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2060 5
2007-09-12
今天,国家统计局发布了8月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也就是通常所说的CPI,同比上涨了6.5%,这一增幅达到了最近十年来的最高。那到底有哪些因素在推动CPI持续走高呢?我们先来看看详细的统计数据:

  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6.5%,其中城市价格上涨6.2%,农村价格上涨7.2%;食品价格上涨18.2%,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8.0%,服务项目价格上涨1.8%。从月环比看,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月上涨1.2%。

  在八大类别中,8月份,食品类价格同比上涨18.2%。其中,粮食价格上涨6.4%,油脂价格上涨34.6%,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49.0%,鲜蛋价格上涨23.6%,水产品价格上涨6.2%,鲜菜价格上涨22.5%,鲜果价格下降3.3%,调味品价格上涨4.4%。

  1-8月份累计,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3.9%。

  CPI是我们衡量宏观经济体温的一个重要指标,经济学界有观点认为,它在3%以下比较正常,那为什么今年以来,尤其最近几个月CPI却连连创出新高呢?今天,记者专访了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

  姚景源称,CPI上涨6.5%是在预料之中

  记者:“您好,今天早上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公布了8月份最新出炉的CPI的数据,那您看到6.5%这个数字的时候,您觉得这是在您的预料之中的吗?”

  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应该说6.5%的上涨还是在我们预料之中,其中就主要表现在猪肉,猪肉的价格同比上涨80.9%,现在全国是57个省,猪肉价格上涨在80%以上,其中有两个省猪肉价格上涨超过了200%,为什么猪肉价格上涨,食品价格上涨,这里有国际国内因素,比如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的上涨传导到我们国内导致我们的粮食价格上涨,国际上原油价格上涨,那么就导致新能源开发,这个速度的加快特别是食用能源的开发,从而导致粮食特别是玉米需求量增加,那么导致玉米价格上涨又导致饲料价格上涨,从而又导致生猪的养殖成本增加,还有一个就是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对肉食品的需求量是在增加,我们再看另外一方面,养猪的人在减少,我们国家的养猪60%是靠农民散养,现在我们有上亿农民进城务工,所以农村的散养户这几年数量减少的幅度比较大,这几年我们农村散养户减少了60%,六六三十六,所以我们等于减少了36%的生猪生产能力,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吃肉的人多了,养猪的人少了,从这一方面来看,猪肉价格上涨也有它的必然性,所以这些推动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8月比7月比6月没有出现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应当说6.5%这样的一个涨幅是在我们预料之中的。”

  记者:“那么我们也注意到了从今年的三月份以来,CPI是持续地走高,而且连续四个月突破了3%的警戒线,现在又是两个月过5过6,那么我想知道,我们现在是不是正在进入一个通货膨胀的阶段?”

  姚景源:“CPI它是判定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CPI不是判断宏观经济的唯一指标,我们讲通货膨胀,它是讲物价的全面上涨,全面地持续地上涨,那我们现在看,我们的CPI上涨它不是全面上涨,而是结构性上涨,更重要的就是要看宏观经济当中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严重失衡,那么今年以来 中国经济运行的实践告诉我们中国经济总供给总需求基本平衡的格局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也不能说我们进到了全面的通胀。”

  记者:“那么结合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CPI到底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水平,或者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况我们才能够去判断,我们是不是在进入一个通货膨胀阶段?”

  姚景源:“判断通货膨胀要看CPI,重要指标是CPI,但是不能单纯看CPI的增长幅度,要看它的结构,要看CPI上涨的原因是什么,更重要的我刚才讲要看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关系,还有一点就是国际上来判定通货膨胀,更重要的是要看核心CPI,所谓核心CPI是扣除掉食品和能源消费之后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上涨情况,我们现在的核心CPI是0.8%,7月份也是0.8%,所以七八两个月核心CPI没有变化,核心CPI如果我们要做一个国际比较的话,美国7月份是2.2%,欧元区它的核心CPI一到七月份是1.9%,所以核心CPI这个角度来分析的话也不能讲我们现在已经进到了全面通胀这种状态。”

  记者:“CPI在未来几个月会出现一个什么样的趋势?”

  姚景源:“我觉得未来几个月CPI在继续大幅度上涨的可能性不大,党中央国务院各级政府都在实行积极的调控措施,随着这些措施的逐步实施,政策的效应逐步显现,所以CPI继续大幅度的上涨这个可能性不大。但是让CPI在短时期大幅度的回落也是不现实的,什么原因,比如说猪从仔猪到出栏需要6个月,整个生猪的繁育需要18个月,所以它要有一个自然的生长周期,那么这个周期就决定了CPI也不可能在短时期有个大幅度的回落。”

  CPI指数虽然只是个简单的数字,但它却是各国政府确定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我注意到,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昨天在国际清算银行会议上表露出对通货膨胀的担忧,并且表示对抗通胀是央行的目标,而央行今年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四次加息,面对节节上升的CPI,央行今后是否还会继续使用利率工具?这对股市楼市又将带来什么影响呢? 再来听听专家的意见。

  记者:“我们作了一个计算,发现连续9个月实际利率都为负,这有没有可能使央行采取更强硬的措施,比如使利率进入一个加息的通道?”

