伪话题,因为在国家制度的层面上,衡量“优势与否”的标准根本和财富以及具体的产业无关!
大家要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切记。
其余如张维迎、郎咸平之辈则更不入流,本文不予讨论,一概忽视。
前不见古人,后少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感怆然而涕下。
蚩尤血谨以此文拜祭杨小凯先生,愿先生在天之灵,看顾我中国福祉,保守我中华文脉。呜呼,尚飨!
本文作者蚩尤血授权任何网站和任何个人转载本文
看到本文的读者,若有方便的,请代我把本文转给吴小娟女士、秦晖先生、茅于轼先生、黄有光先生、罗小朋先生和徐友渔先生。蚩尤血在此谢过!
若有好事的,也可以把本文转给谢国忠先生、邹恒甫和林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