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商品生产所有权规律转化为资本主义占有规律。
以纺纱为例,工人在家纺纱8小时,纺纱8磅,生产出的商品归工人所有;工人去工厂工作8小时,纺纱64磅,但工人只获得工资,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工人每天的工资8先令,相当于生产和再生产工人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机器大工业逐步普及的条件下,棉纱的价值从每磅1先令逐步减少到每磅1/8先令。在每磅棉纱1/2先令的条件下,工人在家工作一天只能获得4先令,无法满足生活所需,而在工厂工作,可以获得8先令,其余24先令成为剩余价值,为资本家无偿占有。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就是随着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单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断减少,商品价格变的低廉,同时社会化大生产不断排斥和消灭小生产,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最终得以在社会中占据统治地位。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各种商品价格变的相对低廉的同时,也降低了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时间,假设其他生活必需品的生产效率同样提升8倍,那么过去工人工作8小时生产出自身的劳动力商品价值,如今只需要1小时。8小时工作中的其余7个小时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为资本家所无偿占有。
当棉纱的价格降低到1/8磅的情况下,部分资本家改进生产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单位产品包含的劳动时间,或者工人一天劳动所创造的产品,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但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出售商品,仍能无偿占有工人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这仅仅是一个相对简略的解说,相关内容详见资本论第一卷绝对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