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统计,到2010年中国大专以上物流人才的需求量约为30-40万人,目前我国各类物流高校物流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不足5000人,国内高校大规模培养物流专业的人才是从2002年前后开始的,至今全国不到1000名的统招物流大专以上毕业生走向社会,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高校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要与社会需求进行对接,本文从物流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进行了探讨与研究,如对物流专业如何定位,学科如何建设,课程设置是否符合经济发展需求等。
关键词:物流;人才培养
一、目前我国物流教育现状及主要问题
从目前我国设置物流或相关类专业的学校数目与我国物流人才的需求量比较可看出,至2005年为止,我国共计140多所院校设置了物流专业,其中有4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工程专业,100多所院校设置的物流管理专业。而据中国交通协会统计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专业人才缺口为600余万人,到2010年对高级物流管理人员或物流战略、物流设计管理人员的需求将达30万人以上,差距悬殊。
二、目前我国所需物流人才定位
由于物流是一个囊括了采购、仓储、运输、包装、国际贸易、计算机等方方面面功能的管理性工作,高级的物流人才不但要懂得物流专业知识,还要对所在岗位所涉及到的其他专业技能有深刻的运用才能较好的胜任物流工作。现代企业最需要的高级物流人才是那种既懂得从战略的角度规划企业长远的发展,又有一线部门实际工作经验的物流人才。
要解决当前我国物流人才培养中出现的上述问题,我们必须做好如下几点
1.要树立物流人才培养新理念。要在吸收国外先进的物流理论和最新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物流教学的具体要求,树立知识和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重点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
2.构建物流人才培养新体系。要建立国际化、综合化的物流教育课程体系,未来的物流业竞争是全球性竞争,国际化的趋势就必然要求我国物流教育注重国际化的内容。同时,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安排不仅要强调多元化,还要突出特色,必须在“宽口径、厚基础”上下功夫,物流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基础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得到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综合性知识体系,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务能力的物流人才。
3.制定物流人才培养新标准。我们要规范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使他们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并掌握物流学科的方法论,又具有把本学科知识同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以及同其他学科成果相结合的能力。要将计算机和英语运用能力作为其基本职业能力予以考评。
三、物流专业培养目标定位
由于受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分业管理现状和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虽然有不少院校设置了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等相关的专业及专业方向,但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的培养受到了较大的局限。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反映了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思路。物流专业属于经济理论、产业经济、管理学、信息技术、国际贸易、工程技术、市场营销、财务会计、金融、法律等多学科领域知识高度交叉的综合学科,
其培养目标定位应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方针,按照物流专业人才对应的职业层次、就业岗位群来确定培养目标,高校应随时关注物流市场的发展前沿动态,增强学校与企业、市场、政府部门的互动,根据市场需求、国家政策调整教学计划,使专业课程最大限度地吻合市场所需、企业所求、政府政策导向,确保办学定位正确,办学方向明晰,并结合学校自身的优势和特长,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针对就业需要,制定出科学的教学计划,对培养目标应有一个明晰的衡量标准。
我院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物流学、运筹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能在各级物流管理部门、工商企业、科研院所及物流企业从事物流规划、组织、指挥、决策、经营管理工作,既懂物流技术知识,又懂生产经营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物流人才。
四、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优化
专业设置是专业教育的核心内容,既反映社会对人才的整体长期需求,也体现高等教育的育人理念。目前我国高校物流专业教学体系不成熟,物流理论的研究和学科体系建设滞后,物流发展与实际相结合的现代物流理论体系尚未完善,同时物流课程设置不科学,就此,本文对于物流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提出几点看法:
1、物流基础课
开设英语、高等数学、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等基础课。
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高级物流管理工作需要不断学习国际最新技术和计算机、财务、外贸等方面的知识,只有在工作中不断的学习才能保证企业的物流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并达到不断节约成本的目的,较好的外语应用能力是物流人才的基本技能。
数理统计与随机过程:培养学生具有良好数学素养,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分析数据,在企业从事统计调查,统计信息管理,数据分析等应用和管理工作,初步具有应用统计学理论分析,解决该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2、物流专业基础课
根据不同方向开设课程有所区别:
物流机械方向:需要开设工程图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金属工艺学、机械工程材料等课程;
物流自动化方向:需要开设电路分析、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技术、测试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机电传动控制、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等课程;
物流系统规划方向:需要开设应用运筹学、系统工程等课程;
物流信息化方向:由于现代企业的物流运营对信息系统的要求相当高,物流人才必须对信息系统有深刻的理解,能够在企业信息化浪潮中正确的判断企业的物流需要,站在专业的角度为企业的物流变革指明方向。需要开设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与数据库、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
物流设施方向:需要开设工程图学、结构力学、钢结构、工程测量学、土力学、施工管理、建筑结构设计等课程。
3、物流专业课
物流机械、物流自动化、物流系统规范与设计、物流信息化、物流中心设计等课程,可以根据具体方向选择和细化。
物流自动化可以细分为自动仓储系统、自动分拣技术、物料搬运系统、条码技术、射频技术、物流跟踪技术等课程;
物流机械可以细分为机械制造基础、起重机械、输送机械、给料机械、装卸机械、运输机械与自动化仓储设计等课程。
4.选修课
物流专业工管并重,以工为主,以管为辅。因此,物流专业还需设置一些管理类课程。选修课程可以参照物流管理的课程体系选择一些关联紧密的课程进行设置,必需的有管理学、电子商务、财务管理、物流客户管理等课程。
管理学课程:物流的范畴贯穿于原材料管理到提供最终产品的整个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通过协调物资和信息在市场、企业、供应商之间的流动,从而使客户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学是基础理论。
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管理以跨区域的动作方式和机动、灵活、快捷的特点成为企业争取市场生存空间的关键。这与电子商务不受空间和地域的限制的特点不谋而合,使电子商务成为储备技术应用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热点。
财务管理课程:物流之所以被称作“第三方利润源”,就是通过节约成本的方式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作为高级物流人才,担任的是企业中高层岗位,只有精通财务知识,才能在工作中正确地为企业进行“物流诊断”,分析出物流成本并加以降低。
物流客户管理:主要学习和掌握物流客户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物流客户信息的收集与整理、物流供应链客户管理等知识。
六、 结论
我国物流人才缺乏,是因为物流人才的教育培养没有跟上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在短时期内是难以解决的。如今要缓解我国物流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的压力,除了要加快高等教育物流专业的建设步伐。
参考文献:
[1] 梁海琼,侯廷娴.我国物流发展与物流教育现状的分析.商业经济文萃.2004(10).
[2] 王恩涛,邵清东.现代物流人才的知识结构及能力要求[J].物流技术,2003(10).转