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教师之家与经管教育
6754 3
2013-05-18
论坛里面经常有人就这个问题发泄不满情绪,最近国家也有政策要求不能在招聘里写明只要211学校的毕业生,认为涉及歧视。我有些看法。这里不限于211高校或985高校,而是讨论名校与非名校,或者好学校与不太好的学校的问题。

在考虑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要了解一点:劳动力市场本身就是分层次的。这就是说,企业一般只会根据自己的用人需要,招聘那些适合所招聘岗位的人;好的企业,一般只会招聘好的应聘者。也就是说,企业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招聘的,而且一般都只招聘跟企业相配的员工。企业的招聘条件,是基于企业的需要,而不是基于对某些应聘者的歧视。举个例子说,作为一家优秀的企业,谷歌要招聘一个技术研发的员工,肯定是要找最优秀的应聘者;作为一家相对差一些的企业,比如中关村的某电脑硬件销售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就比谷歌要低一些。两类企业在招聘公告里,尽量写明招聘需求,可以形成有层次的就业市场,提高市场的效率。

先排除高考制度和考试失常这些情形,我举个例子说明这个问题。
一、企业指明招聘只要211,有时候甚至要求本硕博都是211,是否歧视?
首先,企业在招聘的时候,只招211的学生,不要非211的学生,算不算歧视?或者,企业指定只要某些学校(通常也是名校或者211了)的学生,是不是歧视?我认为这不是歧视。
其次,再说说企业招聘只要本硕博都是211的学生,算不算对非211学校的学生的一种歧视呢?我的观点也是不是歧视。
只要人们认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比上海理工强,那么人们很自然就认为本科、硕士和博士都在清华读的学生,比本科、硕士在上海理工但是博士在清华读的学生强。对不?我认为这个不算歧视。当然了,如果你认为清华大学的学生比上海理工的强不了,那答案就不一样了。
举例子,有两个学生A和B,教育经历如下:
A学生本:清华>B学生本:上海理工;
A学生硕:清华>B学生硕:上海理工;
A学生博:清华>B学生博:上海理工;
只要人们认为清华的学生比上海理工的好,那么人们很自然就认为A学生比B学生好。你认为人们要A学生、不要B学生,是歧视吗?


因此,企业招聘只要本硕博都读211的毕业生,跟企业招聘只要211或个别名校的毕业生,两者实际上是一回事。如果企业招聘只要名校的学生,不算歧视的话,那么企业招聘只要本硕博都是211的学生,也不是歧视。


二、企业在招聘里面指明只要211或个别高校,是一件好事还是一件坏事?
很多人看到企业在招聘公告里,指明只要211或个别高校的学生,这令一部分学生很不开心。其原因,无非是认为受到了歧视,或认为企业不给自己任何机会,或认为这些招聘政策导致自己无法参与岗位竞聘,如此种种。甚至,近期国家有政策,规定不能在招聘公告上写只要211或类似的条件,认为这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题。我认为国家这种政策是无效的,不仅无助于解决就业难题,而且会扰乱劳动力市场,使得原本可以分出层次的劳动力市场变成一个毫无层次的市场,扰乱劳动力市场的信号。


我认为,企业在招聘公告上尽量明确企业的招聘条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当然,这种招聘条件不能涉及到一些与劳动者能力无关的条件,比如不能提出信仰、种族、肤色、外貌、性别等应聘者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得以改变的条件。而对于应聘者的能力条件,企业应当尽量明确,比如教育程度和背景、专业知识、语言能力等。回到本帖的主题,企业应当尽量明确应聘者的教育程度和背景,包括专业、学历、持有证书等等,当然包括那些学校毕业了。

如果企业在招聘条件里,不写明这些条件,会出现什么后果?大量实际上根本没有机会被录取的、缺乏竞争力的应聘者将会奔涌而至,白白浪费这些根本不可能被录取的应聘者的求职精力和时间;企业在筛选面试者的时候,也必须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成本。举个例子,谷歌要招聘一批出色的程序员,如果谷歌不明确应聘者的条件,将会有很多人前来应聘,这些人包括清华的大牛,包括某不知名学生的学生。虽然这些来自不知名学校的应聘者很有自信,也可能有部分确实非常出色,但是谷歌在筛选面试者的时候,为了节省成本和提高招聘效率,还是一定会把这些非名校的学生排除在笔试、面试名单之外。整个招聘过程,除了变得更加复杂、更缺乏效率以外,根本不会对就业有任何改善。原因在哪里?因为谷歌已经可以从清华之类的名校招到足够的员工,根本不会把招聘精力放到其他较差的学校上。

假设谷歌在清华已经可以招聘到足够的员工,且谷歌也只打算招聘清华的毕业生。那么,谷歌在招聘公告里指明只要清华大学毕业生,确实会让其他学校的学生不高兴。但是,即使谷歌在招聘公告里写着“欢迎全部高校的毕业生前来应聘”,会增加非清华大学毕业生的机会吗?增加的恐怕只有这些学生的求职成本。

三、企业在招聘公告里尽量写明应聘者的条件,善莫大焉

这里就很明确了,只要企业的招聘要求不是求职者无法通过自身努力得到改变的条件,都应当鼓励尽量明确。因为,这可以形成一个层次分明的劳动力市场,可以降低应聘者和企业的应聘和招聘成本,提高应聘者找到工作的几率。

不错,企业指明了只要清华大学的毕业生,我很不高兴。但是,作为求职者,我也避免了投出一份根本没有结果的简历,节省了时间和精力,可以专心去找那些更可能需要我的工作岗位。

不高兴之余,怎么办?努力提高自己,以后总会有其他机会的。如果说,我不是211的毕业生而遭到“歧视”了,怎么办?以前不努力学习的,只能埋怨自己以前为什么不努力考个好大学;考试失常的,只能埋怨自己的命运不好了。

四、那些才是歧视?

那么劳动力市场是否有歧视?实际上,在我国歧视其实非常常见。很多企业会明目张胆地写着:只要男生,只要本地户口,只要身高到少以上,甚至写着双乳对称、双脚长度一样等等。这些条件,才是真正的歧视,因为这是应聘者不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的,不是可以衡量劳动者的能力的指标。因此,反对就业歧视,应该要有的放矢。


写得比较乱,大体说清楚了,当然也会惹一部分人不高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3-5-20 00:41:03
你自个儿在给“歧视”下定义,有意思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20 07:38:43
那么第1学历是211的这件事情是可以通过自己努力改变的吗?
如果你招聘说要博士OK我考博就可以,你说要会计证我考会计证。你说要985的本科拿怎么搞。已经发生的事情,也无法改变。跟你上面说的例子不是一样的吗符合歧视的定义OK?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3-5-23 09:53:25
我得承认,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人比我优秀,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当然,我也有机会获得更多的人无法获得的一些机会,这同样是事实。
不过确实存在一些扭曲教育资源公平分配的问题,比如高考大省的学子会比较辛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