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318 0
2005-05-15

为了促进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问题的深入研究,《经济观察报》与复旦大学中国社会市场经济研究中心以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上海浦东分会于2005年3月16日在上海联合举行第十一期“观察家论坛”。五大经济学家演讲,纵论中国经济增长的未来。TOM财经独家图文直播本次论坛盛况。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教授发表现场演讲,主题为 中国经济:如何从传统的比较优势转换为大国战略。

  李稻葵教授:非常感谢复旦大学邀请我来参加这个论坛,今天非常高兴和大家有机会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同时也非常高兴和我们的同学有机会交流,谈不上是总结性的发言,我作为一个学者,不像他们这样的自信,我不能够就个问题给出这个确定的回答,也不能够就这个问题给一个充分的条件。我只能将一些必要的条件,什么条件不满足,他肯定不能持续。

  在讲这个问题之前,我需要简单的回顾一下,到底在这个问题里面,一切指的是什么?这个主语到底是什么?我最近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和大家交流一下,对于中国经济的观察,到了今天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需要跳出中国的国界,来观察这个国家,观察中国在世界当中的地位,这样才会正确的把握中国的特性,处在什么状况?

  事实上,我们清华大学最近成立了一个中心,中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我们中心的目的和我的想法有同处,从外面看,中国的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关系,起码中国经济有五个特别有意思的地方。

  第一个,中国经济今天已经成为世界上面的大国。中国经济的实际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在世界上面排名第六,超过了加拿大。如果按照实际的经济规模看更大。钢铁是世界第一。如果今年的计划可以批下来,我们还要翻一番。

  第二个,中国经济是极度开放的经济。这个是从客观上面说,极度开放不是在扩大,具体有两个指标,一个是我们进口加出口出除GDP比重的,只有英国和德国的数字和中国是不相上下,一般来说,一个大国,以贸易衡量的开放度是越低,像香港和新加坡他们的开放度是300%,但是对中国来说,在世界上面是罕见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数字是非常大,我们每年吸纳的外商投资占GDP的比重是非常大,这个达到了5%。去年是不到5%,这个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像其他的经济体里面,韩国和印度和日本,都是在不到1%左右。这两个数字表明了我们的经济和市场在很大程度系依赖于外国的市场。活跃在国内的主要是外资企业,这个指标是反映了我国的经济极度开放。

  第三个是高储蓄率,另一方面是高负债的经济,所谓的高负债是一方面是企业高负债,长期以来,企业的融资是自留资金,还有一个是银行。另一个是政府的高负债,中国政府在过去很多年,在经济改革方面,有自己的方法,比如是搞实验,比如是分权,但是这一切的改革,有一个基本点支持,我们是借钱改革。我们控制国有银行垄断行业银行,只有政府可以借钱,政府可以发债,通过这个方式把下岗的工人养起来,把我们对退休工人的保险承诺先承诺下来。各种方式的融资方式,我算了一下,粗浅的推测2018年以后,我们的政府包括了地方政府负债水平占GDP是120%的水平,相当高。当然了。这个特点对我们以后讲金融方面的情况是有深刻的含义。

  第四,我们是极大的地区差异,在上海这里,我们有非常先进的设备,米其林老板说他们有世界上面最好的F1赛道,我们有最贫困的地区,上海的人均的GDP是贵州的15倍。收入的水平是反映了一部分,事实上,人的心态,政府的水平,他们的差别都飞机大。所以我决定和来中国做生意的老板说,不要把中国看成一个经济,应该看成30多个经济体组成的经济体。所以说不能指望在中国设总部,销售网覆盖到各地,实际上这个做不到。

  最后一个特点是,我们中国经济在我看来,我们在经济问题上面极度分权的经济,政治上面是权力非常的集中,从企业层面说,做一个大企业非常难,中国的文化来说,没有很大合作性的文化,和日本和东亚的韩国不一样,哈佛的学者说,他研究过中国和日本,他说中国同日本的差距远远大于中国和美国的差距。中国的市场不容易合作,在企业上面来说是分权的,都是在各个地区各自为政。如果和外国比较,和印度相比,和俄罗斯比较,我们和他们的相差是非常大。

  这些特点造成了中国目前的增长方式,存在着两个巨大的障碍,一个是我们的经济现在是高度依赖外国的市场和技术,自然资源的进口。三种的依赖,这种形势在我看来不可能持续的生存下去。我们的市场一年生产鞋子是60亿双,还有3亿的农民在等着找工作。即便按照这样情况,降低了我们的成本,保持我们的成本优势,这个是必要条件,即便这个条件满足了,我们的成本优势下去了,有这种市场吗?西班牙人已经开始烧我们的鞋子了,那里还有市场可以满足我们吗?如果要仔细的分析一下,有两重困难,一个是经济一个是政治的困难,如果这么干下去,贸易比价越来越不利。中国的一位经济学家说,世界上面中国人生产什么,什么不值钱,中国人进口什么,什么涨价。贸易比价对我们非常不利,在1941年开始有人说这个问题了,芝加哥的大学有一位教授说,如果考虑贸易底价的因素以后,有可能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如果一个国家对农产品补贴,使得这个国家的农民出口多,多了以后,使得国际上面的农产品下降,最后农民反而倒霉,这个是很奇怪的现象。

