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poiupoiu在2009-2-23 23:10:00的发言: 仍然认为理论上的“需求量”与实际的经济数据的“需求量”,在概念和内容上是有差异的。由于测量和数据处理的原因,实际的经济数据的“需求量”必定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差,只是近似值或错误的值。而理论上的“需求量”往往不是指的近似或错误“需求量”。
交换现象中确实有两个交换者和两种商品,有两个需求量。但需求定律指的是其中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和此商品的价格之间的关系,当然,另一种商品也适用于需求定律。需求定律的问题不在于此。而在于影响价格的因素如此之多,而不能完全剔除这些因素来证明需求定律;在于不能进行需求量的准确“量化”上。
关于变量逻辑问题,“多对一的一一对应”能不能用统计学的方法?
既然现实当中有作为流量的“需求量”,何必定义一个只存在于理论上又让人误解的需求量?
价格是交换的比例,针对的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对商品。任何一对商品成交,只能有一个交换的比例即成交价,不是有两个价格。你的思路还是局限在错误的“价格”概念,这种错误就是与价值概念的混淆。
“一一对应”,就不是“多对一”,统计学也不是解决这种问题的。统计学统计的样本要么都是流量,要么都是存量,然后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
关于“价格”,西方经济学的另一个重要的错误在于,在所谓的完全竞争概念之下,把价格当作是一个自变量,是决定供求的因素,这是颠倒因果关系的错误,也违背了理想人假定。价格是理想人所决定的自己的所有物以何种比例出让,是被决定的。完全竞争也不可能把市场参与者变成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