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学习时报》
这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教授在2006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关心教育问题和大学建设的同志颇可一读。标题为编者所加。
——《学习时报》编者按
楼主按:如果我们只看文章,不因为别的因素影响我们的阅读。这篇讲稿真的有可读性,很有感染力。
亲爱的新同学们:
人的一生中,真正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时刻并不很多,但我敢肯定,对你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来说,今天是这种为数不多的时刻之一,因为它是你们人生新起点的里程碑。
你们来自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处于人生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的生活经历,不同的个性和爱好,但你们曾经做过一个共同的梦,这就是“北大梦”。今天,靠着你们的聪明才智,靠着你们的勤奋努力,这个梦变成了现实,你们如愿以偿!在此,我对你们本人,你们的父母家人,以及从小到大培养你们、帮助你们实现梦想的老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北大欢迎你们!光华管理学院欢迎你们!
对光华管理学院来说,今天也是具有永久纪念意义的一天。从此,我们多了145名本科生,153名普通硕士研究生,349名MBA学员,37名博士生。你们给光华管理学院注入了新的生命!我要对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最重要的不是数量。最重要的是,我相信,再过10年,20年,或许30年,你们中有些人将成为杰出的经济学家、管理学家;有些人将成为优秀的企业家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还有些人将成为著名的政治家、高级政府官员、社会活动家。你们将是中国社会的栋梁之才!当然,你们当中也许有人会去“卖肉”,但即便卖肉,那也是北大人在卖肉,一定与众不同!
我对你们如此充满信心,并不仅仅因为你们天资聪颖,也不仅仅因为我相信你们好学上进。更重要的是,从今天开始,你们个人聪明的脑袋与无数颗同样聪明、充满好奇的脑袋相连接,形成了一个智慧之网。在这个智慧的互联网上,你们不仅可以获得别人创造的知识,同时也为他人创造知识;每个人不仅是学生,同时也是老师。你们不仅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而且与同代人肩并肩,手挽手,心连心,一起向前!
你们带着个人对未来的憧憬,带着父母的期待,来到北大,来到燕圆。北大不仅是一个校园,北大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一种民族历史的象征。这是一片神圣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智慧,一草一木都富有灵气。这里不断焕发你对自由的渴望,这里激发你创造的欲望,这里容不得平庸,这里永远追求卓越。
同学们,在今天的中国,上大学已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但我必须向你们强调,北大是培养精英的大学,光华是培养精英的学院。这是历史赋予北大的使命,是中华民族赋予我们的使命,也是全人类进步事业赋予我们的义不容辞的使命。所谓精英,就是那些有理想、有激情、有耐心,想干大事的人;那些有思想、有知识、有责任心,能被委以重任的人;那些具有科学批判精神、能理性思考问题,有能力引领社会往正确方向前进的人;那些知书达礼,能承担起传承人类文明传统重任的人;那些有恻隐之心、辞让之心、廉耻之心和是非之心的优秀公民。一句话,精英就是那些可以称之为社会楷模的人。光华管理学院就是要培养这样的人才!
同学们,我希望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能按照精英人才的标准要求自己,塑造自己。中国社会未来的走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们的理念,你们的判断力,你们的行为方式,因为社会的文明进步总是在精英的引导下取得的。为了成为真正的精英,你们不仅要学习做事的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学会做人的道德修养;不仅要知书,而且要达礼。你们要热爱自由,但不可随心所欲不守矩;要张扬个性,但不可孤芳自赏不合群;要养成大家风范,但也不可不拘小节;要学会独立思考,具有批判精神,但不可自以为是,目中无人;要有远大抱负,但不好高骛远,以事小而不为;要激情澎湃,但必须在理智的指导下选择行动;要甘于寂寞,学好专业知识,也要关注社会;要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但绝不能损害他人的利益;要心中装着多数人,但嘴上不可哗众取宠;要热爱真理,也应该尊重老师。总之,你们要做君子不做小人,当精英不当乌合之众!
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成为了北大人,光华人,这本身就值得你们骄傲。但你们必须记住,北大的名声和品牌是100多年来数以万计的北大人的心血所铸成。“北大人”这三个字是荣耀,更是责任;是将我们团结起来实现理想的一面旗帜,不是牟取一己之利的遮羞布。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北大的形象,光华的形象。你们有一万个理由为北大的品牌添彩,没有一个理由给它抹黑!
