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经济学”这个概念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1979年提出的。在我看来穷人经济学说到底就是要去解决一个问题:如何让广大的穷人摆脱贫困的问题。传统意义上的大多数经济学理论都是站在富人的角度去思考经济问题追求的是效率的最大化,传统的经济学家把贫穷视为一种耻辱是懒惰是后果。而在当今世界大多数的穷人都集中在农村因此穷人经济学从更细致的角度上来说就是关于农民、农村和农业的经济学
那么研究穷人经济学对现实又有什么意义呢?那么就让我们看看中国的现状吧!诚然,经过了30多年的经济发展中国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就,仅仅30多年的发展我们就已经成为了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并依旧保持着高速的发展速度。看看我们的高楼已经在一个又一个城市拔地而起,一辆又一辆轿车在城市的马路疾驰,巨大的财富在迫不及待的向城市涌去。可是当我们回头时却发现农村这个孕育城市的摇篮却已经被远远的甩在了身后。我很喜欢用卢周来的一句话来形容现阶段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是一辆在泥泞中跋涉的大车,拉车的人吃力,车上的人嫌慢。后来有人出主意让车上的一部分人下来使把力,使中国更快地向前去。结果,车上一部分人下来后,使了力,车子本身也轻了,所以跑得快得很快,眼看着快步入现代化了,但当年从车上下来使劲的人,却被车子抛了下来,只得在泥泞中用双脚跋涉,并眼睁睁看着车子上带着一些并没有使出多大力的人绝尘而去。这就是少了‘三农’现代化的现代化过程。”事实已经摆在了我们的面前在这场改革中农民成了最大的利益牺牲者。我们需要也必需要采取一些行动了。
我认为在当下研究穷人经济学对中国有以下主要的意义:
1、 对取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胜利要决定性的意义。在城市化高歌猛进的今天中国依旧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依旧是农民。既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失去了一半中国人的小康社会又怎么能够叫“全面”小康呢?
2、 是城市发展最坚强的后盾。我认为农村是孕育城市的摇篮而农村人是城市人的“祖先”。在城市有农村人的子女而在农村有城市人的爹娘。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是离不开农村的支持,无论从实际考虑还是从伦理上来说我们都不能忘记农村不能忽视农村的发展。
3、 是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30多年的发展已经给中国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也给中国撕开了一个巨大的口子,一边是富人一边是穷人。中国的贫富差距的确已经很大了,而穷人又主要集中在农村城市中的穷人又多来自农村。可见发展好农村对于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那么在当代的中国到底要怎样发展“穷人经济”呢?下面是我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认为“穷人经济”在中国说到底就是怎样解决贫困的问题只不过“穷人经济学”给我们提供了一个角度让我们更加的关注穷人们的疾苦不把他们试做社会发展的一种负担而是将他们转化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一种动力,从穷人入手推动社会的进步。我的建议主要有三条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邓小平的这句话至今听起来依旧是那么的有力量。我认为解决好“穷人经济学”的问题说到底还是要靠科技,这是一个更本事其他方法所依靠的基础。这是为什么呢?在过去人们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农民渴望走出农村归根到底还是由于在工业化高速推进的当下社会一方面农民不能从土地上获得更多的收入他们只有离开土地获取更加丰厚的报酬,另一方面政府单纯的最求经济量的增长GDP成立考核官员执政能力的唯一标准政府关于不重视农业的发展大力推进城市化,通过征地建房等掠夺式的方法开发土地最求短暂的经济飞速发展。所以,说到底我们要提高土地的产出让农民可以从土地上获取更丰厚的报酬而做到这一点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考科学技术。
2、 转换思维方式,抛弃固有观念。工业社会的长期发展让人们渐渐的忽视了农业的最要地位。将农业放置于从属于工业的次要地位,而我认为农业非但不是从属反而是根本。纵观当代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健康了农业却远远落后了也没有那一个国家连公民的肚子还没有喂饱来工业却发展得很好。忽视农业的发展一位强调农业哺育工业是不会带来工业的健康发展的,前苏联工业的畸形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不重视农业的结果。试想一下当代中国如果没有实现粮食的基本自给我们的工业能够健康发展吗?所以我们要转换思维抛弃固有的观念重视农业的发展。
3、 合理分配教育资源。高考制度曾经是绝大多数农村孩子改变自身命运的唯一途径可是现在它却越来越成为农村孩子改变命运的障碍。这归根到底是由于教育资源不合理的分配。城里的孩子较农村相比拥有更加优秀的师资力量、更加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和更加适宜的教学环境。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使得农村的孩子失去了该变命运的机会。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不仅给农村的孩子提供了一条顺利走进城市的道路也为农业的发展培育了更多的潜在人才。农业科技的发展说到底还是要看农业人才,从农村成长起来的科技人才更能够了解农村的现状,更能够为农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始终认为这些问题还是要深入实际走到田间地头去研究,闭门造车是研究不出什么真东西的。不过乃与本人能力有限,还有这篇文章是我们微观经济学老师的作业,如有不足请多多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