日本的一个机构经过了研究表明,他称,中国在过去5年的贸易比价下降了30%。但是我相信从我们的视觉看,我们的贸易的确是下降了。

  还有一个是国际的政治因素,我们自己不消费的东西,出口给别人,不能指望外国的政府一直支持我们,他支持我们是为了和我们搞好关系,和外国的工会的生意是非常大,美国人说,所有的政治都是当地的政治,他们在外国的政治当中工会的力量是非常大,他们的工人会团结起来,抵制工作货,如果我们一直这样走,一定会碰到全世界的工会的反对。这条路是走不下去的。

  还有一个是核心技术,几乎所有中国人出口的产品,稍微有一点技术含量的,核心的技术我们掌握不了。我们中国主要的都是简单的加工,比如说,投机仪,这个成本是非常高的,这个我们无法生产。灯泡是要进口的,尽管市场有很多中国人生产的,但是这个只是组装的,核心的技术不在我们手里。

  比如是自行车,我喜欢各式各样的自行车,我发现比较好一点的部位都是进口的。所以,技术上面不掌握,这种模式不能维持下去,

  最后一个是自然资源和原材料的对外依赖,不仅反映在价格上面受制于人,而且反应在运输上面的成本。石油80%都是经过马六甲海峡运过来的。我们如何保证我们石油的安全运输?这个问题非常大,所以我们就安全的问题无法保证。这些问题导致了我们极度对外开放的模式难以维持。

  第二个挑战是金融行业,我们是高储蓄率,高负债的经济,里面有两个问题,他的效率非常低,还有一个是很不稳定的,我们中央政府借了这么多的钱,我们容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国际市场对我们非常看好,如果不看好,我们会受制于人。我们的节借债的能力会受到影响。这个里面的改革比较要进行,否则我们不容易持续下去。

  下面是该怎么办?

  反映在经济学里面,我觉得我们的行为还是受到了传统思维的影响,中国经济今天的成长,中国的状态是历史上面没有的。不光是中国历史上面没有,而且在世界历史上面也是没有的,中国革命从来没有发生在这么大的国家。一些现有的技术是存在的,我们是赶超,我们把别人的技术拿过来,这种事情在上面是没有发生过在这么大的国家。国外的经济学家的研究,他们关心的是自己国家的东西,不能指望他们来研究中国的问题来得奖的,他们主要关心的是自己的问题。所以他们的结论对中国来说不适合,中国作为了经济超级大国,我们需要新的经济思维,我们需要新的大国的发展战略,中国在过去26年干了两件事情一个是经济改革,一个是经济发展,在改革上面,我个人认为,在改革问题上面有一套,我们有很好的经验,这些在国外,包括了俄罗斯他们是落后,越南也在学我们,他们对我们中国是非常的重视。但是在发展的战略上面我们是不够的。我们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我觉得在发展的问题上面,我们要关注两个问题,一个是充分发挥我们的广义比较优势。中国是大国,如果作为一个大国,搞比较优势,只是发展廉价的劳动力,会碰到贸易比不利,再一个是国外人的贸易保护倾向。在大国的问题上面我们不能够一位的追求廉价劳动力的战略,我们要发挥大国的优势,就是大市场。中国经济30多个大经济组成的,我们的自己的贸易是非常的不充分的,对于中国经济的尺寸而言,我们的规模非常小,我们不是说要政府主动的搞国有企业,而是要扶持大企业,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拿钱做研发,我们的研发的成本只有1%,我最近研究高科技企业,他们的研发也在1%以下,非常的令人吃惊。当然了,个别的企业可能是超过这个。原因之一是短期内没有垄断的利润,对民营企业应该有需要一点的市场,市场的能力,才可以搞研发。现在是恶意竞争,这个可能是制度的问题,所以说运用市场来扶持大企业。

  所以大企业要扶持,有了大企业以后,才能开发我们的市场,才能够在相对而言,不过分依赖的国外市场,这个优势,一定要切记。

  第二个,改革开放上面要慎重,我们是高负债,高储蓄的国家,如果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会沦为其他金融大国的附属地位,反过来说,作为一个大国,我们在金融问题上面,有很多的优势,比如说人民币在坚持稳健的基础上面,经营多年,可能有一点贬值的倾向。如果我们的金融市场不是完全开放的,这样我们的外汇储备不需要这么多。这个实际上是浪费,更好的是拿出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一些拥有很好的自然资源矿产经营比较好的跨国公司的股份。比如是我们的宝钢和BHP在讨价还价。我查了他们的股票,就是几十亿美元。这个是受到了资本市场银行的约束。我们通过买他的股份的方式,来对冲自然资源上升的风险,我们的资本帐户不完全开发,我们也缩小金融风险的压力。用这个钱缓解自然资源上升对经济的冲击。因为对经济而言,我们的风险还来自于原材料的增长。我们作为大国要有这个勇气来研究。总的来说,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在世界当中的特殊地位,我们要专心通过解放思想,研究自己的问题,来引导产生大国战略,不光是自己作出贡献,也对其他大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