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美国国债庞大(即美国ZF债务庞大)及我国购买上万亿美元美国国债常是我国经济热门话题之一。最近一年,欧洲债务危机更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其实,不管这几年常谈论的美国国债庞大,以及引发欧洲经济、社会危机的欧债危机,都表明包括美、欧在内的西方国家财政赤字频现,ZF债务巨大并引发危机。
被资产阶级控制的资本主义的媒体力图向全世界民众散布这样一种印象,只有实施希腊、意大利等国的经过欧盟同意和支持的紧缩计划,才会消除欧债危机,才会使欧洲各国经济形势好转。但是,资本主义欧洲的所谓解救欧债危机的经济政策,必将延缓欧洲经济复苏,并再次加重欧债危机。
资本主义国家的债务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内在矛盾的结果。或者说,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严重制约的结果。但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使资产阶级和他们豢养的学者,以及资产阶级所控制的媒体,必须要掩盖真相,不能承认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资本主义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因为,他们如承认这点,就意味着要彻底解决包括欧债危机在内的资本主义国家债务危机,必须是消灭有利于资产阶级的、使资产阶级能剥削劳动大众而致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消灭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资产阶级不能承认真相,只能在掩盖事实真相的基础上撒谎。受资产阶级豢养西方资产阶级学者和我国的主流经济学家,就大谈欧洲的福利是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我国网站上诸如《欧债危机引发中国思考 高福利却成危机推手》、《欧债危机:高福利惹的祸?》之类的文章明显代表着资产阶级的这类谎言。《欧债危机:高福利惹的祸?》的第一段就讲,“有观点认为,欧洲的高福利制度正是欧洲当前危机的“祸首”。联想“教父”柳传志近日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时表示,“在欧洲,过度的福利制度让社会慢慢变成一个养懒人的社会。我不希望这种风气‘传染’给中国””。该文还写道“惰性思想使矛盾激化……人们早已习惯于依赖ZF的福利项目,不愿意放弃过于优厚的待遇。结构性失业也是一些国家因几十年来的高福利而付出的惨痛代价。很多失业者仗着有社会福利保障,对找工作产生懈怠情绪,甚至放弃寻找,转而安心地或主动地接受失业的安排。”因此,作为资产阶级成员的柳传志,及资产阶级学者,把欧债危机归结为社会福利造成,将享受了一些社会福利的欧洲劳动大众作为欧债危机的根源。资产阶级及豢养的文丐,不敢揭示有利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却说饱受资产阶级剥削的劳动大众才是产生债务危机的根本原因。而资产阶级的这一谎言,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是格外流行。
但事实真相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产阶级对劳动大众的剥削,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突出。而资产阶级为了缓和这种状态和维护自身利益而采取的措施,使资本主义债务积累并最终爆发债务危机。
具体讲,上个世纪30年代危机前,以美英为首的西方主要国家,都宣称自由市场经济有自行调节经济的功效,生产自然产生需求。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鼻祖之一的“萨伊认为,
完全竞争的市场经济中,商品的供给能够创造自己的需求。”从这种实质鼓吹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的观点出发,也就得出让经济自由放任发展,不需要国家进行经济干预的结论。但是,隔几年就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的历史,特别是极严重的30年代危机,证明了这宣扬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的论调实际上是站不住脚的。30年代危机期间美国等西方国家生产大量过剩,美国倒牛奶,烧粮食以消除农产品过剩;美国在危机中毁掉了92座高炉,只有44座进行生产以使钢铁生产不过剩。生产大量过剩必然要大量裁减工人。30年代危机时,仅约1·2亿人口的美国,有1500万失业工人,还有几百万半失业的工人。经济过剩危机证明,美化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自行调节经济,生产自然产生需求的说法是一派胡言。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破产,随之出现了实施国家经济干预的罗斯福“新政”, 以及鼓吹加强国家经济干预的凯恩斯主义。