同学们,在短暂的兴奋之后,你们就要进入紧张的学习生活。我必须坦率地告诉你们,读书是一个刻苦修炼的过程,你们的进步只能在“蓦然回首”时才能感到。因此,你们必须对科学有坚强的信念;必须有足够的耐心,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有“衣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
同学们,我有幸在这个特殊的、具有纪念意义的场合给你们讲话,是作为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的特权。其实,我本人对学术研究的迷恋,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同学们的感情,与我的行政职位无关。作为光华管理学院的一位普通老师,得天下英才育之,已是荣幸至极。我想,我们在座的老师都与我一起分享着这种感觉。我上面所说的这些话也是所有光华管理学院的老师想向你们说的。光华管理学院是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我们的老院长厉以宁教授总是教导我们,学院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们最大的愿望是用我们的爱心和知识哺育你们茁壮成长,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今天也是教师节,如果你们想表达对老师们的感激之情,那就发奋努力吧!你们的进步是老师们能收到的最珍贵的礼物!
谢谢大家!
另附他今年的开学演讲:
亲爱的同学们: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光华管理学院全体教职员工,欢迎你们来到北京大学,来到光华管理学院,开始你们人生新的起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但只有少数人可以梦想成真;人的一生中有许多愿望,只有一部分愿望能够如愿以偿。如你们所知,全国每年有近900万的高中生参加高考,只有万分之三点四的考生有希望考入北大,十万分之一点八的考生有希望进入光华。想来光华管理学院读研究生的人也很多,但我们能够录取的名额非常有限。在众多的考生中,你们能脱颖而出,成为极少数梦想成真、如愿以偿的佼佼者,这是你们的运气,也是我们的缘分。在此,我要对你们及你们的家人表示由衷的祝贺。
此时次刻,我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选择来北大读书,来光华求学?你们或许会说,北大是中国最好的大学,光华是中国最好的商学院,管理学是当今最热门的专业,来这里读书,意味着毕业后可以找到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待遇和社会地位。
坦率地讲,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作为一般学子,为就业和收入选择学校和专业也无可厚非;对一般的大学而言,满足同学们这样的需求是他们的基本责任。但对光华的学生而言,这只能说是最低的要求。我希望,你们能有更高的志向和追求,将来能成就更大事业,否则,北大就不成其为北大,光华也不成其为光华,你们也浪费了稀缺的招生名额。
100多年来,北大一直承载着中华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以培养栋梁之才、精英人才为己任。或者用古人的话讲,北大培养的应该是“士”。
2000多年前,先哲孟子说过: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换言之,如果一个人不能做到无恒产而有恒心,就不能称为“士”。
我长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一般人有恒产才有恒心,而“士”能做到无恒产而有恒心?我的答案是:因为“士”不仅有学问,而且有理想,有责任心。因为有学问,有知识,能理性地思考问题,明辨是非,能看清历史发展的方向,能心静,不迷茫,不人云亦云,不随波逐流;因为有理想,才能做到无近忧而有远虑,着眼于长远,专心一致地做事,轻易不放弃自己的立场,以名节为重,即便衣食不足也知荣辱,不为短期利益所诱惑,不当机会主义者,不以民众的好恶为依归,不为五斗米折腰,能人不知而不愠,忍受艰难痛苦的折磨;因为有责任心,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既立己又立人,能识大体顾大局,不走极端,不见利忘义,不干损人利己之勾当。一句话,一个人如果没有高深的学问,没有理想,没有责任心,就不可能做到无恒产而有恒心,就不可能成为一个“士”。
“士”的理想和责任是什么?古人云:齐家,治国,平天下。用今天的话说,应该是引领风气,创造财富,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做贡献。为了做到这一点,你就得刻苦学习科学知识,追求真理,完善自我。儒家《大学》一书开宗明义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也就是格物致知,认识自我,服务社会,达到完美至善的地步。又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致,知致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因此,为成为一个真正的“士”,在未来的几年里,同学们不仅要刻苦读书,钻研高深之学问,为将来的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专业知识基础,而且要学会做人,正心修身养性,知书而达礼,在知、情、志三个方面得到全面提升,炼出浩然之气。惟其如此,你们才不会愧对“北大人”的称号,“光华人”的称号,也将无愧于社会。
同学们!作为光华管理学院院长,能在你们人生最重要的阶段为你们提供服务,帮助你们成长,是我至大的荣幸。每当想到你们是全中国万里挑一的学生,想到你们将在这里砺炼成才,想到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你们的所作所为,我既感到自己工作岗位的神圣,又感到责任重大。在此,我向你们承诺,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将不辱使命,竭尽全力,服务于你们,贡献于你们!这不仅是为了你们,也是为了我自己,因为我明白,我及光华管理学院所有教职员工的工作成就,只能通过你们未来的表现来证明!
再次祝贺大家,欢迎大家!希望大家学业进步,诸事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