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冶方对价值经济本质的阐述 黄焕金 http://hhj.yeah.net 【昨天在书店买到了一本书---何炼成教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其中有何教授对孙冶方《论价值》一文的评述。评述中涉及到了恩格斯关于价值的早期思想: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恩格斯这个观点也是我近来才听说的(具体来说是近个月来读蔡继明先生[清华大学教授]的《广义价值论》后才得知),我之所以对之极感兴趣是因为它非常吻合我的价值本质思想:价值是人类为获得最大的生存而必须付出的最小代价;十分显然,我的价值本质思想也是关于“费用对效用的关系”,并且也象孙冶方那样,指出了它们的“最大最小”关系---十分显然,作为费用要最小化,而作为效用要最大化,以最小的代价耗费来获得最大的效用是非常自然的。由此我们也意识到:价值实际上包含着两个互相背反的属性,即代价耗费属性与效用属性,它们在实际的人类经济活动中都有直接的反映。比如每个人在购买商品的时候都在选择品质品种既尽可能好,但其价格又尽可能低的商品,这是人的天性的体现,也是所有人的价值观的体现。并且,依据这个思想,我也象孙冶方那样,非常注重劳动生产率的最大化问题,因为它是最好体现价值本质的实际经济活动。减少成本,提高效率,就是这个价值本质在实际经济工作中的具体要求。当然孙冶方没有将价值的代价耗费属性进一步归结为“成本”。如果将价值的代价耗费属性归结为成本,那么价值观念对经济就具有更大的意义与作用了。但我发现恩格斯倒是有过类似的思想,因为他曾这样说过:“每个人必须大体上收回成本这一点又总是会帮助找出正确的方向”(《资本论》第三卷第1017页)。他是在人们摸索交换中的价值符合与价值实现的时候这样说的。他的意思显然是说:如果能够“大体上收回成本”,那么这种交换就是“价值符合与价值实现的”。人们总以为价值是一个虚的不可能在市场交换中得到确定实现的东西,殊不知它已经体现为“成本”,从而成为一个非常确定的数量化的东西。 而我的价值定义比恩格斯的定义与孙冶方的理解还具有更深的意义,因为它实际上提到了价值的更深本质:即人类生存。价值的最深本质是“人类生存”。我们所说的“创造更大价值”,实际上意味着创造更大的人类生存条件与机会。因此价值可以更深刻地介定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反映与指标。为了使人类生存更好,价值既表征“更好的使用价值”,又表征“获得这些使用价值所耗费的代价更小”,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黄焕金2002/9/14】
孙冶方对恩格斯“价值是生产费用对效用的关系”这一命题的理解是:这里的生产耗费是指劳动耗费,效用是指生产物的使用价值。所谓费用与效用的关系,就是以最小的劳动消耗(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果;就是以费用(劳动量)作分子,以效用(使用价值量)作分母;劳动量/使用价值量,把这个公式倒过来,使用价值量/劳动量,就意味着重视经济效果,重视提高劳动生产率。恩格斯指出:价值这个范畴首先是决定某一物品该不该生产的客观标准,就是说这个产品生产出来以后,它的效用能不能抵偿这个产品生产过程所耗费的费用,只有在这个问题解决之后,价值这个范畴才用之于交换。 因此,孙冶方把恩格斯的这个价值思想概括为:“最大最小”问题,即以最小的劳动耗费争取最大的经济效果。十分显然,他抓住了恩格斯关于价值定义的本质内容。 ----以上文字的思想出自何炼成教授《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认识》一书。 [注:何炼成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孙冶方的学生之一。现为西北大学经济院院长。他在上世纪60年代曾挑起了一次关于生产劳动与非生产劳动的全国性“劳动与劳动价值论”大论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