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0年-1986年,我国进口货物中初级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此后一直呈现上升现象,请问各位高手应该怎么解释?
在统计年鉴中,初级产品有5个分类:
1,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2,饮料及烟类
3,非食用原料
4,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5,动、植物油脂及蜡
我在比较后发现,1980-1986年间,分类1和3的解释性最高;此后分类3和4的解释性最高。
如果我的分析没错的话,又应该再怎么解释呢?
我能想到的解释是:对外开放初期,实行进口替代战略,而这个时期的中国经济、生活水平低,进口以初级产品(尤其是实物等)为主,进口替代使这个比重不断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等初级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并且入世后,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对外贸易激增,所以初级产品需求不断上升。但这完全是我的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