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823 0
2007-09-08
感受农村经济改革最隐秘

  经济改革从农村基层组织、从农村土地开刀。如今,对分田单干的一种辩护是,还有没有农民愿意回到原来的集体经济去?

  历史向前发展,“原来的集体经济”不可能在历史原地停步不前。不是进步,就是反动,没有纯粹的“原来”。

  “原来的集体经济”本身就一直在不断地、不妥协地寻求新的发展,新的变化。对干部的不断教育提高警醒,以至通过群众运动的形式,就是一种重要的努力。“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的是干部”、“火车跑的快,全靠车头带”,“只有落后的干部,没有落后的群众”,说的都是干部的带头模范先锋作用。干部廉洁奉公、勤政廉政、服务群众、与群众同甘共苦,是决定集体经济成功的关键。

  分田单干,对集体经济的彻底否定,归根结底,是对农村干部的彻底否定。执政党和政府管不住干部,用不来干部了。

  但是,如果没有干部,(现在说官员、公务员),那么党和政府就成了空中楼阁,空架子。因此,因为对干部管理的尾大不掉和干部原因造成的集体经济的失败,分田单干,还得靠同样的原来不行再加后来堕落的干部管理。

  而管不住、用不来的干部官员,无论是集体经济,还是分田单干,都注定不成功。是高瞻远瞩、大公无私的政治家,还是投机取巧、私欲膨胀的政客,其区别就在这里。

  所有的经济精英,都像金庸。脱离干部的思想素质、政治立场,想靠书斋里面修炼策划的武功怪招,凭空呼风唤雨,称霸江湖。“价格双轨”以及其他等等,都建立在猫不吃腥,党员干部不是人的想当然上,其失败也就理所当然。吴敬琏的“没有想到”,也是这样来的。其实,吴敬琏们自己也都在改革中“没有想到”地发财致富了嘛。

  按理说,分田单干后,农民个人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急剧提高,各人管个人,上帝管大家,农村社会的管理成本应该急剧减少。看看分田单干后,农村基层干部,县乡村的干部人数是增加扩大了,还是精简缩小了,就可以略知农村改革的成败。一个贫困县,十三个县长助理;县乡吃喝白条论斤称。庞大的县乡村吃皇粮、吃闲粮、吃巧取豪夺粮的人数急剧膨胀,是每一届中央政府想解决,都无法解决的赘瘤。这因为庞大猛增的工资总额,还因为只涨不落的大潮一样的每年几千上万亿的公车消费、公款旅游、公款消费、山吃海喝。这一切都是干部官员所为,是财政负担的日益沉重,干部官员的迅速腐化,还是社会风气的巨大败坏。

  几千年来一直是土地私有单干的中国农村经济,其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其县乡村的社会基层构成,简单、简陋。无非一个稀里胡涂的县太爷,一个刁钻奸猾的师爷,和几个有气无力的衙役。而乡公所就更简单了,乡长几乎就是当地土豪乡绅兼任,再配上几个业余乡丁。就是把现在的干部和各种工作人员,严严实实地成堆成把地捆扎起来,也无法塞进过去的县衙门、乡公所。

  几千年的封建单干,还从来没有出现过豪华的县乡政府大楼,以及花样百出的各种政府部门大楼。而封建社会的巨大社会财富,就是通过这些简单的衙门公所,这么简单的基层管理搜刮聚集。

  改革之前的县乡村的办公楼,也不是现在可以比较的。就是接轨的国际,也为中国的市白宫、县凡尔赛,自惭形秽,遥叹不如。有人说这是时代的进步,改革的成就。那么国务院出面清查制止就是无事生非,多此一举了。

  在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封建旧中国,最叹为观止的建筑,除了皇家园林,就是高山最险峻处的佛殿道观。西方也一样,除了皇宫,就是星罗棋布的高大的教堂,伊斯兰世界则是金光灿烂的清真寺。前者显示皇权,是最高世俗权的表示;后者显示神权,是最高精神权的象征。皇权为了国家稳定,人民臣服;神权为了感化众生,期许来世。中国还有一个无处不有的孔庙。这些高大华美的建筑都是出于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管理的需要。

