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高校院系合作版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
3059 12
2013-04-04

    我们一直对亚当斯密写的《国富论》印象深刻,因为它开启了现代经济学之门,却忽视了他另一本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道德情操论》。即使有人知道并且看过了也未必能够真正理解斯密的意图,从图书馆书架上的几本《道德情操论》就看得出,无论是批注还是掉页均集中在前几章而已。当然笔者也未必真能够理解,在此也仅是一家之言而已。首先就两者关系而言,道德情操论是国富论的重要内核,再者后利用道德情操论中的结论将国富论发扬光大,无论亚当斯密有无此意,最终却成了现代经济学之父。正因为它代表了那个时代的心声,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所以依靠着这股强大内核掀起了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从历史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市场经济体制给世界带来前所未有的进步,到目前为止依然是其他体制无法超越的。然而其在发展中国家的实践却总是不尽如人意,种种问题拷问着亚当斯密那只无形的手所指向的美好构想。对于刚建立现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没多久的中国,可谓在此方面的小学生,以致问题皆暴露得尤其明显。其中原因,通过读《道德情操论》给了我一些启示。


    其实我国市场经济的萌芽远先于西方,最远可追溯至商朝,商代农业和手工业的进步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出现了许多牵着牛车和乘船从事长途贩运的商贾。到商代后期,都邑里出现了专门从事各种交易的商贩。可惜好景不长,与西方对待市场态度相反,我们采取了抑商的策略,正因为思想上的缘故,早就出现的市场始终壮大不起来。后来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计划经济,直到改革开放才开始破除思想禁锢确立市场经济,这对于有着强烈现代化意识的落后中国来说是多么的难能可贵!凭着《国富论》的指引,我们在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可毕竟才正视了几十年的市场经济,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在我们的市场经济取得一个又一个的经济奇迹下,道德问题也一个又一个的暴露出来。比如让人揪心的毒奶粉及各种黑商品给社会造成极恶劣的影响,商家变得越来越自私自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于是人们纷纷追问市场经济好吗?它将我们引向天堂还是地狱?我也曾有这种疑问,但看了亚当斯密的另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才懂得人们的这种焦虑并非特例。

    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确实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很大冲击。很多人认为道德滑坡是市场经济造成的,认为是市场经济使人们唯利是图、自私自利,使人们贪图享乐以致道德堕落腐化。在当时市场经济刚刚起步的英国也被这类问题所困扰。欧洲各国经过中世纪黑暗的压迫,个人追求自身权益的愿望十分迫切。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各方面条件也适宜,围绕着如何看待和处理市场经济和道德伦理关系这个崭新的历史课题,英国社会出现了几种截然不同的思潮。一种坚持传统基督教以“仁慈”为核心的道德哲学体系,谴责当下社会的种种丑行和弊端,甚至怀疑市场经济之路的正确性;另一只则主张迎合市场经济之势,推崇极端利己主义;还有一种则主张走中庸之道,既要肯定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又要肯定坚持和发展传统美德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便是最后这种思想的代表作,并且逐渐占据了上风。一旦观念理清,以后市场经济一切都变得理所当然了。

与此相对照,我们则是直接跳过了这种道德思索或者心理准备,就匆匆上路,去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是我们不要说社会主义的具体概念,就连市场经济都只知道些皮毛而已,只是在计划经济搞不下去了以后才开始把眼光投向市场经济,并且开始的时候仅在理论上论证可行,并没有实际建设经验,试问如何保证建设得好呢?现在看来,构建市场经济的关键一环——道德伦理观显然没有理清。

    就我个人经验而言,这方面的缺失往往造成以下两种倾向:一是对这一代的影响。他们的积极性在改革开放期间被瞬间释放,私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于全国各地,为我国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们的形象却始终得不到公正的评价,普罗大众们总是用各种羡慕嫉妒恨来看待他们,而且漂浮不定,舆论也跟着骑墙。这样很容易造成私人企业主和个体户们破罐子破摔,反正就那形象了,就越发的为富不仁。去年底我院在学校周边开展良心称调查发现近七成商户短斤少两,就这样一件小事就很让人触目惊心了。二是对下一代的影响。我们还在学校读书时接受的是正统教育,包括我国古代优良传统的和社会主义革命的,都充斥着一种大公无私、做人要厚道等等。可是一出校门来到社会上却发现现实并不是这样,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及营销中的丑陋嘴脸等均对新一代产生了巨大落差,以致吃亏不少,最终经过若干年的摸爬滚打才逐渐适应了这个社会。在他们心中市场经济不过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人间丛林,对此要么变得更狠要么变得麻木不仁。

    以上这些问题都凸显出市场经济下缺乏道德教育的恶果。最可怕的是,道德问题正侵蚀着主流意识形态,威胁着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方向和潜力。我们从微观主体到制度层面的模仿学习西方的市场经济,却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道德内核。如此多的人只知道市场经济的好却没有细究清楚它好在哪,就仅仅是效率高,资源优化配置吗?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和当初施行社会主义如出一辙,只知道社会主义好,却不论社会主义优越性在哪!就只要公平吗?所以我们需要在道德课上恶补,温家宝总理也多次在公开场合推荐《道德情操论》这部著作,其重要性对于我们现在正在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言而喻。当然读懂这本书这本书有些困难,也不应试图去从某书本中找到现成答案,我想呼吁的是一种对道德基础方面的重视,因为这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能不能成功的重要前提。

    最后我想说的是《道德情操论》是承前启后切合时代之作,而非像我这样在图书馆随意挑书翻看。它的出现有着某种必然,或许我们也在等待着那样一本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4-8 16:36:25
你的读书笔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4-11 10:16:40
davidzhao2007 发表于 2013-4-8 16:36
你的读书笔记?
是挖,人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我认为书非记不能解也,所以读本书最好写个读书笔记。我只是太懒了,不常打成电子档。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7-5-4 09:14:54
亚当斯密写了2本重要的著作,一本是《国富论》,书中推崇利己,另一本是《道德情操论》论述美德,总结了西方文明的三种美德,分别是利己,克己和利他,他推崇克己(合宜),合宜的终极完美是正义,即不伤害他人。熊彼特将亚当斯密在两本书中推崇利己和克己的矛盾称为“亚当斯密问题”。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论述了三种美德,以及在《国富论》中论述的利己,亚当斯密想要表达的是在不伤害他人基础上的利己可以促进社会财富最大化。


参见帖子《博弈论与共享经济——囚徒困境与配对理论分析》   https://bbs.pinggu.org/thread-4524944-1-1.html
目标与哲学---论《道德情操论》与《中庸》(1)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03152-1-1.html
目标与哲学---论《道德情操论》与《中庸》(2)    https://bbs.pinggu.org/thread-3903157-1-1.html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5-7 20:21:57
是个好东西,我看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5-12 05:54:37
谢谢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