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2007-9-28 11:24:00
以下是引用jerryliu在2007-9-28 10:22:00的发言:

因为你觉得我是针对你说的话,所以你看不懂~~~

哦,呵呵,不好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1:39: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2 20:31:00的发言:

讨论了这么多,我做一个总结吧。

1,这次讨论总的来说,很热烈,也很成功。

2,感谢sungmoo斑主,您是回帖最多的人。

sungmoo的经济学水平不错,功底比较扎实。应该在经济学学科或的过学位吧。要使国内经济学专业的人都有你这个水平,我想,我国的经济学水平会更好。

3,有关本人提的经济学基本理论中的五个错误,严格而言,第一个是真正的错误,完全竞争市场下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也不妨认为是错误,其他的三个,严格而言,不能算是错误,只能算是存在不足,或者是研究方向的偏差,或者是假。

我一直在一种憋闷的状态下看楼主的发言的,我一直在努力告诉自己要忍耐,要容忍芙蓉jj和楼主这样的人存在。可看到这里我真是受不了了,我觉得楼主这样的“研究员”“主任”对我国目前的经济学水平有着莫大的“贡献”。。。。

你要真想讨论,先抱一颗真诚的心好不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2:02:00

学好了西方经济学再来谈批判吧!!

如题:给那些经常喜欢动不动就批判的人们!!

哗众取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2:50:00
以下是引用wanglinhai在2007-9-11 13:05:00的发言:

我常用的参考书有三本:

高鸿业的《西方经济学》、平狄克的《微观经济学》、吴康平的《高级微观经济学》。

里面所说的完全竞争市场,都提及生产者是价格的接受者。总觉得不妥。

不过,我投往《经济研究》的文章还在审稿,发表以后,大家就知道什么是价格的接受者和什么不是价格的接受者了。

……

要让整个经济学界信服你的观点,建议《经济研究》这种低层面的杂志就不要考虑了,投去AER、JPE等期刊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3:04:00
《经济研究》上的文章未必都是真有水平(我老师的评介,我不敢这么说),要真想投国内,请直接投《经济学季刊》。不过我倒是直接想到了姚洋教授的一些话,只不过说出来确实伤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4:16:00
楼主,为什么只计算当期的利息,要这么算的话,厂商支付的不只是当期利息,而是由此产生的以后各期的利息的总和,你觉得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6:46:00
楼主真有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7:05:00
这垃圾帖子待到后面居然真的有人支持,果然弥天大谎是比较有可信度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18:04:00

个人觉得楼主不是应该重写而是应该重学。你不懂西方微经的根本。

而正是建立在同一种商品间存在差异的基础上的经济理论,才是解决群众所关心的问题的理论,才是揭示商品世界的本质规律的理论。--

就说这个,你说的本质规律是什么?是说基于心理上买家作出的选择吗?是不是每个买可乐的人都会特别在乎每瓶可乐的量,你不能否认,生产中有standard deviation,但是这个差量是很小的,并且作为市场经济的基本尝试,产品出厂的时候都是经过统计核查,超出标准太多的被视为不合格产品。这个在西方是统计学研究的。真正市场中卖的东西,这个个体产品差异之小可以被一个成熟的市场所忽略,而不是像中国的食品,呵呵。你可以在经济学里面研究这个,也不奇怪现在新出这么多新学说

人大在中国峰顶了,在世界上也不国如此,你还是低调点。

西方微经并非你们说得形而上学。形而上学的是你们的研究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20:46:00
以下是引用霜岳在2007-9-17 21:55:00的发言:

谢谢。

人贵有自知之明。希望你和楼主也是如此。

我和楼主除了有自知之明外,还有知人之明,这是你这类人所不具备的,而真正搞学术的人,必须具有知人这样的素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20:51:00

我举个西方经济学的谬论给大家研究: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理论。

学生们,你们知道它为啥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如此浅显的错误,却没有被指出反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分配理论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21:27:00

无知真可怕!

