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3686 11
2007-08-19
教育不公成为当前一大议论热点。不过教育问题牵涉很广,仅仅强调某一侧面的不公平,看不到公平的相对性与客观限制性,只会导致偏激偏行,引发另一种不公平。如有一种议论:“农村学校像非洲,城市学校像欧洲。”若仅仅形容城乡教育差异,自然形象生动鲜明直观,但若超越此限,因为农村学校像非洲,从而指责城市学校不该像欧洲,那么就走入另一歧路,会导致另一种不公平——对“欧式学校”的不公平,对“富裕者”的不公平。

城乡教育差距,根子在于城乡经济文化的综合差距。囿于现实条件,城乡教育不可能于短时期内补平拉齐。城市教育领先发展,乃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城市学校先行“欧洲化”,农村学校才有可能跟进“欧洲化”。如果城市学校都未进入“欧洲化”,农村学校的“欧洲化”还能有什么指望?城市的今天乃是农村的明天,这符合现代化历史进程的发展顺序。应该说,目前达到“像欧洲”的城市学校数量还太少,并不是太多。

当然,“农村学校像非洲”也是必须正视的严重问题。面对甘肃渭源县600余位代课教师40~80元的月薪,相信任何一位东部教师都会深深同情。然而,仅仅同情是无法解决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并非大家都得停留在“非洲”。中国这么大,底子那么薄,出现城乡差别乃为必然。就像不能牺牲东部的发展以平衡西部的落后一样,不能因为乡村教育落后,就谴责城市教育走得太快。

再如,引议颇多的高额择校费,对穷人来说确似不公平,因为贫困家庭的孩子无力“借助”这条“绿色通道”。但从宏观上看,给予富家子弟相对优越的教育,使富人“投资”教育,确实有利于优化办学条件,符合吸收社会资金办学的总思路。若取消择校费,重点学校得不到这笔“计划外收入”,并不利于教育界吸收社会资金。同时,随着教育整体水平的上升,贫家子弟也能享受到提高的平均值。如进入重点中学的贫家子弟,便直接享受到学校收取“择校费”的种种好处:聘请优秀师资、更新办学设备、提高升学竞争力等等。诚然,如果富人能够既不为子弟“买分”,又能拿出钱来办学兴教,自然很好,但能够达到这一觉悟的富人总是少数,我们也没有理由强迫富人必须达到这一觉悟。“买分”(距离录取线一定分差之内)运用“市场手段”调动富人的助教积极性,在目前政府尚无力大额投资教育的国情下,也是被逼出来的“时政”。

说到底,教育要上去,优化师资乃是第一步,必须有优秀青年愿意投身教育。而目前教师收入又无法对优秀青年构成足够吸引力,再不设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待遇,仅仅希图他们自愿奉献,事实证明至少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半个世纪了,真正的“瓦尔瓦拉”(前苏联影片《乡村女教师》主人公)能有几个?

因为落后的存在便抨击先进走得过快,乃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平均主义。公平是相对的,也是历史的,必然受制于历史提供的可能性。贫穷固然无罪,富裕难道就有罪吗?若刻意遏制富家子弟的教育优势,打破目前教育界的相对平衡,就会出现更多更大的“不公平”。总不能认为富家子弟不能拥有希望得到更好教育的权利吧?总不能再执行“××路线”向贫家子弟整体倾斜吧?真这么做,对富人公平吗?难道富人因富成罪,就该接受这一不公平?

指出城乡教育差距,有助于公众认清这一现实,思考酝酿解决方案,但若以拉高就低的方法拉平差距,那就会引出另一种不公平。谴责并不能代替决策,艰难的现实选择与平衡各方利弊,远比单一谴责困难得多。相形之下,指出问题的存在较为容易,而解决问题则要艰难复杂得多。最难办的是:有些问题一时无法解决,只能依赖社会进化逐步解决。为此,提高批评舆论的理性质量,均衡整体兼顾多方,不仅仅只看到问题的一面,让批评带上建议,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媒体与评论界应予持守的一份社会责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8-19 15:52:00
指出城乡教育差距,有助于公众认清这一现实,思考酝酿解决方案,但若以拉高就低的方法拉平差距,那就会引出另一种不公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19 16:08:00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2 12:18:00
以下是引用丁丁的兰莲花在2007-8-19 16:08:00的发言:

方案我设计了一半,只能说减小差距,不能完全拉平。

而且发觉一个问题,一个人是无法设计好这种方案的。

只能写个框架,动用各行业的人在网络上打补丁。

同意楼上所说的,单靠一些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而无限的力量只能来源大部分人的力量,只有当社会上各个阶层的很多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时候,这个问题得到解决的机会才大,不过刚开始得有一部份人带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8-23 11:17:00

城乡之间教育的差距其实和城乡的经济差距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的巨大鸿沟,对农村教育发展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所以改善农村教育的根本之道是提高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基础设施水平。但在目前经济发展的战略和策略上看,农村经济快速发展还停留在概念和宣传上,国家的产业发展重点还是工业,从国家经济发展中获利最大的还是城市。

从经济发展的要素上看,只有知识和教育才能为农村输入真正的发展动力,也就是说,只有教育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农村经济落后又阻碍教育的发展,这二者是难以分离的矛盾。但从二者当中,总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并因此打破恶性循环。

一个可行的做法是,改善农村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使农村更容易和城市加强沟通和交流,并使农村的教育也能够较好地利用信息网络设施进行教学活动。与此同时,教育经费在GDP中的比例应该提高,这当中农村教育费用支出的比例更应提高,只有如此才可以逐步缩小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

说到农村教育问题,其实最终这个论题还是要归结到国家和财政的运行体制问题。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有人提出要使教育投入占到GDP的4%,但将近二十年过去了,这个比例还不够3%,也许去年勉强达到了3%,但对于一个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唯一出路是发展教育和知识,但我国在教育上的投资只能勉强维持教育的进行,何况发展?各高校拼命盖楼,欠债千亿以上,如此大的投资对教育的贡献有多大?这样的支出应该算到建筑业投资上去,不应该记到学校的名字上。那么,除了这部分所谓的硬件投资,教育在GDP中的比例到底有多大呢?

看看韩国、日本在教育上的投入就可以明白了,为什么人家那么富?为什么韩国那么牛B?

快点改变吧,加大教育投资,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把所谓的崛起和屹立战略放到一边吧,做点实事,教育发展了,国家才可能真正发展。

另:目前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只是GDP的数字提高而已,对经济发展来说,真正的发展是发展能力的发展,而这个发展就是教育的发展。

以上是拙见,请大家评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7:32:00

快点改变吧,加大教育投资,加大农村教育投资,把所谓的崛起和屹立战略放到一边吧,做点实事,教育发展了,国家才可能真正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