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学(理论版)
2554 1
2007-09-11

想请教大家一个问题:

钱币的足值与不足值在信用货币的今天已经不是个讨论的话题了,但是对于古代的钱币不足值是怎么理解的,一直弄不明白。钱币不足值会造成什么后果,对统治者以及对民众?

我们都知道秦朝还有汉等一些朝代都铸过不足值的货币,那是为什么,节省开支?多发行货币增加收入,那对民众又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说是搜刮人民呢?劣币驱逐良币后又能怎样?期待您的解答,谢谢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5-9-2 01:39:08
足值货币主要是指面额和价值相等的货币,因为在以前绝大多数都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比如镑(英国),比如两(中国),那么在长期的货币流通中必然产生贵金属货币的自然磨损问题和人为的变造问题(后者一般是违法行为),比如一个铸币是按一镑的法定重量和含量投入市场的,但是长时间的磨损以后可能会使这枚铸币磨损成为95%左右的重量,那么此时这枚铸币当它还是按照面额(1镑)进行商品交换的时候,那么它就成了不足值的货币。
而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普遍不会在意这种较小的磨损,因此也就导致了市场上普遍的情况,用不足值的货币来代替足值货币进行交易,而人们又多数情况下是普遍接受的,这就为纸币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国家在贵金属时代,发行不足值货币,主要是在国内贵金属货币数量无法满足市场交易需要或者是皇室自身私欲导致的的货币短缺的情况下,国家用不足值的货币来取代足值货币进行流通,以满足市场或者自身对货币数量的需求。如果不足值的货币也起到了足值货币一样的效果,那么自然后面就是格雷欣法则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