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O谈判首先是农业谈判,其中农业问题是谈判的最大难点,也是决定多哈回合能否成功的关键。由巴西、印度和中国等21个成员组成的代表发展中成员利益的“20国协调组”2005年13日在香港发表部长声明说,发达成员旨在保护他们的农民而采取的高关税、国内支持和出口补贴等措施,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结构性扭曲因素。取消这些阻碍发展中成员发展的措施,应是多哈回合的一个核心目标。香港会议的目标应在农业谈判方面取得“实质性的、有意义的进展”。
  农业谈判有“三个支柱”,包括削减农产品出口补贴、削减扭曲贸易的国内支持以及扩大市场准入。农业谈判错综复杂,其中既有发达成员之间的矛盾以及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的矛盾,也有农产品出口国和进口国之间的矛盾,发展中成员之间的利益诉求也不尽一致。由于发达成员在削减农业补贴和关税方面不肯做出实质性让步,世贸组织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举行的第五次部长级会议无果而终,多哈回合谈判结束的最后期限也被迫推迟到2006年底。
  2006年7月24日,也许会成为一个举世难忘的日子,在这一天,WTO总干事拉米宣布无期中止多哈回合谈判。拉米是在瑞士日内瓦为期两天的部长级会议--关于农业问题的磋商没有达成一直意见后宣布的。2002年11月启动的多哈回合谈判,旨在促进削减贸易壁垒,尤其是发展中国国家的经济发展,因此称之为“多哈发展议程”,并且定了八个谈判领域:农业、非农产品市场准入、服务、知识产权、规则、争端解决、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和发展问题,但关键和核心问题是农业问题,主要包括削减农业补贴、削减农产品进口关税等。农业问题的关键是美国的农业补贴问题,美国为了一己私利,毫不退让,而且2007年7月美国面临中期选举,国会给予总统的对外贸易谈判权将到期,到目前WTO各成员仍没有对谈判达成框架协议,从时间上看,谈判进展的可能性很渺茫,为期五年的多哈回合谈判将化为泡影,失败不可避免。  
  多哈回合的失败,对世界经济本身的发展会产生极大的打击,主要表现为:错失的机会--由一个广泛的多边谈判机制才能使市场开放、规则加强所带来的利益全面实现,政治和经济利益交换的最大化;体制的扭曲--市场扭曲进一步扩大、双边主义的扩张和争端解决机制的滥用。对于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来说,影响也不容忽视,尤其是对于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农业的发展,甚至会面临严峻的考验。
   从一开始,多哈谈判就不过是穿插在全球经济主要事件中的一段过场戏。将近五年令人失望的多哈谈判进程,并没有对日益强大的世界贸易动力带来丝毫影响。而多哈回合谈判即使取得突破——不论各国是否为这个突破做出妥协——它对于缓解日益升温的保护主义的双边性根源也并无助益。
   致力于贸易自由化的多哈谈判若以成功告终,那是很好的事情。但它所能带来的好处也可能会很快消逝。在争议越来越多的这样一个全球化时代,我们还有远比多哈谈判更为重要的事情需要做。
  美国总统布什2006年7月3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对媒体表示,美国将尽全力使多哈回合谈判重返正常轨道。
   由于各方分歧难以弥合,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目前已经中止。布什说:“我们的政府一直希望多哈回合能够成功,并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但其他成员却不愿为此付出努力。”布什表示,只要其他成员在贸易方面体现出“公平”,华盛顿就愿意在农业补贴方面表现出灵活态度。他认为多哈回合是推动国际贸易极为难得的机会。
   多哈回合谈判破裂之后,世贸组织很多成员的贸易代表均指责美国,称其顽固态度造成了谈判的中止。而美国则称,欧盟和发展中成员在市场准入方面让步不够。 
  美国、欧盟等农业发达国家以自由贸易为幌子要求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开放农业贸易市场,而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认为美欧等的农业高额补贴下的农产品出口将对发展中国家农业、农民破产和毁灭性打击...这里面需要激辩和论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