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制度经济学
3375 14
2005-05-21
实现经济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转变这一口号已经喊了十几年,现在仍在喊,请大家讨论,制度在抑制粗放型经济增长中的作用,谢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5-22 19:04:00
是一个不错的选题,现实中制约的制度的是很多的,比如官员考核制度,对技术创新的激励制度,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等等。需要进一步细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5 15:23:00

究竟是正式制度还是非正式制度呢?粗放型经济增长对中国来说是不是不可避免的呢?

我看过一本书就说是激励机制决定了中国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5 18:17:00

中国为什么没有促使或激励微观经济体采用最优化分析(边际分析)的制度呢?

是国人没有最优化分析的知识(主流经济学知识)?

还是中国的资源实在是太多太便宜(所谓地大物博)没有稀缺一说,所以不用考虑效率?

或者是中国的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系统)以及残留本身就是没有实际效率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5 19:55:00
实际上,我们目前的一些制度是鼓励粗放型增长的。比如以GDP为根据的政绩观,不考虑环境成本,典型的短期主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7-26 18:15:00

我以为一方面是政治制度的原因,政治制度决定了产权不可能完全明晰化,无论是国有还是集体经济,都要把资产委托给代理人来经营,但代理人都是特色中国政治体制中的一分子,他们不但是企业家,更是政治人,所谓“我是党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他怎么会考虑长远呢?考虑长远不经济嘛,如果他要投入开发新技术,成功或者失败很难说,即使成功了,见到成效也有个周期,不可能今天投入,明天生产效率就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假如发生工作职位的变化,他不就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了吗?

另一方面原因是技术基础的问题,好象是斯蒂格利茨讲过一个开办火柴厂的例子,孤立地看,火柴是很简单的东西,但是,在它背后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比如,你要开矿吧?要伐木吧?要对原材料进行加工、运输、储存吧?其中每一项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火柴要做得好,上述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都得做好。很容易吗?很不简单。如果你想走依靠科技进步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的路子,你的配套企业跟得上吗?你的配套企业的配套企业跟得上吗?我一个朋友到美国看了看,回来很感慨,说,历史发展阶段是无法跨越的,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