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宣扬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凯恩斯则相对现实客观,他不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他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有不少缺陷,如大量工人失业,并产生经济危机等。而产生这些缺陷的原因,他认为是“有效需求” 不足。
凯恩斯比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信奉者客观、进步,但其将资本主义缺陷原因仅 归咎于“有效需求” 不足,而不是从事物(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矛盾去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使其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认识,仍停留于表面现象,未找出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 不足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资产阶级对劳动大众的剥削,使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亿万劳动群众购买力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突出,及资本主义经济的自发、盲目性,才是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 不足的根本原因。因此,要从根本上消灭资本主义经济“有效需求”不足,必须消灭产生资产阶级剥削和自发、盲目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计划经济。
凯恩斯作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其阶级立场决定了他不可能从资本主义的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去寻找内在矛盾,不可能得出消灭资本主义的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来消灭资本主义“有效需求” 不足的结论。凯恩斯企图用技术措施解决“有效需求” 不足。他认为鼓励投资,鼓励消费就能刺激“有效需求”,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缺陷(我国近20年来的刺激需求的政策,基本上就是沿用了凯恩斯的这一思路)。
凯恩斯认为,鼓励投资、消费以刺激“有效需求”, 必须依靠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才能实现。他“认为,只要ZF进行大量投资……都能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创造财富,从而可以提高‘有效需求’,摆脱危机”( 樊亢《资本主义兴衰史》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第247、248页)
凯恩斯要求“ZF进行大量投资”, 他认为ZF投资资金应来自赤字财政而不应是来自增税。因此,为避免资本主义过剩危机,由“ZF进行大量投资” 而实行赤字财政的经济理论,实际上就抛弃了过去资产阶级经济学保持国家预算平衡的传统观念,其实施必然使资本主义各国债务增多并发展为债务危机。反过来说,正是产生资本主义过剩危机的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资本主义债务危机的根源。
ZF投资资金应来自赤字财政而不应是来自增税,是因为凯恩斯认为,增税虽可以使“ZF进行大量投资”,但增多少税就会相应减少了资本家多少利润,使资本家用于投资的资金减少,即ZF增加投资数与资本家减少的投资数差不多,最后造成社会总投资并未增加,不能增加社会的投资需求。而不增税时增加ZF投资(即增加ZF开支),会在不减少资本家投资数的情况下增加ZF投资,从而使社会总投资增加,增加社会的投资需求。
实行赤字财政后赤字的弥补,“凯恩斯主张采用增发钞票和大举借债的办法来解决”(《资本主义兴衰史》笫249页),即用必然引起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的方法来解决。2008年危机期间,有些人说,危机是因为美国负债太多。我认为恰恰相反,资本主义内在矛盾而必然产生的资本主义过剩危机,迫使西方各国负债太多,ZF负债多,家庭负债也多。资本主义企图用国债和家庭的包括房贷在内的各种消费贷款(这些消费贷款形成家庭负债),来刺激社会需求,缓解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生产过剩。因此,西方国家债务危机和家庭债务危机(据何秉孟研究员讲,“从1971年到2007年的26年间,美国民众的消费信贷从1200亿美元激增至2.5万亿美元,增加了近20倍。这还不包含高达11.5万亿美元的住房负债,如将两者相加,总共负债14万亿美元,比美国一年的GDP还要多”。 即美国家庭债务超过美国联邦ZF债务。这家庭债务危机使许多家庭资不抵债而破产,并使近年每年有约百万户美国家庭因不能还房贷而被赶出住房)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必然产生的过剩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不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然产生的过剩危机要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资本主义的庞大军费和战争费用,也是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重要原因。