赶快会去学习数学,高微太重要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21:42:00
以下是引用fujo11在2007-9-28 20:51:00的发言:

我举个西方经济学的谬论给大家研究: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理论。

学生们,你们知道它为啥是错误的吗,为什么如此浅显的错误,却没有被指出反而成为西方经济学的经典分配理论呢。

请问对于分配理论你除了这个基本定理还知道什么?这个定理背后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放松这些假设,结论会有什么改变?收入分配的经典文献你读过几篇?唉,你这种批评有什么价值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8 23:44:00

以下几个问题的个人意见:

关于价格接受者问题,一般均衡价格是系统内生的,局部均衡使用的价格可以认为是外生的,价格接受者指的是局部均衡中使用的一般均衡价格。局部生产者降价是为了出清商品,在只有降价才能出清的时候,降价后的价格才是一般均衡价格,这个意义上,生产者仍然是均衡价格的接受者。

关于理论假设问题,见https://bbs.pinggu.org/thread-241489-1-1.html&page=2

关于非餍足假设,这是经济学的存在基础。比尔盖茨在基本消费上,已经不存在“经济”问题了,当然也不适用经济学。

关于多品种的效用问题,自埃其沃斯开始,将杰文斯的单品种效用改为多品种组合效用考虑。但确实没有解决何谓多品种组合效用。基数效用遇到了困难。序数效用饶过这个问题,直接从消费束的既定偏好入手,并假定偏好为凸,不去解释何以形成这样的偏好序。反过来,将效用函数仅仅作为偏好序的数学表达,结果得不到效用函数U的确切解析式,也就没有MU的解析式,得出的局部均衡条件难以数据化,只能做定性说明。所以,序数效用理论是有局限的,但局限并不是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03:43: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9-10 9:16:00的发言:

如果这个人的确说不出“穿棉衣和吃面包之间,哪个好”,这说明两者之间“无差异”。

此外,用途不可比,并不说明消费者一定不能在两者中做出选择。

2件棉衣,2个面包,如果你有且只有三个选项:“仅选2件棉衣”、“仅选2个面包”、“选1件棉衣与1个面包”,这三个选项,你最想选哪种?(当然,现实中面临的选项远比这三项多,这里只是个例子)

难道你认为,这种选择不成立或没有意义吗?

别人过分也算了,阁下就不应该。

所谓的选择都有这样的潜假设:钱一定。在此时你必须选择,应为你买这就不能买那。这种选择与“效用等同”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任何关系。消费者做这种选择不是效用大小的问题,只是在依据消费层次或轻重缓急作出判断。而消费层次和轻重缓急的评价往往是本能问题、道德问题、文化问题,……,不知人民大学开设伦理哲学没有?估计没有,否则这些学生不会这么无畏。

一句话,主观一定是不可计量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07:04: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9-28 1:57:00的发言:…将别人骂人的话当作道德教育的典范也确实体现我国教育界的创新能力非同一般。

自以为是,拿一当万,也可见,我国许多所谓“创新者”的创新能力非同一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07:13: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9-29 3:43:00的发言:

别人过分也算了,阁下就不应该。

所谓的选择都有这样的潜假设:钱一定。在此时你必须选择,应为你买这就不能买那。这种选择与“效用等同”有什么关系呢?没有任何关系。消费者做这种选择不是效用大小的问题,只是在依据消费层次或轻重缓急作出判断。而消费层次和轻重缓急的评价往往是本能问题、道德问题、文化问题,……,不知人民大学开设伦理哲学没有?估计没有,否则这些学生不会这么无畏。

一句话,主观一定是不可计量的,这是形而上学的规定!


以上只不过表明,你还根本不懂“偏好”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代数”,不只是你知道的加减乘除的东西;同样,“可计量”,也不只是你知道的加减乘除的东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07:20:00

其实,那些“愿意创新”的人自始自终不肯承认自己的缺陷(即使他们已经心知肚明):自己根本没有、也不愿意、更看不懂前人的许多著作。

这种人格上的缺陷,本身就是学术创新的大敌。

问题简单得不能再简单了。连这种东西都不敢承认,去侈谈“创新”,谁会相信呢?

试问,这个论坛上大谈特谈创新、改写的人,有几个认认真真读了几本书?

你想到的,别人就一定想不到吗?前人就一定想不到吗?基于这种前提去谈“创新”,无非假设自己生活在原始社会里。

光度佯谬之“谬”,其实并不在于它表述了什么,而在于,讨论并回答为什么许多前人(包括牛顿)并没有明确提出这一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1:13:00

呵呵,理论创新和读多少本书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吧。代表性的书读一本应该是够了。

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部分实在是有些空虚,所有的理论几乎都是在戈申定理的基础之上。尽管在解释经济运行的问题上有些作用,但在解释具体经济行为问题上是有些牵强和含糊的,这是因为西经里没有很好的认识人的行为规律,所以没有一个可信服的行为选择理论的结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1:42:00
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7-9-29 11:13:00的发言:…西方经济理论的基础部分实在是有些空虚,所有的理论几乎都是在戈申定理的基础之上…

