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资源/课程/会议/讲座
2782 1
2013-04-08

    2013年3月29日下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和信息社会50人论坛在中关村云基地三层演播厅举办了主题为“大数据与信息经济前景”的学术沙龙,IT界资深专家王俊秀主持了沙龙。云华时代首席战略官张侠、民生证券技术总监颜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禹、中国国际经贸大数据研究中心教授李德伟做了主题报告,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经济信息管理系教授梁循、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小明、人民邮电报社总编辑武锁宁、云华时代有限公司董事长郭昕,工业和信息化部余鲲,以及到会的学者进行了深入讨论,就大数据和科学研究的变化和关系等相关问题展开了精彩的互动交流。

云华时代首席战略官张侠的演讲题目是“云计算与大数据的世界”,他指出,当代信息技术有五个大趋势,即云计算、大数据、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和应用、物联网。在此环境下,企业发展呈现“倒三角”模式,从传统的从金字塔模式,下面干活的人多,上面是小组长到各种各样的总监到副总裁,转变为直接和客户接触的员工变得越来越重要,领导是反过来的,人数要减少,作用也有变化,领导更多的作用是协调好这些资源,使整个体系发挥最好的效率。客户成为主导,了解客户的需求成为很重要的内容,大数据实际上是企业和客户之间的纽带,客户是谁,客户有什么样的爱好、属性,这些东西收集起来就是大数据,成为商业领域最重要的价值。CRM是客户关系管理,但以前CRM几乎没人做得特别好,CRM系统20%、30%成功就不错了,为什么呢?因为客户信息是大数据性质的,是很分散和多样的,把这些数据收集起来不容易,真正挖掘好使用出来,创造价值更不容易。很多人讲大数据具有4V特征,其实还有另外一个角度,即它是人类行为的描述。云计算和大数据有天然特殊的关系,大数据有赖于云计算,在淘宝这些网站里面,以及其他社交网站里,可能一天产生的数据,比如说客户到淘宝网站,除了买的东西这点数据以外,还有大量行为数据,他看了什么,点击了什么,看了买没买,好的电商网站还推荐一些相关的内容,这些行为数据很容易就是PB量级。

    民生证券技术总监颜阳分享了金融领域云计算的实践。WikIT是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发展到今天,人们通过这个开放的环境进行协作,通过娱乐、交流和交易,形成的一种新型的关系,这样一种新型关系潜藏着巨大的社会价值,最重要把流量转化为订单,在这个过程中间,有很多相互开放和互联价值在里面。在当前的金融创新实践中,新的竞争态势表现为,不仅是金融圈里面在竞争,非金融行业也在做挤压。信息化在整个金融企业中的地位已经到了改变金融企业生态的地步,金融企业要有很先进的IT做支撑,一些企业并不是定位在金融企业,例如阿里巴巴,但其IT水平、供应链管理到达一定水平之后可以做供应链金融,可能就拥有了金融的特质。传统的金融企业一直在吃特许经营红利,但红利不能长期吃的,有些随着监管的放开后是逐步消失的。在开放的前提下,企业就有机会获得数据,而且是有机会获得更有价值的数据。