例如“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当天发布2011年年鉴,估算美国2010年军费开支为6980亿美元,占全球军费开支43%”。而到去年为止,美国仅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这两场局部战争的总花费就达1万1千亿美元。当然,在凯恩斯看来,军费和战争费用也是剌激需求的措施之一。凯恩斯说,“从事战争,乃是政治家认为大量举债支出之唯一正当用途”。(《资本主义兴衰史》笫249页)而这又表现出凯恩斯主义的侵略性。
另外,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与官员勾结所产生严重腐败也是产生巨额财政赤字和债务重要原因。例如,媒体报道,2012年“ 1月8日 ,英国国家审计署对70份报告进行审查后发现,过去两年以来,由于ZF公务员缺乏与私人企业谈判的技巧,造成ZF白白浪费310亿英镑。……国防部成浪费大户 财政监管部门发现,英国国防部浪费也非常严重,他们与私人企业签署的合同存在不少缺陷”。“ZF白白浪费310亿英镑”,仅仅是“对70份报告进行审查后”的不完全统计,官商勾结造成的“ZF白白浪费”(而英国国家审计署却把这官商勾结的腐败掩饰成“由于ZF公务员缺乏与私人企业谈判的技巧,造成ZF白白浪费”)应远不止“310亿英镑”。英国的腐败使ZF仅两年就有几百亿英镑的损失,这也为英国庞大的财政赤字和ZF债务做出了“贡献”。
当然, 不仅英国有大量腐败, 其它西方国家也广泛存在腐败.2007年媒体以《审计机构披露切尼前公司鲸吞27亿伊拉克重建资金》报道, “自2003年伊拉克战争爆发以来,美国ZF支付的伊拉克战争和重建援助经费已累计超过3500亿美元。美国三大审计机构负责人15日在国会众议院作证时披露,在已审计的570亿美元中,约100亿美元被美国ZF浪费了。审计机关预计,在尚未审计的3000亿美元中,将会查出更庞大的浪费金额。……审计机构发现,因合同要价过高和开支无凭证而浪费的100亿美元中,仅石油服务业巨头哈利伯顿公司一家承包商就吞掉了27亿多美元。该公司前总裁正是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这大量的腐败推高着西方国家的财政赤字和ZF债务, 加剧西方的债务危机。
我们再回头看西方的国家干预。在实践中实施国家干预经济的罗斯福“新政”,在理论上阐述国家干预的凯恩斯主义,以及战后几十年的西方更广泛的国家经济干预,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段时间后的必然现象,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不断提高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间矛盾日益加剧的必然结果,是资本主义在保存资本主义私有制情况下对其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以缓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局部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干预相比所谓的自由市场经济,更现实、更进步。这也是战后至1970年代初的近30年里,西方经历了资本主义史上发展最快一段时间的重要原因。
鼓吹资本主义经济完美无缺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宣称,资本主义经济无病(或宣称市场自身的“自行调节”能治经济病)。而凯恩斯相对的客观、进步,在于他承认资本主义经济有病,并企图用国家对经济的积极干预来治病,但他的治疗法是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的治标治疗法,没有找到资本主义经济的病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必须消灭产生资产阶级剥削和自发、盲目生产的资本主义生产,才能去除这病根。所以凯恩斯的治标治疗法虽有时能稍微缓解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剩的“病症”,却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生产过剩的“病症” ,并且产生了严重通货膨胀、财政赤字、债务剧增等副作用“病症” 。这种情况在各经济书籍或媒体报道中都有记载。
“长期以来,美国ZF基本上奉行凯恩斯学派的理论,即运用财政金融手段对经济进行干预和调节。当经济危机来临时,采用增加ZF财政开支,减少税收和降低利率等办法来刺激经济……这些措施,在缓和经济危机,刺激经济的增长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效果,但却造成较长时期以来连年出现的财政赤字,债台高筑……由于财政赤字连年发生,美国ZF不得不举债度日。”(《世界经济年鉴198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第612、613页)“2005年1月前总统布什连任时,国债为7·6万亿美元,奥巴马上任后升至10·6万亿美元,目前已稳稳攀升至14万亿美元之上。”奥巴马上任后债务剧增,主要是他上台时正遇上08年经济危机,为缓解经济危机,奥巴马是将每年财政赤字都推高到上万亿美元。据媒体报道,20 12年1月26日,美国参议院投票通过“美国联邦ZF的举债总额距15.2万亿美元的公共债务上限” 再“调高1.2万亿美元”, 即将美国联邦ZF的公共债务上限调高到16·4万亿美元,以够今年大选结束前美国联邦ZF继续举债用。而这近15.2万亿美元仅是美国联邦ZF目前的举债总额,美国州县市ZF不少也是债务缠身,去年以来,“美国东北部的宾夕法尼亚州首府哈里斯堡13日向法院申请破产”,“ 美国亚拉巴马州杰弗逊县目前也面临破产危机” 等报道就是例证。
