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中文网投资与财富管理编辑 冯涛 2013-04-03 (
www.ftchinese.com)
“3.15”批苹果,让苹果低下了高昂的头;新“国五条”,让楼市异常火爆而地产股集体倒下;限酒令,重创白酒行业…… 这些似乎都在说明中国ZF力量之强大——没有它做不到的。
上月,中国中央电视台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主旨的“3.15晚会”点名批评美国苹果公司侵犯中国消费者利益。随后两周,中国官媒“组团”向苹果发动一轮又一轮抨击。迫于压力,本周一苹果首席执行官库克向中国顾客道歉。当日苹果市值蒸发129亿美元。
表面看,既然外媒可以批评中国搞“经济民族主义”,那么中国官媒也可以批评外国品牌的“歧视条款”。但中国官媒反应速度之快、力量之大,让人隐约看到其背后中国ZF的影子。ZF力量大到可以如此“翻云覆雨”,对股市的掌控能力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中国股市丛发展轨迹看,与其说是宏观经济晴雨表,不如说是政策风向标,因此有“政策市”之称。目前中国股市处在所谓“新兴加转轨”阶段,注定了ZF的干预之手在未来一段时间不会消停,“强ZF、弱市场”将是常态。
ZF强大,在“集中力量做大事”的时候,自然有效率优势。但如果调控不当、手段低级,则负面效应也可能被成倍放大。
从过往经验看,中国ZF倾向于动用“资金控制权”,如货币政策的松紧、IPO暂停或重启、印花税的加减等,来达到调控股市的目的。但如此“调教”出来的股市,往往背离市场固有规律。以IPO为例。中国股市主要功能之一就是融资,但现阶段IPO暂停或重启已与股市涨跌形成“挂钩预期”,这不仅反而加大了监管层调控难度,也损及投资者利益。
近几年的楼市调控,也颇有些“翻云覆雨”的意思。最初是限购,抑制房地产泡沫。到2008年金融危机后,为保增长,推出四万亿刺激计划,并对房地产“网开一面”。等到房价几近失控,社会怨声载道时,又重新祭出限购令,一轮严过一轮。
政策推出,退出,再推出,相当于一而再、再而三地扭曲市场。要么力度过猛,要么时间滞后,要么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都使得ZF公信力大打折扣。
苹果事件中,对违规企业施压没有错,但令人担忧的是ZF动用公权力的界限。如果ZF总停不下它的手,那么不仅是外国在华企业需要担忧,民营企业、资本市场和各类投资者都可能成为不当调控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