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消费者 创造价值 体验经济
内容摘要:产品价值既是企业创造的,又是消费者创造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由消费者创造的价值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对企业、消费者自身和社会的影响也会越来越重要。
▲ 基金项目: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基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化北京产业结构研究》(10BaJG386)
◆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产品价值的产生
传统的观点认为:生产者(企业)创造产品价值,消费者(顾客)消费产品价值。目前在经济界、管理界正在研讨一种新说法:消费者创造产品价值。这里所指的“价值”,不是政治经济学范畴里的价值概念(政治经济学里“劳动”创造价值已是定论),而是产品对人们,乃至对社会的作用、意义、功效、功能等概念。这种价值是构成产品对人们及社会真正有用的社会财富的“本体”。
消费者创造产品价值的现象
企业生产的产品本身应该具有相应的使用价值,但消费者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会感受到很多与产品使用价值不一样的价值,这种情况非常普遍。例如有以下表现:
染料的用途。企业生产出各种颜色的染料,为人们装扮不同的物品服务,带给人们色彩斑斓的视觉效果,但染料本身却没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人们在各种使用颜色的场合时,派生出千差万别的效果、用途。而且不同的地区、国家、民族等对不同颜色使用的认知和习俗大不相同,这是人们所熟知的情况。
猪肉的价值。对于喜欢吃猪肉的人来说,也会发生边际效益递减的状况,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随着对猪肉(对所有食品都一样)摄入量的增加,对猪肉美好感觉的感受就会减少,甚至厌恶;而对于要减肥的人来说,则常常避而远之。
酒的功效。酒的种类繁多,但它们共同的成分就是乙醇。乙醇是一种对人体各种器官都有损害的原生质毒物,它对中枢神经系统基本上与麻醉药相似。饮酒后所表现出来的兴奋其实是大脑的抑制功能被减弱的缘故,因此饮者会失去不同程度的自制,同时辨别力、记忆力、集中力及理解力会减弱甚至消失,视力(中枢性)也会出现障碍。
同样的价值,不同的偏好。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曾经选出全球最“恶心”的食物。在他们眼中,多种亚洲人所喜好的食物都是恶心的,其中认为最恶心的是皮蛋。CNN说,皮蛋的味道吓人,外型也怪异,像是魔鬼生的蛋。臭豆腐闻起来臭、吃起来香,有些人对它敬而远之,有些人则将吃它当成一种嗜好。
消费者创造产品价值的“升华”,既可以“无中生有”,又可以“有中认无”。所谓“有中认无”是指产品本身的价值没有什么变化,但在一定情况下消费者对价值的感受减少甚至没有了,更有甚者感受可能会为“负”值。人们通常对过时的但崭新的服装的感受就属于这种情况。相同的东西,既可以无中生有,又可以有中认无。
消费者创造价值会形成复合增值或损失。如果在飞机上或者会议的茶歇时,喝一杯上好的咖啡,这只是在品尝饮料;如果在一间环境优雅的房间内,坐着听音乐,这可能是在休闲养神。但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便是“星巴克文化”。星巴克把文化逐步分解成可以体验的元素:视觉的温馨,听觉的随心所欲,嗅觉的咖啡香味等。通过咖啡加环境的复合载体,星巴克把一种独特的格调传送给消费者,同时消费者也得到了精神、文化、品牌、社交等多方面良好的感受。
由社会及历史赋予产品新的价值。秦始皇修建的长城是为了抵御外侵,现早已成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人类的奇迹,也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对于老百姓和世界各地游客而言,万里长城已经成为人们“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好汉试金石”。这种价值是秦始皇当年建长城时不可能想到的。
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Panasonic以“传统与开发,留给5000年后的人们”为主题参展,松下幸之助等创业者提出了一个创意:以将现代的文化传达给5000年后的人类为目的,与众多有识之士、学者共同选出了2098件留给后世的物品,放入“时间舱”里,将现代的产品、文化等讯息留给生活在5000年后遥远未来的人们。现代的产品,5000年后会变成什么?价值何许?这种价值的变化是谁造就的?
