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yy发来短信,邀请我来讨论农民工问题。我觉得这个建议很好,就提议在这里统一发个帖子,作为大家讨论问题的起点。
我不知道lyy是谁,查了一下帖子,我猜想他一定是独博士了,估计还是发展经济学方面的。看到他持续的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我想他硕士论文也是研究这方面的,估计做博士论文也是这方面的了。
不是因为lyy要做博士论文了,我们就对这个问题感兴趣,而是问题本身就很重要,因而我们要讨论它。
对于地道生长在城里的人来说,农村、农民、农业似乎遥远了点,见到的只是衣衫褴褛,从事低等工作的农民工罢了;对于大部分曾经在农村生活过的人来说,农村、农民、农业他们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太熟悉了,我们甚至遗忘了它。
陌生,我们就很容易片面的理解它;熟悉,我们就很容易忽视它。黑格尔曾经说过,熟识未必真知。在冒着片面与忽视的风险的时候,问题本身就很重要了。什么是这个问题的基本问题呢?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答案就在其中了。
什么是农民工的基本问题呢?对这个问题,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回答。在不同的回答中,我认为:“农民为什么要离开他们的土地?”是农民工的基本问题。似乎道理很简单,如果农民不离开他们的土地,就没有所谓的农民工了,没有了农民工,那有农民工问题?
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下去,就会发现这个问题的复杂性和基础性。这个问题梳理清楚了,“三农”问题,农民工问题,城市等相关问题也就清楚了。
lyy发过帖子说:“农民工都进城了,谁来建设农村?”。我曾经尝试这样回答他:
“农村土地有个容积率,即多大面积能够留住多少劳动力人口能够满足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其实,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的容积率太高,老百姓面临生存与发展的问题,自然的流向转移,而这种转移是一种市场规律的转移。在这个转移过程中,在合适的容积率下,农村自然的发展。虽然,可能局部地区出现大量劳动力转移造成的劳动力暂时短缺,但这是一个短暂的问题。如果当地的土地容积率很低,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可能其他地方的劳动人口回补充这个缺口的(农业有钱赚,自然会吸引一部分人回来的)。因此,我不认为,劳动力转移了,新农村谁来建设是3农问题的关键。”
道理很简单,我们可以这样做个类比:这不就是一个生物身存的种群分布密度问题吗。山中的老虎多了,多余的老虎一定是要走出去的。对于这种转变不仅仅是一个设计问题,而更多的是一个自然的演化问题。
与此相关,我们就很容易梳理这样一些问题了。中国能提供一个什么样规模的农业?中国的发展需要一个什么样规模的农业?什么样规模的农业能适应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根据农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因素,是相对比较容易算出我国的平均土地容积率和区域容积率的。通过它我们就能估计出农村的剩余劳动力,这个劳动力数量就是农民工的基数。城市需要多少劳动力?与这个基数做个比较也就清楚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了,也就清楚中国的发展问题了。
在供求的市场关系中,其他的问题,诸如农民工的基本权利保障问题,就是城市劳动力制度的问题了。我们不能说这些问题不重要,而是他就是一个规定的问题了(可能这个问题很复杂)。
对于广大的农村,农村的联产承包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曾在一定时期对农村的经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自有土地的容积率的产出不足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农民只能靠劳动力转移的方式求得生存。这样,对于每个家庭来说,相对剩余的土地就需要重新的组合利用,而这个问题就是农村发展的关键。
我们不否认历史、文化、教育、制度等发面对问题本身的影响,甚至可能有些影响是巨大的。但,我们始终认为经济的规律提供给我们“农民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土地?”的基本洞见。
因为是大家讨论,我只能是依据自己粗浅的理解,多说了几句。
因为不清楚lyy想问的问题,我也只能说这些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8-30 1:00:44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