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2586 2
2007-09-04
<H3><STRONG>作者:</STRONG>赵日磊</H3>
<P>  每个员工首先是一个追求自我发展和实现的个体人,然后才是一个从事工作有着职业分工的职业人。 <br>
<P>  经理必须对这一点有一个清醒且坚持的认识,否则,它将给你带来麻烦。 <br>
<P>  <B>一个真实的案例</B> <br>
<P>  王军是一家大型制造类企业的采购经理,在工作上颇有成就。他对下属要求很高,管理严格。因此,他便期望他的员工也能像他一样,一心扑在公司的事务上,为公司鞠躬尽瘁。 <br>
<P>  他要求他的下属在上班时间不得擅自离岗,不得做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得闲聊,不得接打私人电话,所有的时间都得在工作。他总是想方设法把员工的时间占有,认为只有员工多做工作才能多出成绩。在他的管理下,员工总有做不完的工作,即便有些工作没有任何意义。 <br>
<P>  他还要求自己的员工养成“早到晚退”的习惯,让员工每天陪自己加班一个小时,既使员工无事可做,也要陪伴在身边。 <br>
<P>  假如员工没有养成这种习惯,那么加薪晋职的机会就比较少,而且可能被他战略性地冷藏,再无出头之日,要么就是莫名接到调职或解雇的通知。 <br>
<P>  他的举措显然引起了员工的怨言,他们抱怨自己完全没有私人的空间,随时都被经理管制和监督,好像自己是被卖给了公司,他们的自由受到了严重的限制,他们快要疯掉了。王军的工作也因此陷入了被动,士气低落,效率下降,人员流失,管理混乱等问题接踵而来。 <br>
<P>  王军的例子可能是个极端的典型,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类似王军的经理不少见。 <br>
<P>  他们认为员工喜欢逃避工作,经理必须加强管理,加强监督,甚至采取一些强制的手段,把员工的时间全部占有,让员工时刻都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管理就是要严格,惟有严格才可以体现自己的威严,才算是尽职尽责,才能出成绩。 <br>
<P>  在<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SEARCH/%C8%CB%D0%D4%BB%AF%B9%DC%C0%ED.HTM?origin=ContentInside" target="_blank" >人性化管理</A>被普遍提倡的今天,王军经理们的管理风格显然要受到质疑和挑战。 <br>
<P>  <B>让管理从<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SEARCH/%D7%F0%D6%D8.HTM?origin=ContentInside" target="_blank" >尊重</A>开始</B> <br>
<P>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工作并非他们生命的全部。 <br>
<P>  员工希望能有更多的时间考虑个人的发展问题,希望在工作之余补充知识,提高技能,希望能有充足的时间休息娱乐。 <br>
<P>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求遵循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被尊重的需求、人际交往的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的递增规律,只有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人们才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更愿意全心作付出,达到自我管理和自我实现。 <br>
<P>  尊重员工是人性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只有员工的私人身份受到了尊重,他们才会真正感到被重视,被激励,做事情才会真正发自内心,才愿意和经理打成一片,站到经理的立场,主动与经理沟通想法探讨工作,完成经理交办的任务,甘心情愿为工作团队的荣誉付出。 <br>
<P>  尊重员工就是给予员工一个私人的空间,既使是在上班时间。作为经理你不可以也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监督在员工的身边,你所能做的就是指导帮助员工学会时间管理,利用好自己的时间,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规划和计划,做好自己的发展计划,用计划和目标管理员工。 <br>
<P>  尊重员工就是让员工学会对工作负责,自己主动承担工作,提高自我管理水平。在尊重的基础上,员工将沿着柯维先生所提倡的依赖—独立—互赖的发展过程有序地发展提高,最终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欲求,达到团队合作,共谋发展。 <br>
<P>  人性化的管理就要有人性化的观念,就要人性化的表现,最为简单和最为根本的就是尊重员工的私人身份,把员工当作一个社会人来看待和管理,让管理从尊重开始。</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4 19:20:43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4 19:20:00
<H3><STRONG>
<H1>用“心”管理,收获人心</H1></STRONG></H3>
<H3><STRONG>作者:</STRONG>赵日磊</H3>
<P>  管理者怎样才能收获人心?答案是:用“心”去管理。
<P>  只有用“心”管理,才能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从而收获人心。
