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389 2
2013-03-31
1.申请时,学生写标书,填写的课题组成员大多是充门面或凑数,并不会真的参与写作;
      2.申请金额的相关费用纯粹胡编,基本上买数据库什么的80%是假的;
      3.同一个主题下,先后申请了国家课题,再改头换面一下申请教育部或其他课题;
      4.申请下来后,大部分课题内容让学生写,基本上也没什么回报;
      5.报账的发票要么并非课题项下,要么找人要发票,要么干脆买发票凑数;
      我不明白,为什么经费不直接给了申请人,非的通过发票报账,而实际效果不还一样吗?难道报账也是为了促进腐败促进消费和GDP吗?
      总之,有些现象值得反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3-31 23:39:20
中国特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3-31 23:44:50
为什么经费不直接给了申请人,非的通过发票报账——不是不知道这些,但必须要繁琐化,这就是政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