“二次大战后以来,英国历届ZF惯用赤字财政,人为地刺激经济增长……结果从1946年到1980年的35年中,有30年出现财政赤字。……为了弥补财政赤字,ZF遂大举借债和大量发行货币。”(《世界经济年鉴1981》450、451页)。据2012年“1月25日凌晨消息,英国国家统计办公室周二公布数据显示,英国公共债务总额在2011年12月达到了1万亿英镑”(但2010年7月第一财经日报消息,“英国国家统计局13日公布的国债状况显示,英国国债的实际数字比此前承认的高出三倍,达到4万亿英镑”。这里,不同资料数据相差太大)。
又如,“多年来,意大利ZF一直实行赤字财政政策”(《世界经济年鉴1981》笫380页)。
再如,“战后以来,西德ZF财政支出日益增加,赤字庞大,特别是1974—1975年经济危机以后,支出年年大量超过收入” (《世界经济年鉴1981》笫351页)。“德国联邦统计署27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德国联邦、各州、乡镇ZF及法定社会保险机构的债务总额已达2万亿欧元。按人口分摊,每个德国公民负债额约2.5万欧元。债务最大的部分来自联邦ZF,每个德国公民要为柏林ZF承担1.6万欧元的公共债务”。
2011年7月中华工商时报消息,“据法国全国统计及经济研究所(INSEE)日前公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末,法国公共债务累计总额高达1.6461万亿欧元,比上一季度增加了549亿欧元,公共债务几乎占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84.5%”。
据2011年网上资料“日本财务省和日本银行资金循环统计表明,截至去年12月底,包括国债、借款和ZF短期证券在内的日本国家债务总额共计919.15万亿日元,创历史最高纪录,达到GDP的两倍。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个日本人负担721.6万日元。”“日本ZF在12月24日召开的临时内阁会议上通过了2012年度预算案。根据该预算案,一般预算的支出为90.33万亿日元(约合7.3万亿元人民币),加上新设的东日本大地震重建费特别预算和养老金国库分担部分,预算支出将达到96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为填补税收的不足,日本将新发国债44.24万亿日元。财政收入中借款所占比率达49%,……日本财务省24日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中央和地方ZF的长期债务余额到2012年度末预计将达到937万亿日元,比本年度末增加34万亿日元,创历史新高。日本ZF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195%,超过意大利(128.1%)和美国(103.6%),在发达国家中高居首位。”
用赤字财政、增加国债来缓解资本主义内在矛盾造成的经济过剩危机的情况,不仅在二战后到1970年代末盛行,即使1980年代美国的里根ZF、英国的撒切尔夫人ZF,联手在西方掀起抛弃凯恩斯返回市场调节的新自由主义“改革“后,高喊抛弃凯恩斯的西方各国,也常常用凯恩斯的作法来缓解经济过剩危机。2008年经济危机爆发,2009~2012这4财政年度里(美国财政年度是跨历年制,从当年10月1日起至下年9月30日止。所以2012财政年度现已过了4个多月),美国财政赤字均超过1万亿美元就是例子(2012年赤字超1·1万亿美元是美官方预计)。经济下跌最严重的2009财年,更达到创纪录的1.41万亿美元,其财政赤字约为GDP的10%,赤字数较2008财年增加近万亿美元。而在西方大国中,国债与GDP比值最大的日本的最近20年的经济史,更是证明资本主义ZF把赤字财政、增加国债作为缓解经济过剩危机的主要方法来运用。
日本在战后很热衷于对经济的国家干预,例如,日本“ZF在经济发展的各个时期,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通过各种计划,促进经济的起飞。如鸠山内阁《经济自卫五年计划》,岸信介内阁的《新长期经济计划》,池田内阁的《国民经济倍增计划》。 第二、ZF致力于新产业的培育与开发、指导、调节新型工业的发展。如先后通过《关于合成树脂工业的育成》、《电子工业振兴临时措置法》、《合成橡胶制造事业特别措置法》,……第三、ZF确定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制定新经济政策,实现从“贸易立国”至“技术立国”的转变”。
当然,日本ZF不是仅仅制订计划,颁布法律和政策,还用财政开支来刺激经济,并由此产生财政赤字和国债。“在1965年经济出现衰退后,日本ZF于1966财年发行了专门用于公共投资的建设国债以刺激经济。70年代初在石油危机的外部冲击下,采取更加积极的赤字财政以刺激经济。从1975年起到1989年,除了发行建设国债外,年年还发行纯粹用于填补一般ZF支出赤字的特例国债。日本财政变得严重依赖国债。”(《财政政策失误与日本经济萧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