  史无前例的中国的豪华政府建筑,则出于官商勾结,腾挪国库,分赃私囊。否则无法说明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们,随时可能因为一张纸片就被扫地出门的官们,为什么都一窝蜂似地像自命永世长存铁打江山的皇家一样,豪华地热心各自的官衙建设。

  所以,问题还是出在干部管理。集体经济管不住的干部,分田单干一样管不住。而完全脱离群众监督的分田单干的干部管理,党员干部带头致富的干部管理,则更如脱缰野马,归山野狼,权力寻租,无边无际,无法无天,胆大包天。

  把土地分给农民后,农民有收成,则收税收费;农民没有收成,则可以不管不问。“要找找市场,不要找市长”。当然,现在取消了农业税,但是这不说明中国不是农业国了,不说明中国不需要农村经济的有力支持了。农村经济仍然是,还将继续是中国生存稳定发展的基石。社会财富还是最大量地从农村产生获取。这通过单家独户的农民根本无法掌控抵御的各种价格体系、价格联盟、各种政策设置进行。还从两亿进城打工农民身上获取。比如教改医改,出一个大学生,或者为一个亲人患病,付出的可能是一家几年,十几年的收入,以至倾家荡产。而这些从农村、农民获取的财富,很大部分不再回到农村。

  “集体经济是金桥,风吹雨打不动摇”,至少在天灾人祸、水涝干旱、颗粒无收情形,在老去凄凉晚景,在病痛拖累全家窘境,最终在田园支离破碎、山河风雨飘摇时候,还是有人会想到集体经济的。靠天吃饭的农业,这些都不可避免。

  前三十年,中国大地上没有如今这么多高楼大厦,却进行了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最大的改造山河的宏图大计。为此,亿万中华儿女付出了巨大艰苦的奋斗、努力、牺牲。诟病集体经济没有效率的人们,还没有如此的能力和壮举。今天的农业是建立在三十年卓有成效的农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雄厚物质基础上的。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没有错。但是,如果后人砍树败家,还讪笑种树前人,就不好了。

  全国一盘棋的总体设想规划,使得偏远落后的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里走出了从来没有脱离过的原始愚昧,逐步融入现代文明,分享现代文明。这其中自然损害因历史地理气候等因素而经济相对优裕地方的人们的利益。

  集体经济的灵魂和精髓,在于全国一盘棋的雄图伟略。现在怀念推崇农村集体经济的一些人,都把华西,南街当着集体经济的成功典范。这是南辕北辙的一厢情愿。原来的集体经济,是绝不可能出现华西,南街的。华西、南街成为今天的最根本的秘笈,是因为打破了全国一盘棋的格局。而此秘笈能获得成功,还在于当全部人还迷惑于传统的理论和实践,干部管理逐步放羊的时候,华西、南街毫不犹豫地走出传统的伦理和道德的樊篱。

  华西和南街是无法复制仿效的,就像美国佬是无法复制仿效的一样。美国佬人口两亿多,占世界总人口的4。6%,年消耗世界能源总量的23%。如果中国人均消耗能源和美国佬一样,那么全世界的能源都给中国还不够。美国之所以美国,是因为全世界为美国打工,全世界为美国让路。华西、南街亦如此,在某种意义上,是全国农村为其打工,是所有国企为其让路。

  从这个现实出发,所有的国际接轨,都是鬼话。汽车还是大多数人的梦的时候,北京就已经为汽车太多发愁。太多的水华蓝藻赤潮等等,也在一次又一次,顽强不屈地击破这些鬼话。

  让全部人过上温饱生活,而不是一部分人富裕,大多数人贫穷;要改变中国,除了靠中国人自己,任何外资、外力、接轨,不仅无能为力,还饮鸠止渴。这是原来的集体经济和分田单干的根本区别。

  所谓国民产值人均水平,所谓国民收入人均算计的“小康”社会,就像前一段时间人神共愤的人均工资一样,都是蒙人的变把戏。

  以干部官员不道德、不诚信为代价,一小部分人富的经济和社会,无论分田单干还是集体经济,结果都一样。甚至更史无前例地糟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