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材出口价跌量升进口继续下滑2012年钢材净出口4207万吨,连续三年上升。2012年全年出口钢材5573万吨,进口1366万吨,累计净出口4170万吨(占全国总产量4.4%),同比上升20.85%。
2009-2012年钢材出口和净出口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3.00%、14.85%、14.01%和1044%、27.44%、28.88%。
根据测算,2012年我国净出口粗钢4436万吨,同比增长27.73%,国外需求消化了我国粗钢总产量的5.82%,较2011年提高1.04pct。
2012年12月我国钢材出口继续保持在高位。进出口钢材104万吨、485万吨;单月净出口381万吨,环比略有下滑,同比上升50.59%,继续保持年内较高水平。
表1:我国2012 年主要钢铁产品进出口情况
表2:2003-2012 我国钢铁进出口一览

1、2012年出口总体特点是以价促量,需求区域性分化、出口产品结构更集中
我国钢材出口同比大幅增长。从数据可以看出,随着
钢铁产能的急剧增长以及整体产品结构升级与国外需求良性对接,我国在2005年成为钢材净出口国,当年净出口钢材2450万吨,净出口量在2009年达到历史峰值:出口钢材6265万吨,净出口4578万吨(总产量占比10.67%)。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2009年钢材净出口量跌至近年新低的697万吨,随着全球经济的整体复苏,2009-2012年我国钢材出口年复合增长33.96%。
图1:2012 年我国钢材净出口创历史次高 图2:钢材净出口%钢材总产量

2012年钢材出口同比增量(685万吨)来自于棒线材产品(1176万吨),同比增加507万吨或76%。出口钢材主要集中于三大类:包括以冷轧普薄板(卷)、镀锌板、涂层板为主的冷系列板材,以合金棒线材、型材、热轧板(卷)为主的添加微量合金的热轧类钢材,以及管材类产品。这三类产品占钢材出口总量的87%左右。
图3:2012 分品种出口量对比 图4:我国钢材月度进出口走势图
从钢材出口市场分布来看,2012年钢材出口仍然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东盟已经超过韩国成为我国钢材对外出口第一大客户,向东盟出口量已经超过我国钢材总出口量的25%,且同比增长达到48.83%;向韩国出口量微降0.35%,占钢材总出口量的17.86%。
由于欧盟市场持续低迷低及对涂层板进行反倾销调查等原因,2012年向欧盟出口钢材比2011年下降23.59%。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有北美、南美、西亚、非洲等。
钢材出口均价919.4美元/吨,同比下跌9.12%;进口价格1308.8美元/吨,同比跌幅4.73%。进出口价差391美元/吨,达到5年最高。
预计价差以及钢材出口结构性改善是全年出口大幅增长关键因素。以冷轧板为例,我国与日本冷轧板2012年全年价差280美元/吨,较2011年的259美元/吨上升8.11%。
2013年,随着外围主要经济体继续对市场注入流动性,经济开始缓慢复苏,2013年全球经济有望温和复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3.6%,高于2012年的3.3%,2013年全球钢材需求增长也将加快。预计2013年钢材出口将继续增长,粗钢净出口将达到4000万吨以上。
2、进口量继续下滑
2012年我国进口钢材1366万吨,同比下降12.32%。值得注意的是,2005以后我国钢材进口量(包括钢坯折算量)呈现单边下跌态势,2012年更是降至十年新低。
从进出口钢材价格对比来看,进口钢铁品种明显偏高端化,2012年来自于日本、韩国、台湾、德国的进口钢材分别占进口总量的43.62%、29.32%、13.06%、、3.13%;进口单价分别为1270美元/吨、1029美元/吨、1044美元/吨、2603美元/吨。
自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急剧释放的钢铁需求刺激钢铁产能快速上升,逐步有效满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需求,降低了对国外市场的依赖。
质量提升明显,高端品种仍需进口。我国工业化逐步进入中后期,下游用钢行业结构转型升级压力迫切,对钢铁原材料需求逐渐中高端化,钢厂通过加大研发增强了创新能力,自身的产品结构覆盖不断扩大,质量持续增强。同时也预示着在数量上国内钢厂产品对进口替代空间有限。但是进出口钢材价差略有拉大也折示出了我国在高端钢材品种上的不足。
2012年我国钢铁进出口情况分析[url=]:
http://www.tianinfo.com/news/news4340.html[/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