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金融时报》3月25日报道,中资银行今年可能掀起一波新的海外收购潮,它们正考虑向工业企业已经较为活跃的新兴市场国家扩张。但是,大宗收购被认为不太可能出现。  报道称,目前在海外市场还不太活跃的中国
建设银行被认为最有可能率先出动,中国
工商银行预计仍将继续勇往直前,而其他银行和证券公司也在积极寻找机会。然而,大规模收购交易不大可能出现,最有可能的是针对非洲或南美的一些小宗收购,或者是投资于已经在这两个新兴市场拥有较完善网络的欧洲金融机构。
  报道提到,非洲资产规模最大的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在2007年以55亿美元(约合344.93亿元人民币)价格向中国工商银行出售了20%股份。这笔交易凸显出中国对非洲银行业的雄心。
  不过,中资银行为2008年危机期间和前后的一系列海外投资付出惨重代价,自那以后它们在国际上颇为沉寂。中国工商银行在过去几年中则还算活跃,收购了东亚银行(East Asia)在美国和加拿大的资产,并控股标准银行阿根廷分行。
  报道指出,为中国金融机构提供帮助的银行家们表示,中资银行最想做的是,通过入股一家欧洲金融机构,利用这家机构在非洲或南美国家的现成网络。中国三峡集团收购葡萄牙电力集团(EDP)21%的股份,也是出于类似目的。一名驻香港银行家表示:“有意进军新兴市场的中国金融机构都有这个想法。首先,它们可以按照欧洲对新兴市场业务的估价来付钱,其次,它们可以以收购的方式,获得已被证明有能力进行国际扩张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