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2013-4-4 08:56:16
不管利益不利益,一稿多发的情况确实是不能被容忍的。楼主说揭发就会招来网络暴民的围攻,我是没见过咯,毕竟常在坛子里逛的都还是比较爱学习、至少是爱好学术的人,不然哪个会无聊的每天来坛子逛啊。说到这我就想起官员财产公开的问题,那你说这算不算侵犯个人隐私权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05:00
说的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12:26
路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13:16
Newyorkboston 发表于 2013-4-4 01:07
楼主绝对是一稿多发者,鉴定完毕!
这么幽默。i服了u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18:30
leefey 发表于 2013-4-4 04:21
"当你进行文献检索时,发现一个作者的同一篇文章同时发表(刊印)在两个不同的刊物上,你能够下结论说文章的 ...
1)我已经明确表示反对一稿多发了;
2)理论上说质疑是可以的(甚至是不需要证据的)。但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某个人合理的质疑行为会被其他网友解读为揭露的行为,而一窝蜂地进行道德批判(扒一扒坛里的帖子就知道了)。
3)很简单的逻辑:连小孩子都知道不能剥夺其他人的生命,但如果一个人杀人了(暂不知其他更多信息),我们能够马上谴责该杀人者的行为吗?
4)至于“利益”两个字,也许你理解有偏。建议按照经济学中对“利益”的假设来理解。

欢迎讨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23:16
gxlao 发表于 2013-4-4 08:15
这个论坛的栏目是学术道德监督,举报一稿多发是这个栏目必然的责任,这有什么可怀疑的呢,所以我觉得楼主这样的 ...
1)怀疑动机是很无趣,也很不划算的行为。因为:动机永远是无法验证的;
2)没有人说证据充分的情况下,不可以举报啊!

请大家回帖前,看懂我在一楼的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25:33
孤舟老大 发表于 2013-4-4 08:56
不管利益不利益,一稿多发的情况确实是不能被容忍的。楼主说揭发就会招来网络暴民的围攻,我是 ...
1)一稿多发当然不好:
2)看看这个帖子https://bbs.pinggu.org/thread-2311392-1-1.html,看那位作者是否一定程度遭到了围攻。
3)官员财产公开,当然不算侵犯隐私了。这是基于对一个人是否为公众人物,以及其手中是否掌握了公权而做出的区别对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27:32
其实一稿多发也没什么,只是不能拿来评职称、评优秀等。关键是别抄别人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41:02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规范指南》:可以一稿多投,只要不发生一稿多发就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超过刊物的退稿时间而突然发稿形成一稿两发,责任在刊物不在作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44:25
0000000000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09:51:25
song 发表于 2013-4-4 09:25
1)一稿多发当然不好:
2)看看这个帖子https://bbs.pinggu.org/thread-2311392-1-1.html,看那位作者是否 ...
如果兄台认为那么多人回帖就算围攻的话,那。。好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0:02:51
那个比喻好形象,哈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0:04:55
孤舟老大 发表于 2013-4-4 09:51
如果兄台认为那么多人回帖就算围攻的话,那。。好吧
这位兄台,我当然不会认为网友回帖就是围攻。我的意思是说部分回帖确实很不理性(比如部分网友甚至专注于那位作者的名字),客观上其实已经在围攻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0:13:53
我倒觉得推动期刊规范管理真的需要这样的“猛药”,一稿多投的原因是什么,无非就是审稿周期过长,很少有人有耐心为一篇文章等上3个月以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0:15:55
不表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0:25:34
出于救人而杀人 也要被刑拘。如果每件事来甄别目的的崇高性,国家的法律置于何地。楼主的贴 只能应那句话 :于情可谅 与于法难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0:43:35
值得关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1:13:00
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1:15:47
我是来打酱油的,不是来做俯卧撑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1:27:42
说得不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1:34:29
恩,不能只从这个来批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1:59:20
对学术不轨深恶痛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3:50:33
song 发表于 2013-4-3 15:55
这些知道羞愧的人还真不错。在中国,很多人会背着耶稣,偷偷将这个通奸的妇人给轮奸了。
复制代码
……楼主有没想过,这种现象是环境因素造成的还是,人性的因素造成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4:03:32
学术之路也总暗藏杀机啊=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4:09:52
我有如下疑问,需要厘清思路:
第一,(纯粹的假如,尽管那样的时代可预见的将来遥不可及)假如,论文、著作等个人学术作品,不与职称、评奖、评优挂钩,或者不与薪资等级挂钩,那么一稿多投、一稿多发还算不算学术不端??
第二,怎样定义学术不端?而一稿多投、一稿多发又是如何跟学术不端联系起来的?也就是说一稿多投、多发侵犯了谁的利益,因为如果是本着知识的传播应该惠及全人类的意愿的话,那么多投多发有何不可?如果事实即成,责任算谁的,理论上谁来承担责任最合适?
第三,这种情形的学术不端是国内独有,还是全球化现象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5:07:3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6:15:03
好像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6:36:02
1首先不同意LZ的观点。因为,“不能说与经济论坛无关”。
===理由:尝试谈谈所谓“理论”。类似发动公众网络舆LUN“抓”学术不轨这类社会现象,最有权威性和社会效果的莫过于方舟子大人。而按照叶檀女士的观点,方对几乎所有社会科学界名人的深挖背景发掘隐私是“当前中国最大的做空机制”——这一论断之下,应该有点“理论”的意思了吧。

