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9月,数百万的高中毕业生寄托着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殷切希望、怀揣着少年时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美好梦想,步入大学校园。数年后的今天,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毕业季。登陆众多大学生、研究生的论坛,浏览着毕业生一个个苦闷彷徨的帖子,阅读着初入职场的莘莘学子在理想与现实巨大反差面前发出的声声哀叹,自己心中也不胜感慨:公主王子的梦,一下子沦落为打苦工的命,怎么不叫人黯然神伤呢?如何做好初入职场的高校毕业生的心理调试,确保自己的学生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能够独立生活、对社会有用的公民,是一名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
一、天之骄子沦落为打苦工命运的社会经济原因分析
供求严重失衡。在上个世纪80年代,大学本科的入学率不到5%,大学生可称为社会精英,考取大学,就意味着入党、提干锦绣前程和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清楚地记得,在那个知识分子坐花花轿的高等教育的精英年代,一个农村贫苦家庭出身的男大学生,只要不是武大郎般的相貌,就可以轻易地我家乡所在的四线城市迎娶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在高等教育大跃进已经疯狂进行了10多年的今天,每年600多万本科生、60万研究生、6万博士生的巨大供应量,远远超过了市场需求。当文凭贬值得众多大学生、研究生与下岗工人去争夺清洁工编制的时候,当学历缩水得数十万村官怀揣学士、硕士文凭的时候,留给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只有打苦工的岗位了。
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作为极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产业机构极为低端的国家,社会需要的是极少数的高端管理精英和大量的一线技术工人和第三产业服务人员。反观我国高等院校,大学本科、研究生专业设置中缺乏职业技能的文科、理科、经济管理、生命科学比例过大。这些专业毕业的学生除了报考公务员、托关系进入事业单位外,只有改行从事于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资低廉、稳定性差的第三产业的苦工岗位。建筑、机械、电子、建筑等工科专业,虽然就业比较容易,若非名校、高学历出身,毕业后也极容易沦落为建筑工地施工员、富士康工厂流水线的操作工的命运,过着每天如复制一般、生存无虞但生活无望的日子。
职业技能低下。由于动力不足、厌学风弥漫,由于盲目扩张、试验条件所限,由于考核机制不合理、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等众多原因,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动手能力低下是不争的事实。笔者从教20多年,指导本科生、研究生至少也有上百人。遗憾的是,随着高等院校扩招的进行,本科生不会一个完整试验过程的基本操作、研究生写不出一篇可以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的论文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我不止一次对自己指导的学生说:理论上不去,不知道所做的课题背景、意义是什么;动手能力跟不上,只会照着老师做好的东西、重复老师完成的试验;写出的东西,前言不搭后语,惨不忍睹。你们呀,只能是既不能顶天、也不能立地的梁上君子。这样的水平,离开了老师,啥都不会,除了考对职业技能要求不高的公务员、事业编外,只配到社会上打苦工!
二、打苦工的高校毕业生的应有心态
既然是到富士康那样的生产线、到基层乡镇、到与专业不相关的第三产业打苦工,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婚姻观、价值观需要及时做出调整。富士康那样的代工企业,工资待遇普遍不高,劳动强度大,工作内容单调重复,生活如复制一样看不到前途。到没有编制的事业单位、第三产业工作,社会保障能力弱、单位稳定性差,成长空间非常有限。到农村基层单位当村官,人际关系较为复杂,工作内容比较单一,对专业知识要求不高,但对以为人处世、察言观色能力为特点的智商,要求较高,做一番惊天动地大事的概率不大。既然是打苦工,在苦工岗位上寻觅理想的人生伴侣,可供选择的空间不大,已经谈婚论嫁的情侣,则可能要忍受两地分居的痛苦。
三、大学毕业生湖南女孩虹的心理历程
在湘西进行林区社会经济条件调查时,认识一个叫做虹的湖南女孩,一下子成了无话不谈的忘年交。虹在南京名校毕业后,到京城打拼2年,因无法忍受帝都天价的房产、高度竞争的职业环境辞职到家乡发展。依靠在县人事局当局长的父亲、县医院当院长的妈妈的人脉,在县城自来水厂占了个收水费的旱涝保收的坑。一袋烟功夫就可逛遍所有街道的偏远的国家级贫困县,每星期上班仅1天的悠闲而单调的工作,每个月工资1250大洋的温饱但不富裕的收入,一眼望到头的职业生涯,周围俗气得终日围着孩子、票子、车子转的同事,使这个从小就梦想到联合国工作的女孩纠结异常:这就是自己梦想的生活吗?难道要在这里混吃等死一辈子吗?纠结之后,到县城各个舞厅蹦迪、到著名的OK厅唱歌、到全国各地旅游,成了虹发泄多余精力的途径。
听了虹的故事,我这样问她:“你英语怎么样,具备同声翻译的能力吗?”“不具备!”“你的计算机怎么样,可以用主流的JAVA、NET熟练编程吗?”“不会!”“你有注册会计师资格证书或注册城市规划师证书吗?”“没有!”“这样就对了,精英阶层所必须的东西,你一样都没有,看来你和别人没有什么区别,只能是在一个偏远的县城一辈子打工的命!”
每天下班回家在新街口乘地铁,望着看不到边的滚滚人流,总感到自己如蝼蚁般渺小。跻身于如沙丁鱼般拥挤的地铁车厢,环顾着自己身边工薪族一张张疲惫、憔悴的脸,心中忍不住地想:这看似平凡的芸芸众生,谁人在少年时不怀揣着浪漫的公主、王子的梦想呢?将自己作为芸芸众生中的一员,又有什么单调枯燥的工作不能忍受、平庸无奈的婚姻不能承受、狭小简陋的蜗居不能栖息的呢?
当我看到这篇南京林业大学 李明阳 教授精彩文章时,我心中突然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在过去的几个月中直到现在,我也在这群忙碌的人群中平凡的一员,我个人非常赞同李教授的文章的观点,见到身边同学找到各种令人羡慕的工作,也有同学至今没有offer,原因在哪里?环境都是一样的,所以不要跟我说经济形势问题、专业问题;也不要谈偶然因素比如运气,虽然这个很重要,但是这总是小概率事件,不足以解释普遍现象。
这也勾起我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比如什么是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