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经济学家的埃德蒙·菲尔普斯昨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指出,经济可以在三方面对促进节能减排起作用。他指出首钢搬迁是一个很好的模式,应该在中国其他城市推广。
首先,重型工厂地点的选择就是一个解决的途径。北京将一些污染型的企业搬到了一个对市区环境影响小的地方。如果坚持这样做的话, 四五十年后,中国的环境将会变得十分干净。
其次,从长远看,中国应该发展更多的服务业,而不是有这么多的重工业。
再者,政府可以制定一些市场竞争机制,如企业实行税收区别,竞争能带来更多效率,提供更多可再生能源。政府在制定这些竞争机制时要注意的是制定公平的规则,不能将新企业排除在外,还要保证更加有力的管理。
昨天上午,埃德蒙·菲尔普斯教授为清华“海外名师讲堂”开讲第一课。
他在题为《我的职业生涯》的演讲中,将“据我们所知的人”置在一个经济模型里,并向清华学子讲解了人们的“信息不完整性”及“知识不完整性”所带来的影响等。
当天与他一同到清华大学的还有美国斯坦福大学化学系主任理查德·杰尔教授,他们俩被清华聘为名誉教授。这也成为今年诺奖论坛活动的一部分。
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给碳排放征税是一个解决办法,这种做法在欧洲很常见,但在美国由于政治因素,对大型天然气、石油企业征收排污税很困难。如果在中国,没有这种政治阻力,执行这种政策,将会很有前景。
埃德蒙·菲尔普斯认为中国应该和发达国家承担的节能减排义务要有区别,发展中国家应得到特殊的对待。像中国这样的国家经济处于飞速发展阶段,我们应该给予其特殊对待,因为我们也不希望这种快速的发展被打断,当中国强大起来时,它自然会负起这种责任,美国四五十年代也污染过很多河流,但经济发达后,经过大力治理,这些河流都变干净了。当中国发展到一定程度,它自然有能力和义务来承担这种责任,应对环境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