2、LZ在其论辩中选择了一些明显发生概率较高的“细节”——既有主观故意层面的模糊性也有偶然性——以证明其观点:暴虐和无理性的网络舆LUN容易“无差别攻击”到无辜人群甚至所有知识人群。对此,羊作为“伪教授”“劣质砖家”,更不赞同。
===理由:活在现实社会中,不能够承受现实的舆LUN冲击难以成为合格的知识精英,深陷于网络和移动通讯信息核武器中的很多人,可能都有这种潜在的希望“清净”或作壁旁观他人被喷而自己看戏的“美好理想”,但这显然不可能而且充满“无奈”——同时,这也是几乎所有知识精英或准精英们的一个“社会标签”, 有点像公众多不认为“明星、官员、知名学者、各路ZHENG治家社会活动家们拥有隐私权”。(其间可能差别是:普通知识精英们被舆LUN监督的范围是“圈里”,潜在的被借以打击,形成现实或未来损失的程度有限。而“超级名人”们的损失显然就多太多)

3、特别不同意4楼观点。
===理由:觉得在经济论坛或任何论坛中,“挪用”这种“旧约三观”,总有些,总有些,怎么说呢,说轻点是有开玩笑之嫌,说重点是反讽某种宗教精神;通俗地说,是望文生义,复杂点说,是无学无术。羊也喜欢玩世不恭,但对于严肃宗教和哲学,不敢不敬重,不敢不敬畏。其他,不敢深入讨论。

PS见到猫爪兄,顺路问个好。羊最近再读当年你赠送的一些汉译学术专著,收获良多,裣衽再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6:37:22
le2005 发表于 2013-4-4 16:36
1首先不同意LZ的观点。因为,“不能说与经济论坛无关”。
===理由:尝试谈谈所谓“理论”。类 ...
再PS个:叶檀女士也鲜明地提出了应对“方大神们的超级作空机制”的解决之道:
简单说,“打铁尚需自身硬”。具体说,一个是“不理他”,是指对不合理甚至无耻的针对个人的舆LUN攻击无视。二是理性应对。包括,如果对方的舆LUN监督“说对了”至少“有道理”不妨正视自己的失误。对于有可能影响自身前途和名誉的“似是而非”的指控,不妨事前做好准备。很多人,尤其是工科出身的知识精英(请恕羊实话实说哈),十分不注重“社会化沟通”的重要性和关键性,而这是网络舆LUN时代极其不理性的应对方式。
多年前,一个媒体前辈教导我们就争端话题访问高段位人士的一个要诀是:先问问对方“要不要有个解释自身为自己辩驳的难得机会”,想想也是:法庭上人们先入为主的认为“被告”是推定有罪的,如果是羊,羊不管三七二十八,不管市井泼妇还是江湖赖汉,先哭上几秒种大喊冤枉,用“精神力攻击”方法,让陪审团大人们形成一个“近乎公平看待原被告们”的公平态势,至少有个纠偏。然后才可能有个“陈述怨情暗中反击所有不良指控”的机会。否则像俺们国内的有些法庭连喊冤的机会都没有,绝对死定了!
===对比现实世界的法庭,我们面临的舆LUN空间有几处相同:1是陪审团或大法官们就是我们这些身兼数职的“看客”,时而作壁下时而代入下,哈哈。2是现实世界的陪审团或大法官们的判罪标准是既定的,中长期的,而网络或论坛空间里,我们这些“看客”的判罪标准往往不仅是推定的,而且是变动的,高弹性的,容易被操控的,按美国的说法是DIRTY的。3是,万幸的是,现实世界的“被告”是确定的,多是被告举证自身无罪的。而网络/论坛空间里,“被告”虽也需要举证,但其实是很容易“翻盘”的,哈哈。而不幸是:4现实世界中,只要我们都学习林黛玉步步小心时时在意不擅多言辞不行差步错,“被面对”陪审团或大法官们的机会很少。而网络/论坛空间里,则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几乎谁也逃不过。并且,其影响后果也不同:5现实世界陪审团或大法官们的宣判后果是既定的,要么官司了结,要么有罚而已。但网络/论坛空间则完全不同,舆LUN的影响后果是不确定的,对知识精英更是如此,看到很多成名人物的“老底”被翻出,“陈年老账”被起底,感觉很复杂。大概只有在未成名尚年轻时对自身名誉对相关舆LUN,对“方式”做空机制充分重视,有理有力有分寸的回应,才是对自我人生真正负责任的理性之道罢。[em23]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4 18:37:33
嗯,是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