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894 0
2013-02-26
3028.从分子星系到星系链、星系团、星云
2013.2.26
既然微观世界存在原子、分子、分子链、分子团,直至更为宏观的物质,太空中的星系同样可以形成分子星系、星系链、星系团、星云。原因很简单:不同或相同原子的同类核外电子可以形成共轭,同类星系边缘的二级星系,它们的恒星和行星也可能与同类其他星系在边缘形成共轭的星系和星体,从而形成分子星系、星系链、星系团、星云。
我们知道事物不会一成不变的,生物会成长,星系也会成长。恒星表面的核聚变一方面在消耗太空中的微物质,一方面形成新的相对宏观的物质,同时释放宇宙射线,哺育自己星系的形成和成长。在星系的边缘,宇宙射线的交汇更可以孕育彗星和小行星。
我们知道,核外电子反映核内质子的分布,是不会轻易增加的,系统内的恒星和行星也不会轻易增加。但是,恒星的成长会导致自身质量的增加和星系的扩大,在一级星系的边缘产生新的二级星系,在二级星系的边缘,产生新的行星。如果两个一级星系离的足够近,磁场相互交汇,就可能形成共轭星体和星系,结成分子星系。如果许多同类星系离的足够近,磁场交汇,就可能形成星系链、星团、星云。至于进一步发展会形成什么,不能只凭猜测。
无论我们如何扩大人类的视野,也只能观测宇宙的一隅。原子可以组成绚丽多彩的世界,星系不过是扩大的原子,可以进一步组成什么,难以想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