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公共经济学
20832 70
2007-09-02

共益机制,即建立起一整套使各主体都能受益的机制。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种共益机制,但有不完善的地方,正由于不完善的地方存在,并不是所有主体都能够受益,因此,政府有必要发挥其作用,创建共益机制。当然最主要的是人民群众,特别是西部人民,农民群体的利益问题。

一种公共制度是否能够被执行,可以通过公共选择来实现,执行结果的好坏就在于是否大多数人都能受益。可以称之为平衡,也可以称之为和谐。

共益机制其实文明社会的最基本准则。财政制度如何体现共益机制?欢迎大家讨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1-7 1:27:5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6 21:36:00

财政给了钱后,还需要做一个重要的工作,监控这些钱的的流向,这样才能把钱用到需要的地方,才不浪费国家的钱。找财政要钱的地方才会量力而行。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5:54:00

财政政策中的“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具有共益机制的性质。

财政制度要体现共益机制,首先要给出共益的衡量标准,那些指标能够权衡该政策是否使所有主体都受益。

就像公平的衡量标准不同一样,共益的衡量标准也不同,尤其要和国家的历史背景,发展阶段联系起来。

其次要保证财政政策从目标制定到执行都以社会共益为导向。

目标制度的共益性一方面涉计到共益的衡量标准,另一方面涉及到如何使决策者以社会共益为目标。

执行也同样涉及到财政监督以及财政透明化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5:25:00
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升为普遍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创造了基础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增长给广大劳动者创造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收入来源,提高了消费水平。这是生产力增长带动消费力增长的体现。不过我们要清醒地看到,虽然现代生产力能够集聚式跨越式发展,但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难以自然而然跟上。有些劳动者没有能够获得就业机会,有些普通职工虽有就业,但收入过低且很难增长,有些职工甚至必要的社会保障还不能保证。其结果,一部分困难家庭,尤其是农村困难户,收入十分微薄,消费能力严重不足。例如虽然电视机产能很大,但不少困难家庭买不起电视机、看不起电视。一些生病者只能自己扛着而不到医院看病。高速公路虽然建得很好,但拥有私家车的普通家庭还是很少。此外,老百姓共同享受的环境条件还有待改善。这里面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有发展需要过程的问题,也有法治不健全以及收入分配调节不够等问题。

  经济发展的最终成果要体现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普遍受益。生产力快速提升,应当有民众消费力的较快提高来与之相对应,以求得生产力与消费力的平衡。鉴于前些时期发展过程中,外国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比较大,我们的本土企业又处于资本原始积累期,民众的收入水平没有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完全相适应。目前,国内民众消费状况已明显成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这就需要把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消费能力放到重要的位置予以考虑。只有不断扩大有效内需,才能使整个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旦瞄准民众有一定生活质量的必要需求,并将其充分调动起来,经济的长期协调健康发展就会有强劲的后续支撑。

  如何提高民众的消费能力,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能够给广大民众带来实惠的举措。特别要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开拓让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受益的共益机制。也就是说,一方面要通过市场机制更好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另一方面,要让共益机制更好地惠及民众,以提高社会消费力。赋予大众必要且可能的购买力,也是给企业创造发展的重要外部环境。这几年江苏已经采取了许多惠民举措,尤其对提高农民群众的利益给予了直接支持。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又提出了全面实施新农村建设“十大工程”。根据共益机制的要求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态势,以及政府财政及社会各方面经济能力的发展状况,应不失时机地探索更多的对民众有益的新办法、新举措。不断完善共益机制,使之与市场机制共同发挥作用,在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5:56:00

为了捞钱,也来凑个热闹.

财政制度如何体现共益机制?至少应该在制度设计上考虑如下因素:

1\公共偏好表达机制:也就是要有一定程度的民主,从而,在基础上,可以对"公共需要"这个具有历史与时代内涵的概念,通过政府的收支计划使之具体化,体现为真正具有代表性,具有"共益"特征;

2\公共偏好排序机制:由于公共偏好的复杂性(阿罗定理已经有深刻揭示),这就需要建立公共偏好的排序机制,从而对财政支出的优先顺序能较为有效率及有效果地排列.这其中,既包括宏观上的公共选择及相应的政治制度安排,也包括微观上的成本效益分析等经济分析方法.

3\法制化透明化的公共支出执行机制(管理机制):主要是防止LEAKAGE,防止跑冒滴漏.其中自然包括一些技术化的东东如金财工程如集中支付等,但关键在于法制化,当然"透明化"也可以起到一定的补充作用

4\支出效果的评估与反馈机制:构成年度支出的完整回路的最后一个环节,既是对是否实现"共益"的直接回应,也是作为反馈信号对前述机制提供修正的机会

5\问责机制.这是最最重要的,"乱世当用重典",理想状态是实现"零容忍",不过这需要极大的动力,也需要相当的政治技能,包括亨廷顿说的"时机的选择".

6\理论上,涉及整个财政制度(广义)的重塑.

------奖励我一点吧:昨日一晚上下载花了一百多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10-1 16:27:00

在中国政治与经济改革不同步,政治改革严重滞后的情况下,社会经济领域的各种不公现象日益普遍,各种矛盾在加深。目前来看财政资金主要用在基础设施的投资、政府各种权力消费等方面,这一方面使得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居高不下,经济效益低下;另一方面,成千上万的普通民众难以得到基本的生活保障,现有财政体制的公益性严重不足。

因此,在财政领域,一方面应该约束权力,尤其是特权,建立透明的财政支出体制。另一方面,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财政资金主要投向民生方面,解决突出的医疗、教育住房等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