陈禹教授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大数据带来的影响。冯·诺伊曼曾经讲到,“我们对于经济学中有关事实的认识太少了,根本无法与完成物理学的数学化时人们所掌握的物理学知识相比。事实上,17世纪的物理学,尤其是力学,之所以会出现决定性的转折,是由于此前天文学的发展。而天文学的这种发展,是以几千年系统、科学的天文观察为基础的。到了才华超群绝伦的天文观测者第谷时,这种天文观测达到了顶峰。在经济科学中,没有任何类似事件发生。在物理学中,设想没有第谷而出现开普勒和牛顿是荒唐的——我们没有理由希望经济学的发展会比物理学的发展更容易。”冯诺伊曼在1944年对经济学有这样的看法是因为经济学没有像天文学那样更多的数据,而在今天大数据时代,例如淘宝网收集的数据量的时候,搞经济理论研究的人,和30年前相比,面临着非常好的机遇就是面对的数据大得多的多,有海量的数据,有非常多的案例,应当抓住这个机遇,把海量数据和海量的案例拿来做研究,使得经济管理科学有所前进。但同时需要注意大数据给科学研究带来的风险,中国信息经济学会一直在讨论经济信息理论的问题,近代科学有一个很大的毛病,只重视量变而不重视质变,把量的差别看作是第一位的,以至于到现在的经济生活里一切向钱看,一切拿钱衡量,这种弊病越来越清楚了。冯·诺伊曼也曾说过,“用精确的方法处理根本就不明晰的概念和问题是毫无意义的”,这句话值得我们现在搞大数据的同志们思考。要防止因为海量数据就采取一种把一切量化的、一刀切的倾向。现在有很多的弊病,其中一种就是简单化地把量化的概念超出适用范围而造成的弊病。包括贫富差距问题,GDP崇拜问题等。统计的方法前提是个体的同质化,所以一定要谨慎。

中国国际经贸大数据研究院李德伟从思维方法的角度谈了大数据对整个人类的冲击。整个世界整个认识实际上都是对数据关系的认识,通过数据构造这个世界,数据关系构成世界最基本的关系。维基百科是很微妙的东西,跟计算机原理很想象,所有人对百科知识产生,最终的结果是非常精确的,实际上和我们大脑是一样的,每个人经常出错误,几十亿的神经元素是非常精确的,跟维基百科是同样的模型。民主是一个革命性的武器,所谓的不民主,就是因为你说的话不听,有的人说话执行,大多数人没有话语权,现在互联网的发展,特别是博客的发现,每个人有发言权,很多事件一公开,马上就成为强大的舆论力量,这就是大数据发现给人类实现民主和和平、共赢提供了最好的武器。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长杨培芳认为,大数据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好多问题不是一次沙龙能解决的,对于长期的经济和社会怎么样发展感到很多东西都比较困惑,也有一些悖论,这些悖论按照传统的思维模式是无解的,要找新的模式才行,新的模式就需要新的思维,新的思维需要新的哲学支撑。经济学理论中,一是芝加哥学派,一个是哈佛学派,或者叫做自由化,一方面要政府干预,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这种办法不可持续,必须寻找新的模式、工具和方法论。工业革命以来中国都是追随者,跟着美国和欧洲跑,但是大数据来了,真正的大数据在哪儿?是人造成的,我们有13亿人,制造出来的数据比任何国家都要客观,我们现在13亿人有12亿手机,2亿固定的终端、计算机和固定电话,加在一起是14亿,手机每天到哪个商店,走哪条路,给你记录得清清楚楚,将来深度挖掘出来这里边可能有好多东西是有价值的东西,大数据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的机会和效果。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梁循指出,数据挖掘的过程当中,价值密度非常稀疏,不可能把一个数据拷贝到另外一个地方,例如从西安拷贝到北京的数据库,这也是大数据的挑战,肯定要颠覆传统本地式的办法。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韩小明从研究经济学角度关注大数据,因为经济学有两个命题没有解决,一是信息不完全,所有做得推理和论证都缺失基础,第二个更严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是分离的,宏观经济学找不到微观基础。大数据的出现可以填补这两个空白,但又提出了一个信息成本的问题,还有信息真伪的问题。

云华时代董事长郭昕在发言中谈到,云基地关注的一个问题是用什么衡量企业价值?过去是谁有桌子,谁有手机,几头羊,几头牛?马克思主义也讲了经典的经济学,物质财产,数据资产。那么数据资产怎么样衡量呢?有什么样用处?是否是企业的第一资产?云基地有一个展览室就是数字打印,就是那一台机器,又生产鞋,又生产电脑。企业真正的价值是数据和输入的软件,我们特别希望想研究它带来一系列的变化,经济的变化,企业价值的变化,估值的变化,如何管理这个价值。

到会的其他嘉宾也发表了精彩见解,详细内容见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网站沙龙记录,以及演讲嘉宾提供的PPT。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6-18 21:31:26
哈哈哈
大家不来捧场啊
太象了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