莫非ssmmb只看到一世纪以前的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1:46:00
以下是引用ssmmb在2007-9-29 11:13:00的发言:…尽管在解释经济运行的问题上有些作用,但在解释具体经济行为问题上是有些牵强和含糊的,这是因为西经里没有很好的认识人的行为规律,所以没有一个可信服的行为选择理论的结果。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期待新的严肃的理论出现。

(认识缺陷与歪曲缺陷是两回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3:55: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9-29 11:46:00的发言:

这一点毋庸置疑。我们期待新的严肃的理论出现。

(认识缺陷与歪曲缺陷是两回事)

这也正是我们要努力的地方。西经近几年的发展思路似乎有点想从经济学的一些理论上来解释人的行为问题,但我觉得他们不一定能做到,因为研究人的行为问题光从经济思路上看能难看的行为的本质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4:01: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9-29 11:42:00的发言:

莫非ssmmb只看到一世纪以前的书?

我看书是不多,感觉有价值的书可能会看几遍,有的书看了开头几章和目录就可能束之高阁再也不会去碰它了。因为一本书的最重要的几个观点基本都放在头里,一旦觉得论点不对,再看下去也是浪费时间了。呵呵,个人的习惯而已。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5:32:00
方经济学中认为,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是价格的接收者。而实际上,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却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下,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生产者眼,他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个低于市场价的价格,从而扩大销量,把别的生产者排挤出去。

比如,冰箱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冰箱的市场价格为2500/台,海尔公司由于具有低成本优势,从而海尔公司把他的冰箱按照2200/台销售,从而抢占别的企业的市场份额。这个例子中,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但海尔公司却不是价格的接收者。

完全竞争市场下,生产者不一定是价格的接收者,只有在完全竞争市场下实现竞争均衡后,生产这才是价格的接收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6:19:00
以下是引用sungmoo在2007-9-29 7:13:00的发言:

以上只不过表明,你还根本不懂“偏好”与“决策”的区别与联系。

“代数”,不只是你知道的加减乘除的东西;同样,“可计量”,也不只是你知道的加减乘除的东西。

偏好与决策当然有联系,民主制度的好处就在于抑制领导人的个人偏好,如果不同效用间可以计量,那么就用不着建立这种复杂的决策体制了。当然了,也许美国人,古希腊人就是数学脑袋不发达,将明明可以通过计数进行的科学决策按选主方式进行。

当然,正如阁下一贯批评的,我们读书不多,也许在特高级经济学中解决了效用计量问题,如果是那样,还是请阁下不惜赐教。

据我知道,主观东西不可测量(前面说是“计量”,不太准确,特此更正),就在于测量计数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而我们又不可能自己测量自己。不管你们说高级经济学有多深,它必须告诉我们测量和计数的标准是什么?那么请问高级经济学中是选测谁的主观评价(或者是偏好)作为标准计量单位呢?或者放宽一点问,高级经济学中建立了一个怎么样的选测标准计量单位的逻辑框架?如果高级经济学中连这个基本的东西给不出,仍然是假设(即假设可以不同效用可以计量)可以测量,那是不信的,是伪假设,因为这违背了形而上学的基本规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7:24: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9-29 16:19:00的发言:

偏好与决策当然有联系,民主制度的好处就在于抑制领导人的个人偏好,如果不同效用间可以计量,那么就用不着建立这种复杂的决策体制了。当然了,也许美国人,古希腊人就是数学脑袋不发达,将明明可以通过计数进行的科学决策按选主方式进行。

当然,正如阁下一贯批评的,我们读书不多,也许在特高级经济学中解决了效用计量问题,如果是那样,还是请阁下不惜赐教。

据我知道,主观东西不可测量(前面说是“计量”,不太准确,特此更正),就在于测量计数这些东西本身就是主观的东西,而我们又不可能自己测量自己。不管你们说高级经济学有多深,它必须告诉我们测量和计数的标准是什么?那么请问高级经济学中是选测谁的主观评价(或者是偏好)作为标准计量单位呢?或者放宽一点问,高级经济学中建立了一个怎么样的选测标准计量单位的逻辑框架?如果高级经济学中连这个基本的东西给不出,仍然是假设(即假设可以不同效用可以计量)可以测量,那是不信的,是伪假设,因为这违背了形而上学的基本规定。

