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岭出现在1998年,这一年,方正电子第一次亏损,亏损额达1.6亿。四通电子也出现第一次亏损,亏损额达8986万,而在这一年,联想盈利2.8亿港币。
1999年,四通盈利139万元,联想盈利达到4.8亿元,方正继续亏损达2亿。
2000年,四通亏损2.16亿元,联想盈利达到8.6亿元,方正盈利1.81亿元。
联想于1998年起飞是因为其PC制造业已开花结果,业绩连年翻番。四通于1993年上市的时候也埋下了一粒优良的种子,那就是四通利方,即后来的新浪网。
四通于1999年能够扭亏为盈,全靠期内新浪网未实现收益的1.67亿港元所致,扣除此特殊项目,四通在1999年实际亏损1.65亿港币。
但是,成也新浪、败也新浪。2000年,四通亏损达2.16亿港币,其中的2.02亿亏损是新浪股票大跌所致。
这一年,局势变化得有些戏剧化,2000年4月,新浪在纳斯达克上市,新浪股价不断攀升,四通电子的业绩也水涨船高。四通电子在中期报告中喜称,截至2000年6月30日,四通电子中期纯利大幅上升4倍,达2.861亿。这主要是受一项未兑现的3.6274亿港元证券投资特殊收益所刺激,该项收益来自其持有8%的新浪网于4月在纳斯达克市场上市产生。但是,到年末,当新浪股票从50元美元跌到1美元的时候,四通也跟着遭殃。
在此之前,王志东的新浪和杨元庆的PC一样,也曾使四通股票大涨,1999年末四通电子股票一度涨到每股6港币,那是四通的黄金期,是四通股票的最高峰。站在1999年末看,四通似乎从此可以凭借新浪扬眉吐气。那时候,大家在讨论中关村引导未来潮流的是谁?很多人投王志东的票,那时候,很多舆论觉得杨元庆业已掉队。但是,王志东所发出的光只是一闪而过。2001年6月,王志东沉没,四通股票跌回到了8毛钱,市值跌回10亿多港币。
无论是联想,还是四通,进入90年代后期,都需要注入新的力量,联想注入了稳健的PC业务,四通注入了仿佛有更大潜力的互联网业务,但实际的结果是,PC打败了互联网。
2002年2月底,段永基承认投资新浪网像四通以前很多投资一样,是一个错误,“尽管有人说,网络的春天已经到了,但我看新浪网距离赚钱还早着呢。”
新浪
新浪真如段永基所说的那样吗?
2001年,新浪全年营业收入为2470万美元,其中广告收入2100万美元,比2000年下降了1.1%。这是一个极为不好的信号。Yahoo!后来股价狂跌不是因为其亏损,而是因为其广告收入增长乏力。新浪2001年广告收入下降至少能够说明中国互联网广告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2000年,王志东曾说,新浪模式的优势在于,达到一定的临界点之后,其成本会降得非常低。如果这个成本仅仅指运营成本,情况的确是这样。2001年,新浪的毛利率高达45%,就是说,收入减去运营成本(包括带宽租金、技术设备折旧或摊销、编辑出版网站内容所涉及的费用、技术服务与支持人员以及网站编辑与出版发行人员的工资与薪酬、办公场所的租金等)新浪还挣了1111.5万美元。
但新浪成本的大头并不在运营成本,而在营业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产品开发费用以及无形资产摊销等),2001年,新浪营业费用为4400万美元。这些费用和机器无关,不是新经济,所以,这笔费用很难压缩。
搜狐2001年营业额只是新浪一半多点,网易更不是新浪的对手,但这种格局并不代表新浪可以高枕无忧,真正的高手还没有出招。yahoo!在中国到目前只投入了30多个人,做内容的只有1.5个人,而其日访问页面也达到两三千万。
张朝阳在2002年初说,yahoo!中国已经不足为惧。他的理由是:yahoo!中国已经被拉下了很远,“现在谁还到yahoo!上看新闻?”
靠新闻和内容占据一时的优势,正是新浪和搜狐未来的致命伤。门户首先是一种技术,而非新闻。MSN不声不响,没费什么劲就靠软件成为美国三大门户之一,是最好的佐证。
Yahoo!中国最后胜出的理由有四条:一、技术实力最强。技术成本摊销到全球20多个不同版本的网站,技术开发成本也最低。二、对门户理解最深刻、最持久。yahoo!是门户的鼻祖,新浪、搜狐都是yahoo!的中国学生。三、全球整合资源。yahoo!是全球最大的门户,具有整合资源的强大优势。yahoo!中国是现在能够看到的,惟一一个能够整合中港台三个网站资源的中文网站,新浪虽然称自己是为全球华人服务的门户,但其北美和台湾网站简陋得像个人网站,而且三个网站之间没有进行多少整合。
www.sina.com至今什么也访问不到。
Yahoo!中国于1999年9月正式开通,它是雅虎在全球的第20个网站,雅虎在全球一共有12个语言版本的24个网站。
yahoo!中国曾经是中国第一门户,后来,被新浪、搜狐、网易超过了,雅虎好像一点都不急,既不上火,也不追加投资,它现在在中国的策略只是守住一块阵地而已。但等到它觉得中国市场有利可图之时,它一定不会错过。现在,它只是感觉没到时候。
Yahoo!现在市值87亿美元,新浪的市值7800万美元,不够yahoo!一个零头。即便新浪现在的访问量是yahoo!中国的10倍,那又有什么用呢?互联网没有品牌忠诚度,动一下鼠标,就转了。
从这一点上看,联想放弃模仿新浪的FM365,转而和AOL合资,是最为明智的选择。
评论者:名报杂评 主题:刘韧:中国IT业无梦[续] 回复日期:2002-7-31 15:29:12
联想
联想的前身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成立于1984年11月1日,在时间上,并不比“两通两海”晚,但从联想现在公开的大事记中,找不到1984年到1988年的记录,那一段比起联想现在的成功实在没有什么好记的。
1987年,柳传志和万润南一起参加海淀区ZF的一次会议,作为知名人士,万润南拍着柳传志的肩膀向区领导介绍:“他们尽管现在还比较小,但今后可能不同凡响。”此举让柳传志很不受用,柳传志说,他就在那时决定和四通一决雌雄。
但那时,联想还没有和四通一决雌雄的能力,联想1988年的营业额为1.9亿元,四通1988年营业额就达到了10亿,两个公司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
中关村的第一个机会是给四通的,可惜万润南犯了政治错误,机会转给了联想。联想起飞于万润南出逃海外的1989年,这一年,联想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公司正式更名为北京联想集团;这一年,联想生产出联想286微机;这一年,联想营业额上升到4亿元。
此时,阻挡联想冒出头来的不再是“两通两海”,变成了长城、浪潮。长城推出286比联想推出286整整早了2年。联想此时做PC,既打不过长城,也打不过浪潮。此时,联想做PC,连电子部颁发的许可证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