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从肉价畸形上涨中获益?
许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毕井泉在9月4日表示,这次猪肉价格上涨的获益者主要是农民。这一种说法很流行,似乎也有道理,因为生猪收购价格大幅度上涨,现在卖猪能赚钱了。但延长时间的跨度,农民真能从肉价如此大幅度的上涨中获益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全面通货膨胀就应该是所有国家翘首期盼的大好事,通胀得越厉害越好,因为出售者卖得了高价嘛,当所有出售者都能卖得高价,不就等于说所有人获益了么?然而,现实并非如此,大家都知道,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灾难。在旧中国,曾经爆发过大规模的、极其严重的通货膨胀,短短10年间,一盒火柴就能卖出此前的一头黄牛价,结果不是卖火柴的获益,而是法币破产,国民经济体系基本崩溃。(中国新闻网)
农民是否真正能从肉价上涨中获益呢?以我故乡,湖北荆州的一个小镇为例,镇上只有一处菜市场,本次肉价上涨以前,大约有10多个摊位卖猪肉,肉价在6至7元左右,每个摊位,每天大约能卖一头猪。慢慢的,肉价开始涨了,9元、10元,最高到过14元(相比于大城市,肉价还是便宜的),现在约12元。此前一些天,只有大约2个摊位能正常营业,每个摊位还绝对卖不完一头猪。现在,天气凉了一些,赶上大学生们要开学了,请客的多, 最近几天, 居然有5、6个摊位出来卖肉了, 销售情况也不怎么好。逢节假日,也不可能有像以往那样多的摊位营业。肉价在14元的某些天,甚至出现了没有一个摊位营业的凄惨景象。原因无外是买肉的人少。小镇上如此,地级城市荆州同样如此,卖肉点明显减少了。荆州市统计局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本市的日屠宰量与经营者数量都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3。如果仅仅只是肉价上涨,情况本不至于如此,问题是衣食住行等诸多方面,许多生活必需品同时在涨价,而且是在收入水平并没有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的大幅度上涨,是为畸形上涨,于是升斗市民只好在生活诸多方面同时“紧缩银根”,景象便凄惨如此。
本地的生猪收购价依然很高,已经超过了6.5元块,最高时甚至超过了7块,而原先还不足4块,每一头猪出栏,养殖者能从中获利300至500元不等。所以如此,主要因为尽管消费大幅度萎缩,但比之全盛时期,生猪存栏量萎缩得更厉害。然而,这种状况却持续不了太长时间,等到新猪大规模出栏,奇货可居的时代就要结束。当新猪大规模出栏时,价格会恢复至以前的水平吗?客观说来,不可能了,因为猪仔价格涨了(大多数人可能想不到,决定生猪收购价格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猪仔价格,此前,猪仔价格为60元左右,而现在,为150元左右,意味着,一斤猪肉的成本价提高了超过0.5元),饲料价格涨了(每头猪的饲养成本提高了100多元),人工涨了,养殖者的赢利预期也提高了(仿佛在30年以前,零销商卖一盒火柴可能还赚不到半分钱,如果现在还有零销商卖火柴,他肯定不愿意卖一盒火柴时只赚半分钱),小镇上最乐观的人也不敢想像,肉价还能恢复到以前的水平。大约会恢复到在10元上下浮动吧,大家都这么说。
对于这个小镇,肉价在10元上下浮动,与肉价在6至7元左右浮动,其中的最大区别,恐怕是肉摊数量不可能恢复到此前数量,每个摊位的生意也绝不会像以前一样好。实际上,又与很多人所想的相反,卖肉的人其实最怕涨价,对于他们来说,每天能卖150斤肉,每斤肉都赚接近1元钱的日子,远远比隔三差五卖几十斤肉每斤赚足2元的日子惬意得多。粗略估计,本次肉价上涨,直接导致了至少一半肉摊歇业,前一段,几乎导致了绝大部分,约10个经营摊位歇业。每一个肉摊的经营者,基本都是夫妻两人,也就是说,有多少肉摊歇业,至少就有多少户人家完全陷入了失业状态。而小镇居民们,如果肉价能持续下降,下降到每斤10元左右,那意味着生猪收购价要跌下来2块多,农民养一头猪就又赚不了100块钱了,即便如此, 也比此前每斤6至7元左右上涨50%,远远超过了他们收入上涨的幅度,其肉食消费量虽能有所上升,却肯定不可能恢复到此前的水平。假设,每人每月比肉价在6至7元左右时少消费半斤猪肉,几乎在日常生活中不见痕迹,小镇8万多人,每月要少消费猪肉4万斤,目前生猪的出栏期在5个月左右,这5个月中,小镇少消费猪肉达20万斤,约等于1300头猪的供应量,按每个农户一期喂养2至3头猪计算,大约有500户农民失去从事此种副业生产的机会;以小型家庭养猪厂每期喂养100头猪计算,就是10个左右家庭养猪厂倒闭。这样一个数据延伸至全国,是比之于正常时期,13亿人月少消费猪肉6亿5000万斤,每一出栏期需减少生猪供应量1500万头左右,相当于800万户农民失去从事此种副业生产的机会,或者16万个家庭养猪厂倒闭!蝴蝶扇动了一下翅膀后,瑟瑟秋风立刻会波及到猪肉经营者、饲料经销商以及其它行业、其它人。历史上历次猛烈的通货膨胀,无不导致了剧烈的消费萎缩,失业率猛升。
肉价畸形上涨的结果,是公众要吃高价肉,并不得不减少肉食消费量;是在为时极短、波及范围极小的高利润期之后,销售者与养殖者经营困难直至大量失业,通膨的刀锋之下,大家都是受害者,何来受益之说呢?压在倒塌的楼宇之下,有幸找到一处缝隙能苟延残喘,于是就论证说,楼宇倒塌还是有好处的,因为其中的缝隙能令得个别不幸者暂时受益,令人欣慰,还是令人悲伤?
如果不是执着于眼前的一点,就必须承认:没有人能够从肉价的畸形上涨中获益,因为肉价绝不是单方面上涨,而只是通胀,或者说是流动性过剩的一个组成环节罢了,没有人能从通胀中获益。国际惯例,解决通货膨胀的关健在于拉动内需,拉动内需的最佳办法是大幅度减税与降低创业门槛(也就是废除垄断)。直白一点说,免除附着在生猪身上的税费,直接就可以令得肉价下降近1元钱。同时,降低创业门槛能增加就业机会。而且在大幅度减税后,大家的收入会提高,因为企业有了提高竟争力与工资水平的更大空间。对于农民,如果能免了费(现在免的是农业税,费一直在收,并有反弹趋势。在湖北,已接近70元/亩。官方虽然宣传说,中国农民不需要再交沿习了数千年的皇粮国税了,但实际在中国历史上,汉文帝时期的10多年中也是不交农业税的。而且,那时候,可没有另外列一个费的名目出来。总不能说, 农民以税的名义交钱是负担,以费的名义交就不是负担了吧? ),平均每户能增收数百元。这样,物价上涨的幅度小一些,收入上涨的幅度高一些,物价上涨的影响便不会如此恶劣,大家才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好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欲望升级,内需拉动了,就业机会增加了,绝大多数人能够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