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4160 9
2007-08-18
<PRE>前天看到sina新闻的报道,本来很少在上面评论的我按捺不住评了一把,看到等待什么等待管理员审查就更生气了,既然审查这么严,那么评论上面张口就骂人的该没有才对,可惜不是。转念想想,本来就生气,还来一个审查,能不气上加气吗?难怪乎,骂人者众。别的不让说,那就骂骂吧,文化修养再好的人也忍不住了。再一想,大抵这也是某些人评论“国民素质低下”的原因之一,想想能上网看新闻写评论的,至少不是文盲啊。这真是一个滑稽的时代。<BR><BR>本来想鼓气写一点东西的。今天看到新雨丝这篇文章,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我想说的也大抵是这个意思。</PRE><PRE>================================================================================================</PRE><PRE>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变更感受

  作者:huanianyi

  今日看到北京市高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变更目录,看了之后只能用愤怒来形容
我的感受,只能用卑鄙和犯罪来形容这些编委的行为。这是以粪土替珠玉,取糟
粕而去精华。去掉了用来形成我们民族的正义感和智慧的内容,换上毫无思想可
言更本就不能充教材的内容。

  我们可以来看一看这份名单:

  部分被删名篇:

  《孔雀东南飞》《药》《阿Q正传》《记念刘和珍君》《雷雨》《南州六月
荔枝丹》《陈焕生进城》《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
  《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病梅馆记》《石钟山记》
  《五人墓碑记》《伶官传序》《项脊轩志》

  《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
南飞》,特别是增加了不少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作品,《新鲜的网络语言》
《百年孤独》是北大的吴晓东教授推荐的。选入这篇,首先是因为它的名气很大,
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而且在拉美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但编委薛川东同时也认
为,这种魔幻现实主义作品,教起来比较难,这篇也是试一试。

  中学语文课文,是在一个年轻人是非判断,文明属性,价值取向的养成阶段
最宝贵的时间里所教授的本民族经过时间检验的最具代表性,思想性和文学性的
经典,因为它是课文而不是泛读材料,有向下一代灌输本民族的基本思维方法和
是非判断的严肃作用,因此上述经典的属性缺一不可为课文,教授内容不是一个
和科研与教学方法一样具有试验性,常变常新的。除非经过几百年时间的淘洗,
又有了好似唐诗宋词,鲁迅杂文百年不可湮没的新经典。

  看看所删掉的内容,《孔雀东南飞》,这一中国屈指可数的几篇叙事诗之一,
而且作为汉末至南朝创作的古诗,里面的许多内容反映了古代先民生活的方方面
面,何为箜篌,何为青庐多有涉及。并且近两千年前的口头文字,现在的学生几
乎不用帮助就能读懂,能让人深深的体会到我国文化可贵的连贯性。

  《阿Q正传》这一在世界广泛流传的著名文章,对阿Q本身的描写不说,特别
是对赵老爷,假洋鬼子这一干人等的描写,辛亥革命后小县城里发生的实际变化,
是对中国近现代的实际社会与变革的最精确的描写,给人最真实的感受。中国现
代化的进程还未完成,这样的社会和揭几片瓦的变革不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吗。

  为何要删掉《促织》,是嫌蒲松龄对社会的黑暗描写得太真实了,是怕学生
感受到今日的黑暗竟然如同三百年前?感受到中国社会的实际进步如此之小,害
怕社会进步太快了? 难以理解。

  《五人墓碑记》这篇文章继承自上古以来的中国的优良价值标准,明白的表
达了为正义斗争而死的普通劳动人民与肮脏猥琐贪生怕死的官员之间,中国人以
何者为重,何者为英雄与义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明确态度。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于
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
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怎么了,共产党的ZF害怕群众斗争?删掉这样的文章,就是要摘掉民族的
正义感,普通民众对国家的责任感,消灭这一几千年来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核
心价值观念。在删掉这篇文章的问题上,编委之罪,甚于敌寇。

  《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六国论》《过秦论》,我真是想不
出,这些人是以什么理由来删掉这些浓缩中国人生活与政治智慧教育了一代又一
代人的经典篇章.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
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
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鉏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
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
败异变,功业相反也。"
  如果这样的深刻思考不是我们民族千年历史中所要汲取的重要政治经验,我
真不知道去除了这样的精华,我们还有什么胜人一筹的历史体验,作为面向未来的
大政谋略.

  《项脊轩志》以朴素文字表达深沉情感的充满人情毫无矫饰的文章,我当年
上高中时,读他的时候就深受感动,这种感慨系于点滴的文字很具有代表性.

  如果说删掉这些名篇加入了更好的文章还说得过去,可是看看加入了一些什
么内容. 《雪山飞狐》,据是因为推荐老师喜爱金庸的小说。谁不喜爱金庸的小
说?可他值得放到课本里吗?文字浅显,吸引力强,金庸小说是每个学生不用教
都会看几遍的书,学生课下在这些书上投入的专注胜于学习任何一篇课文。重复
性的纳入课文,岂非脱了裤子放屁-多此一举。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则替掉《孔雀东南飞》,海子的诗本人也很喜欢,
作为课外阅读,现代文学鉴赏可以,可是在以经典的标准纳入课文的时候,根本
不能与《孔雀东南飞》相比较。

  “增加了不少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作品”,如我直言,在这个时间段是中
国文学及思想界最为庸俗卑下的阶段,没有任何在文学性,思想性,人民性任一
方面拿得出手的文学作品,在思想上浅薄,内容上脱离人民生活与思想诉求,缺
乏正义是这一时期的特点,许多文学爱好者近二十年来从来不看国内作品,连上
厕所和坐车都不看,看报纸广告起码没有恶性刺激。这样的东西让年轻人作为课
本来学习,这是侮辱他们。

