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案例库
1779 0
2013-03-03
作者:Christopher Steiner

      我在2007年认识安德鲁·梅森(Andrew Mason)时,Groupon还不存在。他当时运营了一家名为ThePoint 的初创公司,专门以某些理由将网民们聚集在一起。梅森曾巧妙地制造了一场轰动事件,他向普通人征求签名发起了一次请愿活动,即在整个芝加哥城市上空建造一座大圆顶,以解决冬季寒冷月份的取暖问题。梅森当时信心满满,他今后也将需要这种自信。


      2010年秋季,Groupon拒绝了谷歌出价6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自那以后,梅森就一直受到科技行业的非议。其中有一些是嫉妒,有一些是真正的怀疑——他们不相信一家如此年轻的公司会拒绝这样优厚的条件——而硅谷的一些人则认为,Groupon的网页应用技术没有丝毫创新可言,其业务增长并非依托代码,而是得益于销售团队(这种增长模式并不受硅谷青睐)。当Groupon在2011年上市时,梅森受到了更多的非议,这一次是来自华尔街分析师以及报道该公司的记者。


      但有一件事人们闭口不谈,即梅森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带领Groupon从一家小小的初创公司成长为一家收入数十亿美元的网络企业——接着,当Groupon看起来到了最脆弱的时候,他帮助公司击败对手,并积累出世界上最有价值的电子邮件列表。


      也许Groupon到了改变的时刻,但梅森已经完成了一位伟大创始人的工作:他进行了创新和建设。

当梅森建立起最初的Groupon模式时,他就已经展现出一位伟大创始人所应具备的创新嗅觉——由于Goupon模式是一种营销工具,它未得到公正的评价。在Groupon出现之前,没有任何东西能够给小型地方企业带来如此强大的力量。这种模式或许并不适合所有企业,但基于我在自己社区看到的一些回头客生意,它确实能够为一大批不同的企业带来良好的效果。在梅森和Groupon董事会拒绝谷歌收购后的两年内,他除了创新之外,还尽力对Groupon进行建设,并巩固了公司的平台。


       人们(尤其是在硅谷)对Groupon最常见的非议之一是,它创造这种业务天生就没有准入门槛。批评者称,你只需要一家网站和一部电话(就能建起团购公司)。曾几何时,美国的Groupon模仿者多达500家,它们采用相同的模式提供相同的优惠交易。现在,那些网站几乎全都消失了。


       LivingSocial曾经是最被看好的Groupon挑战者,该公司近来陷入了更加糟糕的境地,依靠刚刚获得的1亿美元投资才存活下来。然而,Groupon却继续保持增长,其电子邮件列表最初只是用来将消费者与本地优惠交易联系起来的,现在则成为一个销售各种商品的高效渠道——Groupon Goods的快速增长便是明证。


      梅森给Groupon留下了世界上最强大的电邮营销工具、一份不断增长的损益表以及拥有12亿美元现金的资产负债表。这位西北大学的音乐专业学生自2007年以来就一直在飞奔,或许,现在是时候休息一下了。


      回到我初遇梅森的2007年,他原先的公司ThePoint还没有在财务上扭亏为盈。但到了2010年的夏天,当我拜访Groupon跟梅森进行午后聊天时,我看到了令人震惊的画面:在芝加哥河北区的一间旧仓库里,600名员工在遍布其中的电脑大屏幕前不停地敲击着键盘。我知道Groupon正蒸蒸日上——但我并不知道具体的规模。


       那一天,安德鲁向我透露,Groupon根据当前业绩测算的年营收有望在年底时突破10亿美元。我知道,当时还没有任何新闻报道能够触及Goupon的营收数据,没有人知道它已经达到如此大的规模。我打电话给自己在纽约的编辑,并陈述了据此写一篇报道的想法。两周后,梅森登上了《福布斯》杂志的封面,标题是《下一位网络杰出人物》。


       我们没有搞错,安德鲁·梅森的确成了网络行业的下一位杰出人物。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有关高朋网创始人近况,请看文章:

看看高朋网(Coupon)CEO是怎样对员工说:我被解雇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