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以后觉得很有价值,推荐一下,下面试正文:
1、有效市场假设很多人听说过。当前股价反映所有已知信息,因为当前价格永远正确,所以长期看没有人能战胜市场。在经济学领域有一个类似的东西,叫做回归平均利润率,因为赚钱的生意大家都会涌进去,导致价格降低、利润趋近于零。照此逻辑,韦尔奇们和巴菲特们都是不应该存在的,可口可乐和通用电气早该破产。从结果上验证,有效市场假设和均值回归都属于扯淡理论。
2、但很少有人去解释为什么这些理论是错的。有效市场假设最大的逻辑漏洞在于,当前股价反映的不是所有已知的信息,而是所有交易者对已知信息的解释。这解释里面包含了个体偏向性和历史相关性。由于每个交易者对信息的理解不同,所以做出的交易选择各不相同,其中包含了大量的理解偏差和错误的判断。也就是说,市场在纠正之前的错误的同时,又在不断发布新的错误。信息在不断纠正原有的错误(有效性),但是对信息的理解又在不断创造新的错误(无效性),两相抵消,导致市场的生生不息。
3、同理,回归平均利润率的理论也是犯了同样的错误。竞争者的出现在不断拉低领先者的优势,这是对的;但领先者往往也在不断强化原有的优势,有些强化甚至是属于自增长的,譬如产品知名度的自发性传播,当这种自我强化压过了均值回归的“地心引力”的时候,企业就会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其优势达到竞争者所无法企及的高度,就变成了事实上的垄断。
4、如果,商业信息在交易者之间的传播是完全对称的,并且,所有交易者都使用相同的分析和理解框架来解读这些信息,那么逻辑上说,股价应该是非连续性运动的。任何新的消息的出现,都会让股价从某一个点直接跳到另外一个点上,然后保持不动。当然从绝对意义上说,这样的市场不存在交易量,因为所有人的交易方向永远都是一致的。
5、因此,任何一种所谓“走势”的背后,说到底都是某种信息的传播扩散,或者是某些观念的此消彼长。由于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不对称性越来越低,所以现代股票市场里,投资者观念的变化驱动着股价的变化。
6、本质上说,市场的终极使命在于消灭资源配置的无效性。如果人类科技和文化的进步某一天突然停止了,那么从那天开始,股票市场会变得越来越有效,最终趋向于完全有效,而那就是市场的终结。所以市场的无效性背后,实际上是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不断在创新和发展的证明。
7、索罗斯的反身性原理是说,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天生是有缺陷和不完备的,而基于这不完备的理解所做出的决策行为,注定与事实有所偏差,这偏差反过来又加剧了我们的理解错误。说到底由于交易的最基本单元——人类本身的局限性和愚昧性,市场不断在趋向于有效和制造新的泡沫之间反复挣扎,说市场是有效的,这是对的,因为这是一种内在趋势;但任何特定的时间点上,市场都可以说是错误的,这也是事实。
8、一份绝对不会违约的永续年金是没有投资价值的。不确定性为零的标的,当前的价格一定反映其内在价值。所有伟大的投资,要么赌的是基本面的改变,要么赌的是人们对基本面的看法的改变。未来或许不可预测,然而人类自身的行为模式无法摆脱其动物性的本质,因此后者一定是有迹可循的。
9、奉行长线投资的往往是相信世界不太会经常改变的人,因为不变,才会有长期可预测的现金流存在。工业革命前后,长线投资可能是没有多大价值的,因为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都在剧烈的变化,很难找到长期可持续的现金流。与大多数人的直觉不同,过去的半个世纪,人类的进步和发展速度其实在降低——影响到我们生活的能源、汽车、飞机、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基础性原理,大多已经存在了超过40年甚至一个世纪的时间。由于我们没能发明喝一杯就能3天3夜不睡觉的超能饮料,所以可口可乐依然是很好的投资标的;由于我们没能像星际旅行那样远距离隔空传送物质,所以沃尔玛超市仍然是现代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些,其实是价值投资所依赖的外在条件。如果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人类迎来下一次由基础性理论的突破所带来的产业革命,那么现在的许多价值投资理论都会随之失效。
10、金融市场的利润,说到底,是少数聪明人在收割多数普通人的愚昧。不存在什么简单可行的投资哲学,那不过是小概率事件所带来的幻觉罢了。《基业长青》里的大部分优秀企业都没能辉煌到下一个时代,要是你知道我在说什么,你该知道大多数人天生就不该作为投资者出现在这个市场上。但我丝毫不担心这种状况会出现,那是因为,对于人类自身的盲目、狭隘、愚蠢和无可救药,我永远抱以十足的信心。
相信人性的愚昧,这是我投资哲学的基础,我相信这个基础在2100年之前,都不会过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