  《新鲜的网络语言》更是国际笑话,劝各位编委看看世界其它文化大国的语
言教科书,有哪一个国家将网络语言编入教科书的。

  “但这种新鲜事物谁也阻挡不了,它随时在产生和更新之中,我们选入这篇
《新鲜的网络语言》,也是表一个态——时代在发展,新的语文现象层出不穷,
我们必然要面对。”

  听听,这是什么话,劝劝这些人对新鲜事物的兴趣放到你们的科研工作中去,
不要拿中学课本开这种无耻的玩笑。在高校的科研上看不到一点创新,除了垃圾
还是垃圾。

  中国的教育系统,特别是高等教育系统现在是垃圾充斥,这种垃圾不只是学
术上无能,而且要品质卑劣苟且的人才会在中国的高教系统工作。因为一类人才
出国,二类人才有一点骨气的受不了那个恶心的也不会在高教系统与女人与小人
为伍,只有无能苟且的等外之才才抓住了这个千年难遇的机会,在里面害年轻人。

(XYS20070817)</PRE>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8 09:16:00
挡不住的堕落。您今天堕落了吗?K了吗?HIGH了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2:25:00
现在的中学生不缺乏获取新鲜事物的渠道,相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漠视和无知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不了解自己传统文化的中国年轻人,加上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人生观,是很容易迷失自己的,危险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2:42:00

其实中学的课本真的是需要改的,有些东西,也的确应该删,也的确是需要加一些新的东西,但加什么,删什么,的确需要有一个标准。

这次北京的教改,和上次上海的教改把狼牙山五壮士改删了一样,也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但是这种教改的后果,还不是现在就能说得清的,加点金庸的东西未必是坏事,把鲁迅的东西删了也未必是坏事,这种事,开放的看吧,没有必要那么较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17:01:00

转贴一篇文章在此:

利益之争还是语文教学观念之争?

作者:陶东风 

  据《青年周末》报道,北京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新版高中语文课本,将与全国通用的人教版课本大不一样,更换近一半篇目。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有:金庸的《雪山飞狐》替掉《阿Q正传》,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替掉《陈焕生进城》,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将替掉《孔雀东南飞》。据新浪网的最新民意调查(截至16日晚7点),网民对此举持反对意见者居多。

  我个人认为,这次语文课本之战是一场商业利益驱动的“窝里斗”。之所以说是“窝里斗”,是因为人教版和北京版的课本在基本的教材理念上并不存在根本分歧。我说的基本理念是指大家对于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到底是什么的理解。我们知道,在革命时期,语文教育的宗旨是为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所以,革命领袖的作品,革命作家的作品,革命先烈的故事占据了篇目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政治性压倒审美性,特殊价值压倒普世价值。但是经过这几年关于语文教育的大讨论,教育界、知识界乃至教育主管部门实际上已经达成共识:中学语文的性质和功能是通过美文的形式进行审美教育和普世价值教育。从这次新版语文课本增加和替换的课文情况看,被替换的课文中几乎没有政治性特别强、鼓吹特殊价值的文章,而新增加的课文也不是在语言的审美性和价值的普世性上占据明显优势的文章。你能够说《雪山飞狐》、《许三观卖血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比《阿Q正传》、《陈焕生进城》、《孔雀东南飞》更美或者更加具有普世性么?其他被替换的篇目,如《药》、《雷雨》、《林黛玉初进荣国府》、《促织》、《廉颇蔺相如列传》、《触龙说赵太后》、《病梅馆记》、《石钟山记》、《项脊轩志》,在审美性和普世性上有什么缺憾么?我看连新版课本的编者也不敢这么说。

  当然,对于审美性和普世性历来存在不同的看法和标准,但是大致的共识还是有的。现在恐怕没有人会说《项脊轩志》不是美文,或者说它表达的情感没有普世性;也没有人会说田间的那些战斗性的诗歌是美文而且是表达普世价值的。所以,这次新版语文课本的编者在为自己进行合法性辩护的时候,并没有诉诸审美性和普世性等标准,而是打出了当代性、时代性、试验性等口号。说实在的,这些理由并不是那么理直气壮的。比如,语文教育为什么非要突出当代性?传统的经典教育难道不重要吗?而且《陈焕生进城》是上世纪80年代的作品,说它时代太久内容过时实在有些勉强。再比如,语文教材为什么非要“紧跟时代脚步”,把《新鲜的网络语言》这样的文章也收入其中?中学生接触网络语言的机会本来很多,为什么非要在语文教材中接受这种“新鲜事物”?

  那么,这场中学语文课本之争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么?我以为很简单:利益之争。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尽管可以给语文课本戴上各种堂皇的桂冠,但它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属性就是商品性,它是特殊形式的商品。北京9个区县高中语文课本的大换血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民币的大转移。只是无论是新版教材的编辑者出版者还是旧版教材的编辑者出版者,都不肯承认这点罢了。

  (作者系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8 21:10:00
 我个人认为,这次语文课本之战是一场商业利益驱动的“窝里斗”。之所以说是“窝里斗”,是因为人教版和北京版的课本在基本的教材理念上并不存在根本分歧。我说的基本理念是指大家对于语文教育的基本性质和基本功能到底是什么的理解。我们知道,在革命时期,语文教育的宗旨是为政治服务、为阶级斗争服务,所以,革命领袖的作品,革命作家的作品,革命先烈的故事占据了篇目的绝大多数,其特点是政治性压倒审美性,特殊价值压倒普世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