<P>  具体来讲,管理者需要具备以下八种心态。即:<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SEARCH/%D7%F0%D6%D8.HTM?origin=ContentInside" target="_blank" >尊重</A>之心、<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SEARCH/%C6%DA%CD%FB.HTM?origin=ContentInside" target="_blank" >期望</A>之心、<a href="http://www.ceconline.com/SEARCH/%BA%CF%D7%F7.HTM?origin=ContentInside" target="_blank" >合作</A>之心、沟通之心、服务之心、赏识之心、授权之心以及分享之心。
<P>  <STRONG>尊重之心</STRONG>
<P>  尊重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管理尤其如此。
<P>  管理者应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员工,始终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更多强调员工的重要性,强调员工的主体意识和作用,这样才能让员工感知到被尊重,员工才能从心里愿意和你共事,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P>  <STRONG>期望之心</STRONG>
<P>  “菲格曼联效应”常常用来阐述期望的效果。菲格曼联是希腊神话中塞浦路斯国王,擅长雕刻。有一次,他雕刻了一个美貌的少女并且爱上了她,她热恋自己所雕的少女像,天天守护在少女像的身旁,一刻不离左右,爱神阿弗洛狄忒为其真情感动,赋予雕像以生命,使两人结为夫妇。
<P>  这个故事给管理者的启发是:当你不断地对员工表达期望的时候,管理就有可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是因为,当你表达对员工的期望时,他们的潜能就可能被激发出来,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你要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员工知道你对他的期望。
<P>  <STRONG>合作之心</STRONG>
<P>  如果用一个词重新定义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那便是:合作。
<P>  现代管理者应该具备和员工的合作之心。这是因为,管理者只有和员工站在平等的地位,把员工当成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合作伙伴,注意培养员工的主动性和自我管理能力,把员工培养成工作的盟友,有助于绩效水平的提高。
<P>  <STRONG>沟通之心</STRONG>
<P>  沟通是管理的常用方法,也是诸多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沟通做好了,将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你处理人际关系,完成工作任务,达到绩效目标。相反,如果沟通不好,则可能会生出许多你意想不到的问题,造成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甚至员工离职问题。
<P>  一旦你掌握了沟通的技巧并能熟练运用,你将会把工作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因此,现代管理者要保持沟通之心,让沟通你的工作利器,实现在快乐工作,快乐生活。
<P>  <STRONG>服务之心</STRONG>
<P>  在一定意义上来讲,管理者是为员工提供服务的供应商。
<P>  因此,管理者就要充分手中的职权和现有资源为员工提供帮助,为其清除障碍,致力于无障碍工作环境的建设,让员工体验到管理的高效率,这也是鼓舞员工士气的一种方式。
<P>  <STRONG>赏识之心</STRONG>
<P>  经验表明,当你赏识一个人的时候,便可对他形成激励。
<P>  作为管理者,要用赏识的眼光对待你的员工,不断地在工作当中表达你的赏识,使员工受到鼓舞和激励,尤其是在员工做得优秀的时候,绝不要吝惜你的赞美。对员工说出你的赏识和你对他们的评价,让员工从你的表情和语言中感受你的真诚。
<P>  <STRONG>授权之心</STRONG>
<P>  授权赋能既是经理的职责所在,也是高效管理的必备要求。
<P>  经理只有把应该授的权力授予员工,员工才会愿意对工作负责,才会更有把工作做好的动机。经理必须在授权上多加用心,把授权工作做好,让授权成为解放自我、管理员工的法宝。
<P>  <STRONG>分享之心</STRONG>
<P>  分享是最好的学习态度,也是最好的管理方式。
<P>  管理者就是要在工作当中不断地和员工分享知识、分享经验、分享目标、分享一切值得分享的东西。
<P>  通过分享,管理者不但能很好地传达自己的理念,表达自己的想法,更能形成个人的影响力,然后用影响力和威信管理员工,使员工心情舒畅地工作,效率也会大大更高。
<P>  与此同时,通过分享,管理者也能不断从员工那里吸取更多有用的东西,形成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互动,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P>  分享应该作为管理者的关键词和座右铭不断强化,不断练习,使分享成为你成功道路上的重要内容。
<P>  如果管理者能够在用“心”去管理,那么管理就会变成一件有趣的事情,高绩效工作目标也就有望实现,高绩效的团队文化也会逐步形成。</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4 19:31:00
难以想像财主和管理者的差距就是这么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