消费者既可以创造有益的价值,又可以创造有害的价值。在高科技时代的今天,消费者更容易借助高科技产品创新价值,有些价值已经超出产品自身价值的范畴,甚至有些创新的价值还可能发生“扭曲”。
在日益纷繁复杂的程序设计语言王国中,C语言因其简洁、有效、通用的特性而始终占据一席之地。然而,由于C语言的简洁和高效,也成为入侵他人电脑的利器之一。丹尼斯•里奇因此被诸多电脑黑客尊为导师,称其既是“C语言之父”,也是“黑客之父”。显然里奇本人并不认可这一说法,道理很简单,里奇在创造C语言时,肯定不会有将其变为黑客工具的创意。
由此看来,人即使是对客观存在的事物,其判断或评价也会受到自身主观感受的很大影响,产品对于消费者的价值最终取决于消费者的感受,并且与消费者的创造关系甚密。
消费者创造的产品价值分析
企业生产的产品是一个整体,包括产品的五个层次:核心产品、基础产品、期望产品、附加产品和潜在产品。传统观点认为生产者(企业)创造产品价值;消费者(顾客)消费产品价值。这个“价值”指的是产品整体概念中的核心产品,核心产品是指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产品的基本效用或利益。核心产品也就是消费者真正要购买的利益,即产品的使用价值,或者说是产品对消费者最基础的有用性。
核心产品所具有的产品使用价值,其本质反映的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及满足程度,然而这种需求本身是由消费者自身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要而产生,并由消费者界定、判断、感知、调整、创新并升华。这个需求不是企业所创造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产品有没有使用价值应该是由消费者认定并认可的。但是产品的使用价值是由产品为载体所体现的,由消费者消费(使用)产品,通过感知、体验等消费过程,使蕴藏在产品中的使用价值发挥效用,体现出来;并通过消费者的创造,使产品使用价值不断被丰富、被创新、被升华,形成产品对消费者的核心价值。所以这种产品的核心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应该是消费者创造的。
由此,产品的核心价值应该包括基本价值、扩展价值和个性价值三个层面: 一是产品核心价值中的基本价值:相当于传统观点所认为的核心产品,由消费者蕴育、创造并提出,由生产者的核心产品作为载体所体现,在消费者的消费过程中所实现;二是产品核心价值中的扩展价值:在生产者核心产品的基础上,由消费者群体甚至由全社会共同创造,由消费者群体甚至由全社会共同认可并享受的价值。所以扩展价值有时会表现为社会价值;三是产品核心价值中的个性价值:在产品的扩展价值基础上,由消费者个体根据自己个性化的偏好而创造并享受。
以酒为例,酒的基本价值(这是酒厂生产出来的酒所具备的):乙醇是决定酒的性质,乙醇对中枢神经系统基本上与麻醉药相似,因而饮酒后导致大脑的抑制功能被减弱。
酒的扩展价值(这是酒厂生产出来的酒所不具备的):酒是一种特殊的食品,而“民以食为天”,因此,酒也成为人们的基本生存需求之一,赋予它社交媒介的功能。
酒的个性价值(这是酒厂生产出来的酒所不具备的):李白不仅“斗酒诗百篇”,饮酒还是李白诗歌创作的催化剂,也是他浇愁解闷的麻醉剂,更是他能笑傲王侯权贵、而又能避祸的良方妙法;武松酒壮英雄胆成就传世的打虎英雄。
消费者创造产品核心价值的性质及市场意义
产品核心价值的实现形式:其一,消费者自身消费产品并体验产品价值,这种价值既有物质层面形态的内容,又有精神层面的内容。其二,消费者自身消费产品并体验产品价值,同时这种消费效果通过消费者的展示,引发其他消费者关注、感知和评价,产生产品价值的外溢或损失。这种价值体现在其他消费者身上,纯属精神层面的内容。其三,消费者的体验价值和其他消费者的外溢价值形成互动,在互动中产生价值的增值或损失。
产品的基本价值主要是以第一种形式实现,以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辅助实现。产品的扩展价值和个性价值是在第一种形式实现的基础上,重点表现为第二种和第三种的实现形式。越是满足物质层面需求的产品,以第一种形式实现价值的比重越大;越是满足精神层面需求的产品,以第二种和第三种形式实现价值的比重越大。
对于生产资料产品而言,所具备的基本上是基本价值,扩展价值和个性价值比重很小,有的甚至没有;对于生产资料产品的基本价值而言,虽然其最终的价值所在仍然是为提高消费者(人)的生活水平服务,但其直接的价值所在是为提高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及效率服务,其直接的需求是由其产业链的下游端提出,或直接服务于生产的需求,所以这种价值基本上不是消费者直接创造的,而是企业直接创造的。
对于生活资料产品而言,不论其最终的价值还是直接的价值都是为提高消费者(人)的生活水平服务,都是消费者的享受品,因此三种价值都具备。基本价值主要满足人们的物质享受,兼顾精神享受,扩展价值和个性价值主要满足人们的精神享受,兼顾物质享受。越是满足人们基础性的、物质层面的生活必需品,其基本价值的比重越大,重要性越明显;扩展价值和个性价值比重较小,重要性较弱。越是满足人们发展性的、精神层面的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其基本价值的比重越小,重要性越不明显;扩展价值和个性价值比重越大,重要性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