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以来,贸易投资一体化的推动使贸易的自由化程度有所提高,一方面关税水平的下降、关税保护作用的降低,使得用关税同盟形式来组织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性和合理性大大降低;另一方面,资本流动、跨国公司全球化生产在所要求的全球自由贸易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情况下,需要采用相对较简单、保护程度较低的一体化形式来推动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因此我们看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自由贸易区成为经济一体化主要的目标起点,如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即将建立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南部非洲自由贸易区等等。另外,出于地区分工深化、经济联系加强而成立的亚太经合组织则采取了更松散、更开放的论坛的形式,来协调成员方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这就使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理论面临以后如何发展的问题:由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这一类论坛中各成员对外关税等贸易政策是独立的,其效应因而不确定,自由贸易区对全球贸易自由化的影响要进一步研究(徐松,2000);关税同盟理论还有没有发展的前途,在关税同盟作用降低的情况下,未来的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轨迹是否会发生变化等等 。这些都需要人们对当代的经济一体化作出理论上的探讨。
总之,我们认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贸易投资一体化虽然对现有的国际贸易理论提出了诸多挑战,但更提供了贸易理论发展的机遇。实践的要求、研究方法的多样化使未来国际贸易理论可能取得较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洪银兴,1997:<<从比较优势到竞争优势>>,<<经济研究>>第6期。
陈飞翔,1997:<<论适度保护>>,<<财贸经济>>第5期。
薛荣久等,1998:<<经济全球化与原产地统计问题>>,<<国际贸易问题>>第7期。
吴先明,1999:<<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的融合发展趋势>>,<<国际贸易问题>>第7期。
周八骏,1999:<<迈向新世纪的国际经济一体化>>,上海人民出版社。
张二震,1999:<<开拓外资企业中间投入品市场>>,<<中国工业经济>>第5期。
张二震等,1999:<<从战略性贸易政策到全球竞争政策>>,<<经济学动态>>第7期。
徐松,2000:<<评自由贸易区对全球贸易体系的影响>>,<<国际贸易问题>>第12期。
联合国贸发会议,2001:<<2001世界投资报告>>。
白树强,2000:<<全球竞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Micheal E. Porter,1991,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Edward M. Graham, David Richardson,1997,Global Competition Policy,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