  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通道是很难定义,但是,我们看到央行今年以来多次加息,并且多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我们判断利率水平在本年内还有一两次提高,明年年会不会进一步加息,很大取决于通胀,另外是国际环境变化,美国次按的问题逐渐演变成对于经济可能产生实质影响的风险,上周五,美国公布的数字也显示出就业在下降,下降4000个工作岗位,下降是美国四年以来头一次,这说明,美国消费会走软,中国很多产品出口到美国,一旦美国走软,对中国会有一些影响,通胀会变得温和,也许大家都记得在01年的时候,IT泡沫破灭,美国消费增速下降,中国出口增速也下降,而且把中国推入了通缩,当然现在不太可能像那样把中国推入紧缩,但是有可能通胀因此而放缓,我个人的判断08年加息的幅度比07年小。”

  用加息这样的货币政策来发挥杠杆作用,抑制过高的CPI,保证经济平稳增长是近年来国际上通行的做法,但是货币政策往往会对整体经济产生联动影响,尽管央行采取的是小幅的加息,但是2007年以来的超过以往频率的4次加息,已经显现了一定的累积作用,加上人们普遍预期的年内的一两次加息,会不会对人们关注的楼市股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呢?

  清华大学金融系主任李稻葵:“加息对 房地产的影响是有限的,现在影响房地产发展的决定价格的几个主要因素,我个人认为不包括利息率,这几个因素是银行放贷的速度,宽松程度,第二是土地政策,利息率的作用是次级的,影响咱们中国股市的震撼因素,我认为至少今天,是预期,是很复杂的,不光体现在央行利息率的预期,而是中国整个宏观经济,乃至对政府的预期。”

  哈继铭:“累积的作用肯定是会有的,如果今年没有这样的加息的话,房地产价格和股市肯定会走得更高,但是,我们同时也看到,加息未必把 房价打下来,这也不是加息的初衷,加息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物价稳定,利率水平可能比去年的实际利率水平还是要低得,而且加完息之后,最多也就是很小的正利率,或者是零,这肯定是很难把资产价格泡沫捅破的,而且我觉得也没有比要政府用加息的方式把资产价格打下来,经济走势会使中国企业出口和利润没有那么快,自然而然,股价就会有一定的抑制。

  如果说未来资产价格出现调整的话,有一点我提醒大家,他一定不是加息造成的,是基本面的原因,第一,大家觉得资产价格高,有风险,第二,有可能是美国经济走软,影响了中国的增速,有可能是外部因素造成,而不是中国自己对政策打下来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7-9-13 23:23:00

引发了股市大振荡,赶快出来一个专家稳定一下,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1:52:00

公元2007年,作为人民生活必需品的食品价格上涨,席卷中国,不速之客----"通货膨胀",正溜进入千家万户,贪婪地抢夺着老人孩子嘴中的食物。这一社会公敌,既损害城乡大众的物质精神生活,也给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制造着意料不到的困难。

可令民众费解的是,明明切身感受着通货膨胀之害,而政府的某些权威部门,却一再不愿意正视之。对今年以来持续上涨的物价,有的部门是"王顾左右而言他",有的部门是一味地轻描淡写。

如国家统计局,在公布二季度CPI数据时有意弱化6月份的4.4%增长,强调上半年CPI的3.2%增长,并认为上半年CPI的增长核心因素分别来源于食品类和居住类价格的上涨,这两类价格同比上涨达7.6%和3.94%,对CPI上涨的贡献分别为78.5%和17.81%。考虑食品类价格、居住类价格上涨持续和前期的翘尾因素以及其他结构性因素,因此,在国家统计局看来,当前CPI上涨是不可持续的。

还如国家发改委,到了8月20日,仍然矢口否认我们社会当前有通货膨胀!国家发改委价格司曹司长公开向媒体说:"目前物价上涨不是全面通货膨胀前兆,是结构性上涨"。

好在政府机构也不尽是如此。面对举国担忧的物价上涨,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就比较客观的进行了分析。央行的《报告》当前经济中价格理解上,完全不同于其他政府机构。

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国内食品价格快速上涨、肉类产品快速上涨并非一种暂时性的行为,也不是价格上涨翘尾因素,而是一种制度性因素所导致的结果。目前国内粮食价格的上涨除了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外,还与我国耕地面积减少、务农劳动力减少和工业用粮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央行的《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明确提出了当前物价上涨的"制度性因素"!"制度性因素",短期能改变吗?大家都知道,是不可能改变的。那么,物价上涨,就不可能是一个短期的问题。

作为生活必需品--食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会增加居民的生活成本,引诱通货膨胀这伙强盗更疯狂地劫掠民众。

物价上涨,不等于就是"通货膨胀"。但持续的物价上涨,非短期的物价上涨,肯定就是"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经济学家的定义过过学究气了.我们不妨听一听西方发达国家政要的典型说法: 美国前总统胡佛:通货膨胀比专制独裁者还要坏。德意志联邦前总理艾哈德通货膨胀是明火执仗的强盗。

从世界各国的经验来看,通货膨胀一般产生两大重要后果: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二是财富重新分配。通货膨胀是经济增长最为危险的恶魔。从中国的现实来看,通货膨胀除了上述二大恶果外,正损害,还将继续损害着我们政府的公信力!

对当前持续了大半年物价上涨,我们的政府各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当前的政治责任感,应体现在"先天下之忧而忧",应有高度的忧患意识。对"通货膨胀"这伙强盗,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权威部门,不能误判当前物价上涨的形势。权威部门误判物价走势,误导社会舆论,尚可谅解;延误了对通货膨胀这伙强盗的防范,则是对国家对民族的犯罪!历史是不会谅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06:47:00

等于什么也没说,继续作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4 15:10:00

希望人民的生活好过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7-9-17 16:42:00
不是通货膨胀?自欺欺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