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个帖子上,对这个问题没有说清楚。下面把我的看法归纳的完整点,希望大家提出见解!
 人民币升值和购买力的关系
 人民币在各种压力下正在缓慢的升值,但是人们却发现人民币的购买力下降了。物价的不断上涨,不正是人民币购买力下降最好的证明嘛!那么人民币升值和购买力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下面对此做一简单的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白就人民币本身,随着人民币的升值,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必然是上升的。而我们所说的人民币购买力下降,其实是其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反映的是通货膨胀问题,而不是汇率问题。
 一、人民币升值对其国内购买力的影响
 那么人民币升值是否会导致其国内购买力的下降呢?从两点来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1、我国实行的是结汇制,人民币升值后(假如由10:1上升到5:1),假设我国的国际顺差没有发生变化(短期内是不会由于升值产生变化的)都为10美元的话,那么现在央行为了实行结汇制,只需投放人民币50元。而升值前央行却需要投放人民币100元。所以说从这点考虑的话,人民币升值应该是化解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才对。
 2、不过,基于人民币升值这种预期,国外资本对人民币和中国资产(比如说房地产和股市)的需求便会加大。这必然会导致人民币投放量增加、国内市场的需求增加,从而带来通货膨胀压力。通过通货膨胀从而使人民币的国内购买力降低。
 可以看出,一二两点对人民币国内购买力的影响完全是相反的,所以在考虑人民币升值对其国内购买力影响的时候要考虑二者的相对影响力。
 二、人民币升值对国民购买力的影响
 首先,要明白人民币的购买力和国民的购买力并不是一个问题,人民币的购买力是单价的问题,而国民的购买力则涉及到单价和量的问题了。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这一分析,假设现在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是10:1,一个农民种植玫瑰花在国际市场上销售。因为农民是在国际市场上销售玫瑰花,所以其要按玫瑰花的国际价格1美元/支进行销售。假如升值前,其可以销售10支玫瑰花,那么农民获得的收入便是10美元,换成人民币后便是100元人民币。
 假如现在人民币升值了,汇率变为5:1了。这时,国际市场上的玫瑰花价格并不会很快产生变化,所以农民还是按照1美元/支的价格销售玫瑰花。他的销售收入仍然是10美元,其国际购买力并没有产生变化。但是当他将外汇换成人民币的时候,发现自己只能换到50元人民币了,这样他发现自己的国内购买力下降了。
 当农民发现这个问题之后,他必然会想办法提升自己的玫瑰花价格来期望获得一个社会资金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这时农民将自己的玫瑰花价格提高到了2美元/支(假如中国的玫瑰花出口在国际市场上有定价权)。这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按下面三种情况分析:
 1、国际玫瑰花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大于一。
 这时玫瑰花的销售数量将会小于5支,所以农民的销售收入将会小于10美元,也就是说农民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下降了。如果农民将外汇换成人民币,他获得的人民币将少于5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提价之后,农民的状况比提价前更差了,不但他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下降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也下降了。
 2、国际玫瑰花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小于一。
 这时玫瑰花的销售数量将会大于5而小于10,所以农民的销售收入将会大于10美元而小于20美元,也就是说农民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上升了。当其将外汇换为人民币的时候,他获得的人民币将大于50元人民币而小于100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农民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相对于人民币升值前还是降低了,但是相对于其提价前却是上升了。
 3、国际玫瑰花市场需求对价格的弹性等于一。
 这时玫瑰花的销售数量等于5,农民的销售收入等于10美元,农民的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并没有产生变化。当其将外汇换成人民币的时候,他获得的人民币仍然是50美元,也就是说农民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和提价前并没有变化,但是和人民币升值前相比仍然是降低了。
 通过这个分析过程,我们发现,人民币升值之后,如果一个企业是“净出口”企业,那么它的国内购买力必然会下降的;而如果一个企业是“净进口”企业的话,那么它在国内市场上的购买力是会提升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4 8:47:28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