和这一贴的主题越扯越远

好吧,微观经济学中是这么讲的:

如果消费者偏好存在,且满足若干性质,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假设(自私性,产权定义完备什么的),自由交换经济就是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就是最好的经济制度。至于偏好是不是可测量是其次的,就算不可测量也没关系,我们只要采用自由交换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社会就可以达到最幸福状态,既然社会已经到了最幸福状态,还去测他娘的效用就完全没意义。

这就是整个微观经济学为自由主义辩护的内容

我赞成ccggqq和wanglinhai对主流经济学的一些质疑性的观点,但我不赞成你们的工作方法,而且我不认为你们很好的把握住了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知敌尚且不能,何以制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8:18:00
以下是引用Mestra在2007-9-29 17:24:00的发言:

和这一贴的主题越扯越远

好吧,微观经济学中是这么讲的:

如果消费者偏好存在,且满足若干性质,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假设(自私性,产权定义完备什么的),自由交换经济就是最有效率的,资本主义就是最好的经济制度。至于偏好是不是可测量是其次的,就算不可测量也没关系,我们只要采用自由交换的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社会就可以达到最幸福状态,既然社会已经到了最幸福状态,还去测他娘的效用就完全没意义。

这就是整个微观经济学为自由主义辩护的内容

我赞成ccggqq和wanglinhai对主流经济学的一些质疑性的观点,但我不赞成你们的工作方法,而且我不认为你们很好的把握住了主流经济学的核心,知敌尚且不能,何以制胜?



好久没与阁下论剑了。

问题是有多人认为半自由半约束的交换模式更好,这也是偏好,你怎么办?你看每当经济出了问题(比如现在的房产问题),百姓都是寄托政府约束约束,而不是寄托微观经济学的自由自由。这是事实,自由并没有带领百姓进入最幸福状态,是不是?

那么微观经济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至少它不能与它的亲生兄弟——宏观经济学对上血型就是问题。如果你们认为我们看出的这些问题在于我们对微观经济学不了解,没有抓住它的核心,我们只能说微观经济学太深奥了,读不懂;我们只能说市场失灵不是理论的错,是实际的错。

如果检讨一个理论的错误招来的是责骂和围攻,甚至是政治打击,我可以肯定那些信仰者已经只是是一帮没有信仰的清教徒。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9:11:00

我觉得楼主首先就犯了错误

楼主提的几条虽然都是经典西方经济学中有关各方面假设的缺陷,但是把这些缺陷就归结为西方经济学的错误,这未免让人觉得楼主首先就没弄明白什么是假设。就好比初中物理关于接触面“光滑”的假设一样,显然现实中几乎找不到任何物体的表面是光滑的,那是否由此就可以说现代力学就是错误的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19:20: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7-9-29 18:18:00的发言:

好久没与阁下论剑了。

问题是有多人认为半自由半约束的交换模式更好,这也是偏好,你怎么办?你看每当经济出了问题(比如现在的房产问题),百姓都是寄托政府约束约束,而不是寄托微观经济学的自由自由。这是事实,自由并没有带领百姓进入最幸福状态,是不是?

那么微观经济学究竟出了什么问题呢?至少它不能与它的亲生兄弟——宏观经济学对上血型就是问题。如果你们认为我们看出的这些问题在于我们对微观经济学不了解,没有抓住它的核心,我们只能说微观经济学太深奥了,读不懂;我们只能说市场失灵不是理论的错,是实际的错。

如果检讨一个理论的错误招来的是责骂和围攻,甚至是政治打击,我可以肯定那些信仰者已经只是是一帮没有信仰的清教徒。

你有一种社会主义的理想,你理想中的社会肯定不是主流经济学所概括的,甚至你认为主流经济学的结论和你的理想是违背的,你的理想获得了一定的现实证据的支撑,你的理想是建立在你认知的基础上,而你认为你的理想是崇高的,可实现的,服务于全社会幸福的。

这都没有问题,而且可以说明你是一个以大众幸福为己任的好人。问题是,如果你是一个学者,或者你希望用逻辑的方式来看待你的理想,你希望用已有的知识检验你的理想,你怎么做?答案:拿出一套理论来作为工具为你的理想辩护。

资本主义相信自由能带来人类幸福,他们拿出了主流经济学的全部成果,这套理论很有力,但不是没有问题

马克思相信剥削是不对的,应该消除的,他拿出了政治经济哲学等等理论,这套理论很有力,但不是没有争议,而且单纯在经济学领域,马克思经济理论的力量很可能比不上主流经济学理论

