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1312 1
2013-03-08
2005年,清华博士因“梦碎”愤而退学;今天,北大硕士因“苦力科研”怒发退学声明。虽然时隔8年,但退学行为都直指高校科研存在问题。在面对“退学”时,除了本能排斥,高校更应该思考如何改变,别让那些对学术研究怀抱热情的学子们,在问题之下沉沦为“学术蚁族”。  近期北大微电子专业一研究生由于不满“苦力科研”发出退学声明,传遍网络世界。其实这不过是8年前清华博士王垠“退学抗议”的重演。抛开个人能力问题,虽然时隔8年,两人的退学行为体现的都是高校面对的问题::重复劳动;“兴趣”只能排在第二位;甚至有导师以学术研究为由限制学生自由选课......
  8年了,问题依旧存在于我们的高校中,它甚至更加隐蔽,却也更加危险:学术研究变成了一个个项目,教授成了老板和包工头;有想法的学生“很痛苦”,偷菜看电视的却能顺利毕业......许多教师和学生习惯了这种生活,甚至习以为常。
  有人说,研究生、博士生在科研中遇到问题就“退学抗议”是不负责任。这固然没错,退学纯属个人选择;但面对多年来持久未曾解决的高校学术困境,总是“选择性失明”也无益于问题的解决。
  在学术研究的漫漫长路上,如何改进我们的机制,推动相应领域研究的进步?如何才能提高学术研究的效率,得到真正有价值的成果?这些恐怕是高校在面对“退学声明”时,除了本能的排斥与否认之外,更应该思考的问题。
  同时,也别让那些对学术研究怀抱热情,具有创造天性的学生们,在低效率的运作机制之下沉沦为真正的“蚁族”。到那时,再提什么“提高创新能力”,恐怕也是为时已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8 13:44:35
我觉得要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必须得先做自己不想做的事。除非你特牛,爷干个体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