很多人相信社会主义好,他们希望在马克思的理论当中寻找支持,但却在现实实践中失败了,不管这种失败是暂时的失败还是永久的失败,是某些方面的失败还是全面的失败,总之说明一条就是马克思主义不是完全符合实践的理论体系(当然也有一些原教旨主义认为错全是因为我们错误的理解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是没有错的。)。

于是他们希望通过批判其政治理想的竞争对手,也就是主流经济学,来寻找安慰,且不论他们的这种批判是不是有力度(事实上有很多种批判确实是有力度的),姑且算他们的批判成功了,他们证明了“资本主义不好”,但其接下来的逻辑只能是“非资本主义可能好”,而决不是“社会主义肯定好”,因为他们还远没有证明“社会主义好”这个命题。

更滑稽的是有些人连批判“资本主义好”都批判的不地道,他们在说资本主义不好的时候却没有一针见血的说出资本主义不好在哪里,他们在批判为资本主义辩护的理论的时候却不知道那些理论究竟讲了些什么,甚至在批判中引用资本主义的经济学理论的时候都引用错了,试图指出其理论内部缺陷的时候却连他的批判对象是个怎么样的东西都没有搞清楚。这实在是太搞笑了。

“如果你们认为我们看出的这些问题在于我们对微观经济学不了解,没有抓住它的核心,我们只能说微观经济学太深奥了”

这一句我一定要说点什么。

如果有些问题我们看出来了,是的,我们可以讨论它。如果这些问题和一个理论体系相冲突,我们希望以之来讨论理论上的缺陷,也OK,但至少我们要对这个理论了解。wanglinhai在帖子中指出是现实经济活动中工资的支付要考虑利息,是的,这种观察是正确的。wanglinhai认为应该就此对微观经济学改写,他错了,首先他弄错了他的批判对象的内容(实际上人家已经把利息贴现进去了),其次他纠正错误的尝试(55楼的内容)本身犯了方法论错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29 22:00:00
以下是引用jerryliu在2007-9-28 21:42:00的发言:

请问对于分配理论你除了这个基本定理还知道什么?这个定理背后的假设条件是什么?放松这些假设,结论会有什么改变?收入分配的经典文献你读过几篇?唉,你这种批评有什么价值吗?

我一再解释: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的理论,是基于现象总结出的循环论证,是为了替资本主义分配制度的合理性(按贡献分配)进行伪科学的辩护。

我给大家解释如下:

假设有个资本家有土地和小麦种子,雇佣劳动力生产小麦,第1年:100亩土地+5000斤小麦种子+10个人,秋后生产小麦20000斤。

假设土地不变,种子量不变,第二年,这个资本家增加雇佣了1个人,小麦因边际收入递减总收入如下:20500斤小麦。

那么工人和资本家如何分配小麦呢,首先工人个人工资应该是多少呢,依据边际生产决定分配理论,最后一个工人的生产力是500斤小麦,他的工资决定全体工人的工资,所以工人单个工资应该等于500斤小麦。现实也应该这样,因为,如果这个工人的工资超过500斤小麦,则资本家第二年的利润就会低于第一年10个人时的利润,他就不会雇佣这个工人。

大家仔细看看如下等式:

100亩地+5000斤小麦+10个人=20000 (1)

100亩地+5000斤小麦+11个人=20500 (2)

我们能够从上述等式中分离出土地种子和工人各自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包括边际贡献)吗,显然不能。我们根本不能通过分离各个生产要素在小麦生产中的贡献,来决定它们的收入,而数学等式却把不能分离的关系变成可能的独立存在。

请JERRYLIU要记住凯恩斯在《通论》中关于滥用数学的伪科学性质的教诲。

科学的经济理论不能只是对现实循环现象简单的概括,而边际生产力决定收入分配是非科学的,它只是对经济现象的简单概括,那么为什么边际生产力决定分配理论能够解释一些收入分配现象呢,那是因为,市场经济存在,首先是一种历史存在,任何企业组织在从事某项交易时,它都在既予的成本环境中,它都必须立足于过去核算现在预测未来。

比如说,第一年时,单个工资为700元,资本利润为8000斤小麦;第二年,资本家多雇佣1个人,利润变为7800小麦;第三年资本家就会只雇佣10个人,利润仍为8000斤小麦。

至于收入分配有哪些决定因素,不是这儿的论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9-29 22:19:41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